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9234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92208.X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流传感技术领域,其介绍了一种基于微波移频的交流电测算方法,以解决目前基于量子传感技术的电流测量系统对交流电不能高效测量的问题,该方法基于ODMR线性区特征以及信号变化输出波形的二倍频量与电流成定比的特点,构建反馈信号与电流的校准曲线,并通过对多组直流电分别绘制ODMR谱线,确定各直流电下的微波频率良性区间,在微波频率良性区间取值构建不同校准曲线,对多个校准曲线进行线性部分截取,将各个校准曲线内检测精度高的线性部分进行整合连接得到最优测量曲线,通过其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交流电测量,且该测量方法避免了对交流电测ODMR谱线,同时也拓宽了检测系统对检测量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90240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715995.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IPC: G01R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阻抗谱的低共模电压误差测量电路,包括量子电压源、跨导放大器、待测阻抗和参考阻抗,量子电压源的电压驱动信号输出至跨导放大器,跨导放大器将电压驱动信号转化为电流驱动信号,在所述跨导放大器的电流输出端还连接单开双控开关,所述单开双控开关的公共端连接跨导放大器的电流输出端,单开双控开关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待测阻抗和参考阻抗一端,阻抗谱分析处理模块通过单开双控开关分别连接待测阻抗和参考阻抗,阻抗谱分析处理模块共模测量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在待测阻抗和参考阻抗的电压变化,进而实现待测阻抗的阻抗谱测量。本发明消除了串联测量方法中测量待测阻抗时共模电压引起的测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5832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75391.3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胞内集成二极管的碳化硅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包括:碳化硅MOSFET器件以及漂移层远离衬底的表面设置的平滑的刻蚀凹槽,凹槽内部填充有肖特基接触金属,刻蚀凹槽的侧壁设有离子注入区,离子注入区顶部填充欧姆接触金属。通过实施本发明,在元胞内形成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节约了芯片面积,显著改善器件第三象限特性,实现了低第三象限开启电压,避免了双极退化效应的发生;平滑的刻蚀凹槽结构可以避免电场集中,离子注入能够避免栅极击穿,同时在不改变电流通路的情况下,实现了通过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结构对裂栅的包裹和保护,降低了栅氧化层电场,增强了器件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4531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65982.X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赵龙 , 胡世骏 , 高博 , 郑国强 , 徐斌 , 汪玉 , 王鑫 , 仇茹嘉 , 杨海涛 , 谢毓广 , 丁津津 , 计长安 , 潘丽珠 , 毛荀 , 程石 , 陈凡 , 李圆智 , 李远松 , 王小明 , 何开元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电流标准装置,属于电流的精密测量技术领域。所述电流标准装置包括:导磁环,所述导磁环具有一缺口;嵌套于所述导磁环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用于输入待测电流,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匝数相等;原边电源,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用于输入原边电流;量子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缺口处,用于测量所述缺口处的磁场强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原边电源、所述量子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磁场强度控制所述原边电源向所述第一线圈输入所述原边电流;根据所述原边电流计算所述待测电流。该电流标准装置可以在宽频带范围内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31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66023.X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仇茹嘉 , 胡世骏 , 赵龙 , 高博 , 郑国强 , 徐斌 , 汪玉 , 王鑫 , 杨海涛 , 谢毓广 , 丁津津 , 计长安 , 潘丽珠 , 毛荀 , 程石 , 陈凡 , 李圆智 , 李远松 , 王小明 , 何开元
