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进水浸没式膜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474930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967537.4

    申请日:2016-10-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5/02 C02F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散进水浸没式膜池系统,其包括膜池、进水系统、设置在膜池内部的膜组件、分别与膜组件和产水系统连接的出水管、与出水管连接的反洗泵、与膜池连接的排污管、设置在膜池上部的排污槽、设置在膜池上部并与所述排污槽相对的表面扫洗机构;排污槽与排污管连接;进水系统包括分别与水源和膜池底部连接的进水管、分别与进水管和表面扫洗机构连接的进水支管、设置在进水管上的进水调节阀,进水调节阀位于所述进水支管与膜池之间。通过设置所述表面扫洗机构并在进水管上加设与之连接的进水支管,充分利用进水能量,在反洗时对膜池的反洗液进行扫洗,有效冲刷反洗液上层污染物质,避免污染排放过程中滞留膜池内,使膜池反洗彻底。

    一种六阀系统驱动的重力式中空纤维组件膜池

    公开(公告)号:CN10611585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44213.7

    申请日:2016-08-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444 B01D61/18 B01D61/22 B01D2311/14

    Abstract: 一种六阀系统驱动的重力式中空纤维组件膜池,它涉及一种膜池。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重力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超滤膜池运行通量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超滤膜组件安装在重力式超滤膜池内,重力式超滤膜池的进水侧与原水输送管道之间通过超滤膜池进水手动阀连接,重力式超滤膜池的出水侧与密闭储水罐连接,通过对膜组件出水电磁阀的控制实现对密闭储水罐的进水,重力式超滤膜池的底端排水管路与雨水管道连接,超滤膜手动排水阀安装在排水管路上,密闭储水罐的出水管与水射器连接,出水管上安装有密闭储水罐抽气电磁阀,密闭储水罐排气电磁阀与密闭储水罐连接,密闭储水罐与出水存储池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本发明用于饮用水处理领域。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修饰超滤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48739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717154.7

    申请日:2015-10-29

    Abstract: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修饰超滤膜的方法,涉及一种修饰超滤膜的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超滤膜对于ARGs的去除率仍然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称取原料;二、制备官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三、制备超滤膜;四、沉积聚酰胺阻隔层;五、涂覆防污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超滤膜对水进行超滤后,可以除去大部分的大分子物质,只剩下极少的小分子物质,再使用反渗透法,即可轻松除掉水中的抗生素类小分子物质;应用本发明方法进行饮用水的处理,不仅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而且成本低,适合推广实施。本发明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一种侧壁浓缩排泥浸没式超滤膜制水试验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976448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427434.0

    申请日:2012-10-31

    Abstract: 一种侧壁浓缩排泥浸没式超滤膜制水试验反应器,它涉及一种制水试验反应器。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浸没式超滤膜水厂实际运行之前未考虑排泥过程,导致膜组件底部严重被泥团堵塞,减小有效过滤膜面积,影响超滤膜池运行增加能耗的问题。本发明的反洗进气管和出水管均穿过反应器外壳的一端设置在反应器外壳内,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与反应器外壳内的出水管上连接,过渡区外壳套装在反应器外壳的另一端,并通过外壳连接件连接,与过渡区外壳相对应的反应器外壳内壁上并列开有多个格栅,微孔曝气头和过渡区和污泥斗的隔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反应器外壳内部的底端,污泥斗设置在过渡区外壳的底端,排泥管穿设在污泥斗的底端并与污泥斗的内腔连通。本发明用于饮水处理。

    一种利用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烧轻质陶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31055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42088.9

    申请日:2012-07-13

    Abstract: 一种利用污水污泥与河道底泥烧轻质陶粒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陶粒的制备方法。它解决了制备陶粒存在成本高、烧结陶粒密度大、吸水率大、盐酸可溶率高,及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污水污泥、河道底泥进行干燥;二、将干燥后的污水污泥、河道底泥分别破碎;三、将破碎污水污泥颗粒、河道底泥颗粒混合,得干混料;四、将添加剂、水与干混料混合后挤压成型,得陶粒胚体;五、将陶粒胚体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烧结即完成。本发明以污水污泥、河道底泥为原料,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二次污染,还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变废为宝;克服了制备陶粒成本高的缺点,由于添加水玻璃使轻质陶粒具有强度大、密度小的优点,并具有吸水率小,盐酸可溶率低等特点。

    铁基活性污泥的制取及再生方法、再生铁基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1831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42847.1

    申请日:2012-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铁基活性污泥的制取及再生方法、再生铁基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属于水处理领域。方法:活性污泥与生活污水短时有氧混合,再加Fe(SO4)3得到铁基活性污泥;对铁基活性污泥进行有氧搅拌,完成铁基活性污泥的再生;将再生铁基活性污泥投加到生活污水中,投加0~80mg/L的Fe2(SO4)3继续有氧混合完成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本发明提高了生活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对剩余污泥进行再利用,对污水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都有较大意义。Fe2(SO4)3投加量为60mg/L,再生铁基活性污泥与其协同作用对COD、SCOD、NH4+-N、TP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75%、61%、24%、96%和41%。

    微污染原水的双级膜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79591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10563127.6

    申请日:2010-11-29

    Abstract: 微污染原水的双级膜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饮用水处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饮用水处理技术无法保证水质的生物安全性,很难控制出水中的细菌等生物性污染物,且流程复杂、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装置:利用微滤膜组件去除原水中大部分胶体或颗粒物质,再利用超滤膜组件将细菌等微生物污染物完全截留,实现双级膜水处理。方法:原水在混合池中与水处理药剂混合后进入微滤膜分离池中充分反应,然后经微滤膜组件过滤得到过滤水,过滤水进入超滤膜分离池中经超滤膜组件过滤后得到净水,净水进入清水池中被消毒剂消毒后得到饮用水。本发明用于以微污染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生产及水质的安全保障。

    厌氧流化床-微氧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42926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31085.8

    申请日:2012-04-28

    Abstract: 厌氧流化床-微氧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它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好氧活性污泥法占用场地面积大和能耗高的问题。本系统由厌氧流化床和微氧膜生物反应器串联组合而成,污水先通过厌氧流化床进行水解酸化和厌氧发酵,然后进入微氧生物反应器,最后利用抽吸泵将出水排入清水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和能耗低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它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及含氨氮和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处理。

    一种处理受污染水的粉末炭回流与炭砂滤池组合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962251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010279120.1

    申请日:2010-09-10

    Abstract: 一种处理受污染水的粉末炭回流与炭砂滤池组合工艺属水处理领域,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炭/砂滤池;向待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及混凝剂,原水在混合池内与混凝剂混合;混合后的原水进入絮凝池进行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活性炭泥在贮泥室内浓缩,并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混合池或絮凝池;当同时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混合池,当不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絮凝池;沉后水进入炭砂滤池,炭/砂滤池上层装填颗粒活性炭,下层为石英砂。本发明采用粉末炭回流工艺,能够节省药剂50%以上;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强化混凝三者协同作用,炭/砂双层滤池内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