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铅酸蓄电池单体与锂离子电池单体并联组成的复合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02544644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210030481.1

    申请日:2012-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相近充放电电压的铅酸蓄电池单体A和锂离子电池单体B,将单体A与单体B先并联;再根据负载要求确定各自的容量,必要时再串联组成复合电源系统。组成复合电源的单体A和单体B的容量比为0.05∶10-10∶0.05。当复合电源外接负载小电流输出时,由单体A、单体B单独或单体A与单体B一起供电;当复合电源外接负载大电流输出时,由单体B独立或与单体A一起供电。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电源系统既能充分发挥B的功率与寿命优势,又能充分发挥A的价格与安全优势;同时免去了因采用不同电池而增加的复杂的管理与控制部件;特别是,当多个这样的复合电源串联时,可免去在多个锂电单纯串联时必须的均衡电路。

    用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经改进的X射线衍射原位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00744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00240.9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经改进的X射线衍射原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①圆板底部中央有一根与圆板下底面垂直的转动轴,用于实现侧倾法测应力中的旋转;②圆环转轴一端直接与圆环相连,另一端通过轴承与长方体板相连。使用时,通过转动圆板底部中心的转动轴以实现应力测定的旋转,通过转动与圆环相连的旋转轴能使圆板绕水平轴旋转±90度,以实现应力侧倾法测定中的ψ旋转,ψ旋转轴与衍射仪轴垂直;转动圆板转轴及圆环转轴,在一定的ψ角下进行XRD测试,从所得XRD数据中可计算出(hkl)晶面的晶面间距,结合无应力状态下(hkl)晶面的晶面间距得应变转动圆环转轴,改变ψ角,再进行XRD测试,利用侧倾法的公式即可测定应力。

    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电量校正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61141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104159.4

    申请日:2011-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电量校正和控制方法。首先,给锂离子电池以标准充电制度充电,周期测量电池的端电压,在测量电压中利用差值电压DELTA-VH确定电池的电量参数,校正电池的电量,利用端电压判断此时电池的循环次数当量、老化程度或健康状态。然后将这些信息显示给电池的使用者以便电池的使用者知道电池的当前的状态(比如电池的当前的最大充电容量和电池的健康状态)。再将电池经过一个受控的放电过程使电池或电池组工作在最佳SOC区间并达到指定的剩余容量范围。本发明适合于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电动汽车(HEV)的电量管理,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一种复合电源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41175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123407.5

    申请日:2010-0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电源,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电源由铅酸蓄电池A和其他具有高功率体系B组成,其中B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电化学电容器或其他具有高功率特性的电池。根据实际情况,将B布置在A的周围,两者之间可直接接触,也可通过导热材料接触。对B进行适当的电气连接,然后再与A进行适当的电气连接,组合成复合电源。在复合电源的充放电过程中,由于A的热容大,B产生的热量能较快地散出,且各单体之间的温度分布较均匀,大大提高了B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同时,万一B出现安全隐患,A还可作为一个很好的防止复合电源燃烧或爆炸的屏障,使得整个复合电源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一种制备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用Pd基纳米催化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79255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810036180.3

    申请日:2008-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用Pd基纳米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将碳载体加入多元醇中或将碳载体与稳定剂一起加入多元醇中,分散均匀得含碳浆液;B、将钯前驱体和金属添加物前驱体加入分散均匀的含碳浆液中;C、将获得的浆液在125~198℃下油浴还原2~10h;D、将浆液冷至室温,然后抽滤,反复超纯水洗,再置于烘箱中真空干燥,得Pd基催化剂。本发明通过乙二醇还原直接制备或通过乙二醇还原后进一步热处理得到Pd基纳米催化剂,是一种制备过程简单、便于操作、流程短、回收率高、环境友好的制备技术。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的复合阳极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86564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038159.7

    申请日:2008-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一种复合阳极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阳极由支撑层、扩散层和催化层构成,扩散层是由碳纳米管构成网络通道的结构。制备过程的典型特征为:(1)将一定量碳纳米管或添加了一定量其它碳材料的碳纳米管分散于异丙醇水溶液中,得浆料(A)。(2)向(A)中添加一定量聚四氟乙烯乳液,分散均匀,形成浆液(B)。(3)将上述(B)均匀地涂覆在支撑层上,经约300~350℃高温焙烧,即形成支撑层负载的扩散层(C)。(4)在(C)上涂覆一层铂钌催化剂,然后与阴极、Nafion膜一起热压制得膜电极集合体(MEA)。提高了燃料在阳极的传输效率,又降低了电池内阻,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功率密度和使用寿命。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稳定性的金属膜和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2493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197273.9

    申请日:2009-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稳定性的金属膜和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膜的金属为在锂离子电池正极工作电位下稳定的纳米尺度的金属,金属膜的金属为Al、Ag、Au、Pt和Pd中的一种或两种,金属膜厚度为10~500nm。同时所述的金属膜采用真空涂膜的方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片表面镀一层纳米尺度的金属膜。采用本发明得到的镀膜层致密、均匀、厚度可控,与正极片的结合力强。金属镀膜层对正极片具有保护作用,不仅可以抑制电池充放电和储存过程中正极与电解液的反应,还可以提高正极片的导热性和正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从而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改善功率特性和安全性。

    一种微小型燃料电池用氢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615684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054617.0

    申请日:2009-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小型燃料电池用的氢发生器,特征在于所述的氢发生器是由储存室基体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其中储存室基体中有氢气反应储存腔,储存腔位于储存室基体中央,储存腔用于存放固体氢化物燃料,上盖中有液体进样口和氢气出口,液体进样口通过液体微流道与反应储存腔一端相连,反应储存腔的另一端通过氢气微流道与上盖的氢气出口相连,反应储存腔呈锥形或梯台型,储存室基体和上盖气密。固体氢化物燃料通过储存室基体上方的燃料进料口可直接进入氢气反应储存腔。本发明通过现场制氢、用氢,省却了储氢容器,且可精确控制氢气产量和流速。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7852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10045092.5

    申请日:2007-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极片的上侧和负极片的下侧沿卷绕方向预留一定宽度的集流体空白。将正、负极片沿宽度方向错开一定距离后卷绕成电芯。将电芯两端露出的空白集流体抿倒成一个平面,再分别在其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或者将正、负极片预留的空白集流体折边后沿宽度方向错开露出折边空白卷绕成电芯,直接在电芯两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本发明的端面集流结构不仅增加了集流盘与极片的接触面积,而且保证了焊接强度,有效降低了电池的内阻,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产热量少且散热性能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适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