IPC: G01R19/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轻型高精度电流测量装置,属于电流的精密测量技术领域。所述电流测量装置包括:卡箍,用于将所述电流测量装置卡接至被测导体,所述卡箍为中空结构且内部设置有线束;多个量子传感器,均布于所述卡箍的内部,用于测量被测导体周围的磁场强度,其中,所述多个量子传感器的数量为4的倍数;量子检测系统,通过所述线束分别与每个所述量子传感器连接,用于通过每个所述量子传感器获取所述被测导体周围的磁场强度,并进一步根据所述磁场强度计算流过所述被测导体的电流。该电流测量装置可以克服传统的电流检测装置的众多缺陷,更加精确地测量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1900168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15290.4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S7/497 , G01S7/48 , G01S17/88 , G01N15/0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量子雷达修正几何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基于当前距离与初始回波信号,确定距离平方修正信号,其中,所述当前距离为目标位置与量子雷达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平方修正信号的预设距离区间内,对所述距离平方修正信号进行拟合处理,确定第一拟合系数和第二拟合系数;基于所述当前距离、所述第一拟合系数和所述第二拟合系数,确定真实距离平方修正信号;基于所述距离平方修正信号和所述真实距离平方修正信号,确定所述量子雷达对应的几何因子曲线;本发明可以提高过渡区数据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3805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111468243.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非线性失真抵消的双通道信号源及波形合成方法,所述信号源包括控制单元、第一信号合成通道和第二信号合成通道,第一和第二信号合成通道分别包括基频分量合成电路和非线性失真分量合成电路,所述基频分量合成电路和非线性失真分量合成电路分别由顺序连接的数字信号接收处理电路、隔离电路、数模转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组成,基频分量合成电路和非线性失真分量合成电路的输出经一个加法器合成形成通道信号源输出;在信号源输出连接一个频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通过控制单元监测控制信号源输出信号。本发明利用非线性失真分量合成电路抵消掉基频分量合成电路中携带的二次和三次非线性失真,具有谐波失真低、频谱纯净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30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810787.2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汪玉 , 陈艺 , 李宾宾 , 赵龙 , 秦琪 , 包佳佳 , 杨瑞雪 , 范明豪 , 亚彬 , 翟玥 , 陈庆涛 , 黄杰 , 刘鑫 , 王鑫 , 金雨楠 , 孙伟 , 李奇越 , 李帷韬 , 樊智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PSO‑MKPLS的碳排放量动态演化方法,其步骤包括:1、构建输入样本数据,包括数据的获取以及预处理;2、对数据进行时滞估计得到输入时滞差分矩阵;3、利用混合粒子群算法多核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多变量多重共线性的处理得到碳排放量的动态演化机理。本发明适用于多种重点控排企业,通过对指定控排企业的碳排放多种影响因素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时滞现象,并利用改进的核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碳排放量的动态演化机理模型的构建,利用混合粒子群改变核函数参数,从而可以更准确的拟合实际生产中的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548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92299.2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
IPC: H04W24/02 , H04W72/0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中计算系统的参数联合优化方法、均方误差降低方法。所述空中计算系统包括带有多根天线的混合接入点和多个单天线无线设备。参数联合优化方法以最小化所述系统的均方误差为优化目标,设计关于混合接入点的接收波束W、单天线无线设备的发送功率{bk}的均方误差模型,并引入对混合接入点的发射能量波束S约束和无线设备的能量收集约束,根据所述模型设计空中计算误差关于W、{bk}、S的优化问题,然后将W固定得到优化的{bk};再将优化的{最优的bk}固定得到优化的W*、最优的{bk*W}。;本发明避免了然后再送入所述模型中进行迭代得到“双远近”问题,使得空中计算系统的误差最小化,保证了高效的空中计算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8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54352.X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南科技大学 ,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 G06N3/0442 , G06N3/098 , G06Q50/06 , G06F2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联邦学习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负荷分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依据设备选择率随机选取参与全局训练的终端设备;依据终端设备的用电量数据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的本地训练,得到本地训练网络参数;依据网络参数上传阈值判断是否将本地训练网络参数上传至服务器;将服务器所接收的本地训练网络参数聚合为全局参数;将全局参数下发至所选取的终端设备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的全局训练;通过训练完成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本发明基于设备选择率随机选取参与全局训练的终端设备,以及基于网络参数上传阈值判断是否上传本地训练网络的网络参数,提高了FL预测模型的收敛速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