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34299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10565694.9
申请日:2013-11-14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9/06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连接技术的实时流媒体传输终端和方法,该终端是在单连接终端基础上增设信令控制单元和媒体传输单元构成的,信令控制单元负责完成多连接链路的协商与建立,媒体传输单元负责完成媒体流的收发传输功能。本发明的创新优点是:提高了建立多连接数据传输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传输效率,能够在更少的时间内传输更多的数据。而且,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基于RTP实时传输协议和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的连接质量评估算法、流量分配调度算法和拥塞控制算法,可显著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减小延时、减少不必要的快速重传,使得用户的体验效果得到显著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0344030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366018.9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7/30
Abstract: 一种基于事件对文件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的工作方法,不同于现有的操作系统基于文件夹对文件进行管理方式,该系统中的事件和文件是主从关系。创建文件时,先选择该文件所归属的事件,即将该文件分别存储于其所归属的每个事件,以使系统用户交互界面接收到用户查询事件请求时,能以图标按钮方式按照事件的创建时间先后、活动强弱程度或急迫处理要求将归属于该事件的各个文件顺序陈列于交互界面首页;该系统存储每个事件的当前版本,也能恢复其原先存储的相应版本。本发明较好解决了目前资源零散分布、管理困难的缺点,提供基于事件的组织资源和文件的管理和操作方式,同时能提供事件执行进度的控制内容,督促用户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完成其份内事务。
-
公开(公告)号:CN103188345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310065185.X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9/08 , H04L12/803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动态负载管理系统和方法,系统由具有动态负载管理功能、且具有P2P完全对等架构的分布式处理集群组成,该处理集群没有集中控制的中心节点,只有多个处理节点,每个处理节点都能独立提供分布式仲裁的动态负载管理能力,且各自权限和动态负载管理功能完全相同,但处理事件能力相同或不同;每个处理节点均为该动态负载管理系统的控制核心,且都设有事件处理、事件监听、事件分发、动态负载管理四个模块。本发明系统能够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实现分布式动态负载管理,有效解决数据处理请求热点变更带来的系统负载转移波动和节点动态变更时保证系统负载均衡;还支持P2P环境下分布式集群系统各处理节点都过载时,能有效保证系统的健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09102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076529.7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一种Web服务的服务质量QoS分布式测量系统和方法,系统设有:中心节点和多个测量节点;它是根据Web服务QoS估测模型,利用网络定位技术分别计算用户主机、多个测量节点和Web服务部署主机、即服务部署节点在抽象的网络坐标系中的网络坐标,再计算用户主机与测量节点的相似度,以便估测用户能够获得的QoS属性值。本发明能快速、准确地估测不同地域和/或不同网络环境下用户端能够获得的包括响应时间和可靠性的Web服务QoS。测量方法的实时性强,不依赖用户的历史QoS数据,不给用户增加额外负担,且估测过程透明。创新点是将网络系统映射到多维坐标系中,结合测量节点与用户主机的相似性,估测用户端能够获得的Web服务的响应时间和可靠性,数据真实、可信。
-
公开(公告)号:CN10359623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247226.7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切换方法,确定运动载体的运动趋势以及所述运动载体上的移动终端当前能接入的每一网络的网络属性的各参数;针对所述每一网络的网络属性的各参数,分别确定在各所述参数下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每一网络的切换概率,以及,确定在所述运动趋势下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每一网络的切换概率;针对所述每一网络,根据所述每一网络的各所述参数对应的切换概率及所述运动载体运动趋势对应的切换概率,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每一网络的先验切换概率;根据所述先验切换概率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目标网络;使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目标网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垂直切换装置。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保证了网络及时更新,有效避免了乒乓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329481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29058.9
申请日:2013-06-0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7/30
Abstract: 一种基于关键字分类并有多样化呈现的搜索引擎装置和方法,该装置设有四个组成部件:用户交互界面、关键字处理单元、搜索单元和搜索结果呈现单元,其搜索方法是:先对用户输入的关键字进行预处理和分类,再根据关键字的分类结果,选择多样化的不同呈现方式;并将搜索结果进行聚类后,填入所选定的呈现模板,使用相应的呈现方式将最终搜索结果向用户展示。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其呈现方式(突出关键字的不同分类)有利于用户的理解和使用,并使得搜索结果更简明、清晰。用户只需继续点击,就能进入与其搜索目标内容更相关的主题。有利于用户快速定位需求信息,节省用户自行筛选所需信息的时间,提升搜索效率和呈现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29447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29269.2
申请日:2013-06-0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9/44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形化业务场景和领域模板的业务自动生成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浏览器、服务器和数据库三层架构。用户定制软件或服务时,先在浏览器的图形化界面中拖拽图形标签,搭建软件或服务的应用场景;该系统藉由图形映射库将应用场景解析为业务流程和用户需求两个描述文件,并利用解析结果在领域模板库中查找符合用户要求的领域模板,再对领域模板进行动态定制或扩展。通过搜索和测试,向已定制的、包括软件或服务流程结构及其业务描述信息的领域模板添加构件库中寻找的能完成设定功能的构件,完成软件/服务的生成过程;最后,对生成的软件或服务进行测试和部署,以使用户能够访问或使用该定制的软件或服务。本发明的操作与维护简便,用户面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888381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010221006.3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一种跨网络、跨运营商的实现终端切换的通信系统和方法,面向融合网络,可跨电信网、互联网或广电网等不同网络或跨多个不同运营商实现终端切换。该系统设有:基于IMS的切换终端应用服务器和三类终端:移动设备、计算机或装有机顶盒的电视机,切换终端应用服务器和终端之间利用SIP协议建立或拆除通话,并传递切换终端所需的信令。其中切换请求发起方不受终端所在网络的限制,切换方式非常灵活:可在异(同)网同号终端之间或异(同)网异号终端之间实现切换,切换操作可在呼叫的任一方(主叫、被叫或多方呼叫中的某一方)进行,既支持音频或视频的两方通话,也支持由媒体服务器控制的多方音频或视频通话时的终端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3036717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35376.3
申请日:2012-12-1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集群系统中分布式数据的一致性维护系统和方法,由集群管理节点、全局锁管理节点和多个分散位于系统中的数据维护节点组成该系统,其中,数据维护节点都是存储一个或多个数据副本的同构节点,设有事件监听、数据一致性维护和事件发送三个模块。全局锁管理节点负责存储和管理系统中所有数据的更新锁和存储所有数据维护节点信息,设有消息接收和发送模块、更新锁请求队列、数据维护节点信息管理模块三个部件。集群管理节点负责管理系统中所有节点最新信息,并负责周期检测系统中每个节点的状态。本发明方法工作可靠和灵活,客户端可对多个目标数据同时发起数据更新。且在数据更新过程中,操作简便,通信开销少,更新时延短,应用前景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882973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84185.1
申请日:2012-10-1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9/08
Abstract: 一种基于P2P技术的分布式负载均衡系统和方法,系统由均衡负载功能的分布式处理集群所组成,该集群内只设有分设于不同服务器的、由处理层和通信层构成的多个同构或异构处理节点,每个处理节点都能独立承担分布式仲裁的负载均衡功能,且其权限与功能都相同,差异只是事件的处理速率不同;当客户端向分布式处理集群实时发送海量数据处理请求时,某个处理节点完成请求处理后,将产生的中间结果封装为事件,发往其它处理节点继续处理;各处理节点在分发事件过程中,始终采用分布式负载均衡方法保证事件分发的负载均衡,直到产生最终结果并返还给客户端。本发明有效避免系统出现单点失效的负载均衡,能够在分布式集群系统中实现节点动态变化的负载均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