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5262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81671.7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继电保护动作行为的换流站后续换相失败预警方法及系统,通过仿真获取故障发生前后的电气量、控制量;采用故障发生前后不同参数训练机器学习预警模型和自回归预测模型;故障发生后,采用自回归预测模型预测交流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实时判断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动作,对预测值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值得到风险因子;机器学习预警模型预测值与风险因子相乘得到预测结果。该方法利用故障发生后一定时间内的交直流电气量、控制量及其构造特征作为判据,分析交流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类型和动作时间,计算风险因子,考虑其对后续换相失败风险的影响。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在几十毫秒内给出后续换相失败的高准确度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906312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10870221.2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5 , G06F16/2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能计量事项的电能量数据异常检测与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并汇总电能量计量系统的数据信息,具体包括:客户端接收并汇总所有电能量计量系统的档案数据、表码数据、换表事项数据和换CT事项数据,同时进行入库处理;对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异常,若数据异常则记录并报警,具体包括:比较上表底表码和下表底表码数据大小,若下表底表码小于上表底表码,则将记录写入异常表码事项表中;通过比较表码异常事项表和换表事项、换CT事项模型,判断异常事项表中的表计是否有换表事项、换CT事项。本发明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电能量计量系统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4550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710059587.7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按评定的新任务处理请求的优先级别,将任务分配到对应的优先级别等待队列;根据获得任务的优先级等待队列,选定当前调度队列;根据选定的调度队列,调用资源分配策略分配可用的分布式节点资源;该系统包括队列管理器、队列调度器、任务监视器和资源分配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根据用户需求有效地平衡了任务总完成时间和任务完成总成本,既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加快了任务执行效率,同时还保障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1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34938.4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人工智能的继电保护设备家族性缺陷辨识方法,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解决如何有效识别在运行继电保护设备家族性缺陷的问题,通过获取并整理继电保护设备缺陷信息、设备台账信息得到缺陷数据,利用缺陷点提取、信息关联、数据规范化对缺陷数据进行打标签,结合继电保护设备的缺陷数据,分析继电保护设备缺陷原因和具体部位;根据继电保护设备家族型号,挖掘保护设备具体的缺陷分布情况,筛查出继电保护设备家族性缺陷;结合不同家族性缺陷设备在全网的运行情况,分析保护不正确动作软硬件风险,对应提出技术改造方法,缩短了继电保护设备家族性缺陷认定周期、提高了家族性缺陷认定准确性,有效加强家族性缺陷处理能力,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42205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32794.3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HIMVO-SVM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为摆脱传统MVO算法易陷入局部优化的缺点,采用基于帐篷映射的混沌序列参与种群初始化;接着,在MVO算法的位置矢量更新中,引入了一种非线性惯性权值下降策略,并加入差分进化(DE)算法进行全局搜索,提出了HIMVO算法来寻优SVM参数;最后,采用所提方法在三种不同天气类型下进行仿真实验。预测结果与SVM、MVO-SVM方法对比,验证了HIMVO-SVM方法可有效提升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6603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41775.5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拓扑自动聚合的分布式新能源全观测建模方法和系统,基于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台账提取新能源并网信息,构建分布式能源并网数据库;基于已获取的主配网拓扑模型,建立主配网的映射关系,拟合成主配网一体化电网拓扑模型;通过并网信息和一体化电网拓扑模型的站点或配变,构建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基于构建的新能源与主配网一体化模型的连接关系,构建电网设备拓扑联通图;设置全观测模型观测点,构建反映各观测点与新能源映射关系的新能源自动聚合全观测模型。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拓扑自动聚合的分布式新能源全观测建模方法,实现各级电网运行设备对下挂新能源聚合观测,有效解决了分布式新能源无法及时观测和管理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72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210736950.5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预估电流行波到达时间的新能源线路保护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通过分析不同位置发生故障时电流行波的折反射过程,推导出了行波的到达时间与传输路径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位置发生故障时,各个行波按照一定的顺序到达保护安装处,因此通过前两个波头的到达时间来预估第三个波头的到达时间。采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来标定行波的到达时刻,若第三个波头到达时间的预估值与实测值相等则可以判别为区内故障,若预估值与实测值不等则可以判别为区外故障。该方法为单端量保护,具有无需通信、动作速度快等优点,同时无需引入电压量,排除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传变特性的影响,能有效识别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426111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884658.7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IPC: G02B6/2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缆便携式连接装置,涉及光缆连接技术领域,包括中转接纤盒、第一插接头以及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中转接纤盒内的多个第二插接头,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相平行的安装板,各第一插接头均滑动设置在安装板上,各第一插接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斜导块,斜导块的相对两侧为相平行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各所述第一插接头排列成两排,各第二插接头与各第一插接头一一对应;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圆盘、导轨以及移动组件,圆盘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本发明中抵触件依次挤压各斜导块使各第一插接头与对应的第二插接头插接或脱离,能够实现快速批量的连接或断开操作,操作起来更加省力、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244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06094.1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叶远波 , 王吉文 , 戴长春 , 李端超 , 张炜 , 汪胜和 , 汪伟 , 邵庆祝 , 于洋 , 王薇 , 项忠华 , 陈晓东 , 丁津津 , 苏毅 , 李彪 , 郑涛 , 李紫肖 , 陈颖 , 陈云飞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容错能力的非同步行波双端测距方法及系统。该方案首先对三相电压信号进行相模变换,从而提取出线模分量,然后分析线路前半段故障(0~1/2L)与后半段故障(1/2L~L)时前两个电压行波的极性关系,进而初步判别故障区段。其次,本方案分别利用线路两端测量装置检测到的首行波与首个反极性波到达时间计算出相对应的预估故障距离,并由对端将预估故障距离传输给本端测量装置,本端接收到传信后对数据进行校对,从而实现对实际故障距离的判别。本发明针对传统行波测距无法准确测量近端故障的缺陷,通过两端测距结果进行校对,具有一定容错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8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506086.4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 H02H3/28 , H02H3/08 , H02H1/00 , H02J3/38 , G01R19/00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虚拟测量电流制动配电线路广域差动保护方法及系统,包括:形成智能配网最小差动保护子集;根据过流判据来启动保护;采集线路两侧电压电流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光伏实时电流估算;虚拟测量电流计算;基于改进编辑距离算法进行比较。本发明解决了因故障特性复杂多变,导致传统过流保护等措施无法快速、准确响应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