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30233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310698804.9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
IPC: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断路器振动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断路器振动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该系统包括谐振型无线无源声表面波加速度传感器、阅读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开关量状态传感器和上位机;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断路器关键部件的振动源附近;阅读器安装在距离所述加速度传感器2m以内的位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安装于阅读器表面;开关量状态传感器安装于断路器上;阅读器通过串口和以太网接口与所述上位机通信。本发明采用无线无源声表面波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断路器的振动信号,以无线方式传输监测数据,并利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实现加速度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加速度传感器具有纯无源、免维护、安装方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91285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22114.X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设备状态监测传感器的选配方法,确定传感器的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指标等级;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改进隶属度函数实现对传感器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传感器的隶属等级及综合评价因子。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有效且准确的实现了对传感器的模糊综合评价,并以此作为传感器的选型和配置依据,保证了配电设备状态监测传感器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而确保在线监测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4642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26131.8
申请日:2016-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 H02J3/00 , H02J1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柔性负荷的需求响应低碳效益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柔性负荷按生产特性分为两大类,包括连续型柔性负荷和离散型柔性负荷;(2)建立综合低碳效益的概念指标;(3)基于柔性负荷分类和所述综合低碳效益的概念指标建立优化调度模型,根据所述优化调度模型对需求相应低碳效益进行评估。本发明利用需求响应调度模型,促使电网侧和用户侧共同努力,在增加消纳新能源、缩减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53670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17533.1
申请日:2015-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形学习聚类算法的智能用电数据挖掘方法,包括:获取用户n点用电数据集合X={X1,X2...Xs...Xt},其中,Xs={x1,x2...xi...xn},s∈[1,t],t为用户总数,i∈[1,n],n为用电数据采集点总数;对第s个用户n点用电数据Xs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归一化处理后数据Xs′={x1′,x2′...xi′...x′n};对Xs′进行曲线拟合,获取用户用电的峰值对应时间Tp和谷值对应时间Tv,将Tp和Tv作为所述用户的标签;基于流形学习算法对所述归一化处理后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获取降维处理后数据集Y={Y1,Y2...Ys...Yt};采用聚类算法对所述降维处理后数据集进行分类;对每类用户的价格敏感性进行评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针对智能用电数据信息,通过采用流形学习聚类方法对信息进行聚类分析,为智能用电互动化提供决策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490552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17990.9
申请日:2016-0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MMC的固态变压器以及控制方法,固态变压器包括高压级AC/DC变换器、隔离级DC/DC变换器和低压级DC/AC变换器;高压级AC/DC变换器通过高压直流母线连接隔离级DC/DC变换器,隔离级DC/DC变换器通过低压级直流母线并联模块连接低压级DC/AC变换器。本发明始中低压级直流侧通过采用直流母线交错并联这种拓扑结构,从而在结构上解决了固态变压器高、低压侧系统不平衡的相互影响,自动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基于MMC结构的互平衡固态变压器可以通过控制高压级公共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实现抑制三相不平衡负荷对电网的影响,以及电网出现三相不对称对交流负荷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450038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1020381.0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IPC: H02M5/458 , H02M7/5387 , H02M7/4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5/4585 , H02M7/49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H桥级联多电平电力电子变压器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单相H桥整流器级联组成的高压级整流电路单元、与单相H桥整流器数量对应连接的多个高频DC/DC隔离变换器并联组成的隔离级变换电路单元、连接于隔离级变换电路单元输出端的低压逆变电路单元,以及分别用于控制上述各单元的高压侧控制器、隔离级控制器和低压级逆变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分别采用高压级整流控制模块、隔离级双环控制模块和双环逆变控制模块分别独立控制高压级整流电路单元、各个高频DC/DC隔离变换器和低压逆变电路单元。该系统简化了控制器设计,提高了变压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04961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728753.9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5 , G06Q10/2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主设备劣化智能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模块,由数据存储模块存储预先设置的单项状态量的初始值、注意值以及警示值、每个单项状态量的权重系数、综合状态量的常权重系数、配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态评判标准;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配电网主设备的各单项状态量;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定的评估算法获得各所述综合状态量的计算值以及各配电网主设备的整体评估值;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各配电网主设备的整体评估值判断其劣化程度,并提出评估意见和针对配电网主设备劣化程度的检修方案。通过本发明能够智能监测配电网主设备的劣化情况,为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308823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194012.8
申请日:2013-05-23
IPC: G01R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单相断线不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在单相断线不接地故障发生后,故障点后各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正序电压远远小于故障点前各配电变压器和非故障线路各配电变压器高压侧正序电压,且故障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正序电压也会相应变为故障前正序电压的50%左右。对于安装在负荷点处的不同类型量测装置采集到的三相电压信息,实时计算各负荷点电压的正序分量,如果某一时刻某一负荷点及其下游所有负荷点正序电压明显变小,且其上游负荷点的正序电压不变,则可确定与该负荷点连接的上游相邻线路段出现单相断线不接地故障。本发明不需配备新的设备,且计算简单,能够将故障定位至两个负荷点之间,实现单相断线不接地故障的诊断与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3001214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210392893.X
申请日:2012-10-16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中性点偏移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获取中压配电网网络拓扑,对计算馈线上各个节点和各条支路进行编号;引入各节点的中性点电压偏移量;采用所述中性点偏移量对所述节点的计算相电压值进行修正;采用所述修正后的计算相电压值计算节点处的负荷电流值;采用前推回代法计算各支路的三相支路电流及各节点的三相电压值;采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迭代,修正中性点电压偏移量;采用混合迭代法对三相电压进行求解;判断步骤G中的三相电压值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计算三相潮流分布并输出结果。本发明引入中性点偏移量来处理三相电流之间的约束关系,采用前推回代与牛顿-拉夫逊结合的混合迭代法,利用二者的优点有效解决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57813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7544.8
申请日:2015-01-29
IPC: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 H02J5/00 , H02J3/00 , H02J13/0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微电网的电力集能器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力电子固态模块、监测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智能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储能模块和电能接口模块,所述储能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电能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力电子固态模块相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所述监测模块、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通信模块相连接,所述监测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相连接。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简化了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设备的结构和控制过程,微电网与配电网的并网和能量交换由电力集能器系统统一管理,实现了一体化控制,并且可以完全隔离微电网与配电网间的干扰和故障,对电能质量统一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