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958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482999.8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36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相失败引起暂态功角失稳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构建方法,构建基于直流输电系统的两机送端系统模型,所述两机送端系统包括两台发电机和两条母线;根据两机送端系统模型建立两台发电机之间功角摇摆的解析表达式;根据功角摇摆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功角动态特性参数,由功角动态特性分析功角失稳的影响因素,并阐述了各影响因素与功角特性的关系,可以为交直流电网的规划运行提供参考,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154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83343.3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电网阻塞管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通过构建电网阻塞管理模型并对构建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电网阻塞管理方案。本发明所构建的电网阻塞管理模型为相关于最优线路开断的多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并计及了电力系统运行约束、最大允许开断线路数约束和考虑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场景概率约束的协同,由此在电网阻塞管理问题上处理了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缓解线路阻塞问题,增大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电网经济运行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07027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984333.6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多直流受端电网换相失败的网架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设置母线的薄弱性评价指标,并根据薄弱性评价指标识别出薄弱母线;然后,选择需要加强的薄弱母线,并选择靠近该薄弱母线的PCC;设置影响薄弱母线与PCC之间电气距离的关键支路的识别指标;根据关键支路的识别指标选取一支路为关键支路;采用MMC‑HVDC系统代替该关键支路;最后重新计算薄弱母线的薄弱性评价指标,若满足要求,则优化结束;若不满足要求,则返回步骤3增加关键支路,直至薄弱母线的薄弱性评价指标满足要求,该方法可以为多馈入受端电网的规划运行提供参考,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0509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84334.0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柔性直流的负荷中心电网重构方法,该方法先将负荷中心电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确定各个区域之间的输电线路和连接母线;然后计算每条连接母线的短路电流裕度指标,计算每条输电线路的热稳定裕度指标;若某连接母线的短路电流裕度指标不满足要求,则将该连接母线所属区域与其他区域解耦;若两区域之间的输电线路不达标,则将对两区域进行解耦;计算电网内各发电机的静态稳定裕度指标和停电风险指标,并检查静态稳定性和停电风险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则通过增加MMC–HVDC使静态稳定裕度和停电风险满足要求。该方法可有效保障负荷中心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4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668211.6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接入系统中HPFC装置的优化配置方法和系统,本该方法构建了以HPFC装置的装机位置和装机容量为决策变量的双层优化模型,双层优化模型包括考虑HPFC的经济性和控制效果的上层优化模型和考虑风电接入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下层优化模型,即本发明采用将HPFC装置容量与系统ATC进行分解计算的HPFC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在计算系统ATC时获取风电接入系统临界条件,计算能同时满足风电接入系统在基态和临界条件下的HPFC装机容量,解决了传统算法获得的HPFC装置的装机容量难以适应在系统临界条件的问题,扩展了所得优化配置方案的适应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8014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88050.0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H02J3/06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PFC装置的容量规划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预先构建了用于评价HPFC装置接入对电网综合稳定特性提升能力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各备选方案对应该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值以及备选方案对应的正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的评价值,获取各备选方案与正理想方案之间的相对贴近度,选择相对贴近度最大值对应的备选方案作为最终容量规划方案。该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从HPFC装置的稳态潮流调控能力、电网动态安全稳定性以及HPFC装置的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充分量化了HPFC装置对电网的包含静态和动态的综合稳定特性的影响,由此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HPFC装置接入对电网静动态稳定特性的影响,使得容量规划方案更加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92240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213669.5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电网多分区柔性互联换流站的定容方法,具体为:首先,提出互联的分区220kV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定义,建立互联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数学模型。其次,采用改进K‑means聚类获取互联分区典型负荷水平,提高了逐步逼近法求解供电能力的精度。最后,以互联分区达到最大供电能力和消除分区元件过载为目标,确定换流站有功容量。考虑了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负荷比例对换流站无功定容的影响,以分区发生暂态故障后的母线电压恢复至规定水平为目标,确定换流站的无功容量。该定容方法可满足互联城市电网达到最大供电能力和不同比例感应电机在暂态故障下的无功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19358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479025.4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当受端电网发生故障后将柔性直流故障侧换流母线的电压测量值大于第一电压设定阈值时,计算柔性直流故障侧换流站的有功电流补偿量和无功电流补偿量,获得补偿后的有功电流指令值和补偿后的无功电流指令值,根据第一有功电流指令值和第一无功电流指令值对柔性直流故障侧换流站进行控制,通过合理修正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有功、无功电流指令值,提高了交流故障下柔性直流系统的无功支持能力与系统抵御换相失败的能力;当电压测量值不大于第一电压设定阈值时,设置柔性直流故障侧换流站的有功电流指令值为故障电流限值,无功电流指令值为0,抑制了柔性直流故障下的过流,实现故障安全穿越。
-
公开(公告)号:CN11392240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13669.5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电网多分区柔性互联换流站的定容方法,具体为:首先,提出互联的分区220kV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定义,建立互联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数学模型。其次,采用改进K‑means聚类获取互联分区典型负荷水平,提高了逐步逼近法求解供电能力的精度。最后,以互联分区达到最大供电能力和消除分区元件过载为目标,确定换流站有功容量。考虑了负荷模型中感应电动机负荷比例对换流站无功定容的影响,以分区发生暂态故障后的母线电压恢复至规定水平为目标,确定换流站的无功容量。该定容方法可满足互联城市电网达到最大供电能力和不同比例感应电机在暂态故障下的无功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96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624920.5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散接入式LCC-MMC混合直流系统的机电暂态建模方法,该方法根据分散接入式LCC-MMC混合直流系统组成部分,建立了LCC整流站机电暂态模型、直流线路机电暂态模型、MMC换流器机电暂态模型以及MMC换流器之间的接口模型。由此,本发明建模方法填补了分散接入式LCC-MMC混合直流系统机电暂态模型的空白,避免了采用电磁暂态模型进行电网规划和安全稳定计算,从而提高了仿真速度和计算效率,可以有效的逼近电磁暂态模型响应特性,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