-
公开(公告)号:CN10883201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0659444.4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dTe/CdS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从下至上依次包括Au电极、P‑Si衬底层、Si纳米线层、空穴传输层PVK、CdTe/CdS量子点/POSS纳米复合膜层、Au纳米棒层、ZnO电子传输层以及ITO电极。本发明采用POSS作为溶液添加剂,同时也作为CdTe/CdS QDs与ZnO之间的空穴阻挡层,维持量子点的荧光,提高成膜质量,进而提高器件性能。本发明采用P‑Si为衬底,以其作为空穴注入层,有利于实现大面积的光电集成。把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嵌入P‑Si/PVK/CdTe/CdS QDs/POSS/ZnO结构的QLED中,利用金纳米棒表面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与发光二极管电致发光的相互耦合作用,能够明显提升器件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4137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704098.4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IPC: H02S20/30 , H02S30/10 , H02J7/35 , F24S30/425 , F24S25/6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干物联网通讯的太阳能电池装置,包括底板、转动板、光伏板、蓄电池、端盖、方形框、T型杆、弹簧一、L型杆、T型块、弹簧二、圆槽、磁环、螺杆、螺母、斜块、斜槽、导向槽、斜杆、固定环、圆环、U形杆、圆板、T型压块、弹簧三、固定块、固定销、弧形板以及磁块。本申请螺杆转动带动螺母沿着螺杆移动,螺母移动带动斜块移动,斜块沿着斜槽移动,斜块顶端从斜槽较深一端逐渐移动至斜槽较浅一端,进而对转动板进行挤压,U型杆移动带动圆环移动进入固定环内部,接着利用固定销转动弧形板,弧形板转动对T型压块进行挤压,T型压块受到挤压移动与圆环环形侧面贴合,进而将圆环夹持固定在固定环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21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0965910.6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IPC: H01L31/0224 , H01L31/028 , H01L31/0352 , H01L31/0745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型叠层渐变带隙硅量子点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光电技术领域,该p型叠层渐变带隙硅量子点多层膜包括6层硅量子点薄膜,每两层硅量子点薄膜厚度一致,相同厚度规格的硅量子点薄膜相邻,相邻的碳化硅薄膜之间有一层硅量子点薄膜。该制备方法为通过等离子体增强气相沉积工艺在n型硅衬底2和n型硅纳米线3上生长p型叠层渐变带隙硅量子点多层膜。该应用采用p型叠层渐变带隙硅量子点多层膜制备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包括依次叠加的Al电极层、n型硅衬底、n型硅纳米线、p型叠层渐变带隙硅量子点多层膜、石墨烯层和Au电极层。本发明利用叠层硅量子点多层薄膜的渐变带隙来拓宽吸收层中的光响应范围,改善了器件的光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03739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569778.2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IPC: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石墨烯/硅结构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流程:步骤一、将硼掺杂叠层硅量子点引入到石墨烯/n型硅结构太阳能电池上,形成p型叠层硅量子点/石墨烯/二氧化硅/n型硅结构太阳能电池。本发明通过将B掺杂叠层硅量子点引入石墨烯/n型硅结构太阳能电池,形成p型叠层硅量子点/石墨烯/二氧化硅/n型硅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该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且p型叠层硅量子点/石墨烯/二氧化硅/n型硅结构太阳能电池避免了单晶硅材料的大量消耗,与传统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能节约2/3单晶硅的消耗,大大降低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695403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529019.3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IPC: H01L31/074 , H01L31/028 , H01L31/18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费米能级可调的石墨烯异质结结构,包括衬底层,衬底层上为中间设有矩形窗口的第一矩形金电极;衬底层与矩形窗口构成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设有石墨烯层,石墨烯层的底面与衬底层接触,边缘沿所述第一矩形环状金电极的内壁向上延伸至第一矩形环状金电极的顶部后向外折弯延伸,石墨烯层位于矩形凹槽内部分的上方设有P型掺杂的纳米锗薄膜层。本发明是利用一种硅基纳米材料即纳米锗薄膜材料与石墨烯之间形成异质结结构,使得纳米锗与石墨烯之间产生电荷转移行为,从而对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进行调控。这种方式避免了化学掺杂方式调控石墨烯费米能级对石墨烯材料所造成的结构性的破坏以及光吸收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8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79709.6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华富(江苏)锂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 G01R31/392 , G01R31/367 , G01R31/374 , G01R31/389 , G01D21/02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智能算法的分布式储能锂电池状态优化管理方法,涉及新能源输配电设备的智能配电系统技术领域,IPC分类号属于H02J7/00、G01R31/382,本发明通过引入智能算法,实时采集和分析锂电池模块的健康状态数据和放电效率指标,动态生成电池状态评价系数,进行优先级排序和智能调整策略;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还通过模拟和校准策略优化,实现了对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精准调节,从而在显著提升电池使用效率和寿命的同时,增强了整个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778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95912.0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扬州大学 , 扬州帮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V10/54 , G06V10/46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辐射有机玻璃的扫描电镜图像缺陷识别方法,涉及图像缺陷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防辐射有机玻璃样品表面进行划分和标记,并经历多次循环的动态调整机制,能够不断优化缺陷识别的精度和可靠性;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的提取与标准化处理,结合不同缺陷程度的历史数据分析,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不足之处补充和反馈调整体系,提升了缺陷识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有效的缺陷区域筛选和特征参数的标准化比对,能够为防辐射有机玻璃的质量控制和应用优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8313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33614.X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IPC: B01D29/35 , C01B32/196 , C01B32/198 , B01D29/86 , B01F27/90 , B01F27/231 , B08B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石墨烯电池生产的石墨烯合成装置,包括洗涤桶,所述洗涤桶上设置有:锥桶状的滤筒,其用于盛放恶性氧化石墨烯溶液;C形的导流管,其转动安装于所述洗涤桶内部且用于引导形成垂直于所述滤筒轴线的水流;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收纳槽以及用于限制所述收纳槽深度的滑板。该发明提供的基于石墨烯电池生产的石墨烯合成装置,通过将一道洗涤工序拆分成多道,能够逐步提高恶性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清洁度,能够获得更加纯净的氧化石墨烯,且洗涤效果会随纯水的使用时间的长度而降低,多道洗涤工序也能提高恶性氧化石墨烯溶液清洁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39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06785.5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东部湾(扬州)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乳酸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耐热抗水解型聚乳酸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准备原料、制备共聚物、填料改性以及纤维结构调整,还包括对四步骤后聚乳酸纤维的拉伸干燥以及喷丝成型过程,将拉伸后的纤维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控制干燥的温度和时间。经过四制备步骤和后处理,本发明制备的聚乳酸纤维在耐热性、抗水解性、机械性能和表面疏水性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共聚反应和填料改性提高了纤维的耐热性和抗水解性,拉伸工艺处理增强了机械性能,而后处理使用非极性溶剂提升了纤维的表面疏水性。这些改进使得聚乳酸纤维更适用于多种实际应用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620338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010504054.7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1B32/318 , C01B32/3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可控的多维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多孔碳材料领域。该方法利用固体钾盐与甲阶酚醛树脂醇液的混合物,在经历溶剂蒸发、低温热处理、高温碳化和活化过程后,自然冷却获得原位热解产物并进行净化处理,制备出一种结构可控的多维多孔碳材料。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利用原位热解技术实现对多维多孔碳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控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条件可控、原料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不需借助额外添加活化剂,即可获得分级孔道,以及可调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通过设置模板中钾盐与碳源中甲阶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例,还能实现对三维多孔碳骨架上层叠上不同程度的二维碳片进行有效调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