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03016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71970.3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发电规划方法,属于电力节能技术领域,主要作为协调配电网规划与分布式电源配置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本发明首先引入节点灵敏度系数矩阵和单位负荷增量成本矩阵,建立了配电网节点/支路边际容量成本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其次量化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节点/支路边际容量成本的影响;最后基于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节点/支路边际容量成本影响的量化模型,对用户自备和电网公司所有的两种分布式电源产权模式进行效益求解与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3944182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28146.4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相逆变器控制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并网状态下储能逆变器PQ控制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采集储能逆变器LCL输出端口的三相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利用得到的内环电压参考量d轴分量、内环电压参考量q轴分量和相角对储能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使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与指令值相等,实现逆变器输出功率对功率指令的跟踪。本发明集成了孤岛下垂控制和并网PQ控制,简化了储能逆变器的控制。在控制模式切换过程中,有利于降低切换失败的可能性,可明显地降低过电压过电流现象。当微电网与电网异常断开,储能逆变器进入孤岛运行时,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额定点运行,可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44182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128146.4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相逆变器控制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并网状态下储能逆变器PQ控制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采集储能逆变器LCL输出端口的三相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利用得到的内环电压参考量d轴分量、内环电压参考量q轴分量和相角对储能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进行闭环控制,使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与指令值相等,实现逆变器输出功率对功率指令的跟踪。本发明集成了孤岛下垂控制和并网PQ控制,简化了储能逆变器的控制。在控制模式切换过程中,有利于降低切换失败的可能性,可明显地降低过电压过电流现象。当微电网与电网异常断开,储能逆变器进入孤岛运行时,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额定点运行,可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35075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153433.5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发电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用户双向计量、监控与能效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中,处理器模块分别接至储能充放电控制模块、负荷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且与通讯模块实现双向数据交互;计量与监控模块接至处理器模块,用于实现三路的双向计量与三路的监控;储能设备通过储能并网逆变器接至电网,储能充放电控制模块接至储能并网逆变器,通讯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电网公司电能采集系统实现通信。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可以实时的根据分布式发电信息和电价信息进行能效管理控制,并考虑了未来可能的储能独立的售电价格和储能充放电效率因素,使得能效管理控制跟具有实际意义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237632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506883.3
申请日:2014-09-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1R2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双向电能独立计量系统,包括电压测量模块、电流测量模块、电能计量芯片、双向电能计数器电路、计量处理器以及通信模块,电能计量芯片在输出功率脉冲的同时输出功率方向指示,双向电能计数器电路能够识别功率方向指示并对正反向功率脉冲分别进行计数,计量处理器实时独立地获取并累积正反向电能,并将定时直接读取电能计量芯片输出的反向功率与接收到的主站参考值比较,发现异常情况时会及时报警。本发明能够实时独立计量用户与电网之间的正向、反向电能及正反向总电能的累积,同时可以通过对反向功率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疑似骗取国家新能源发电补贴事件的监察。
-
公开(公告)号:CN114184952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1528995.5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N21/95 , G06N3/02 , G06F18/2135 , G06F18/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开关设备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获取开关设备的状态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状态信息进行降维处理,得到特征向量矩阵,计算特征向量矩阵的平均值和线性回归趋势系数,根据平均值和线性回归趋势系数,确定初步剩余使用寿命,将状态信息和初步剩余使用寿命输入寿命计算模型,得到寿命计算模型输出的开关设备的最终剩余使用寿命。本申请方案通过将开关设备的状态信息和对应的初步剩余使用寿命输入寿命计算模型,得到寿命计算模型输出的所述开关设备的最终剩余使用寿命,实现了检测开关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86656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1178129.8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配电网混合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配电网混合线路行波故障的准确定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将预设配电网线路分解为若干个T型线路,每个T型线路具有三个分支段;所述预设配电网线路为多分支架空线‑电缆混合配电网线路;根据故障行波到达每个T型线路各分支段末端的传播时间,确定故障分支段;当所述故障分支段具有多个节点时,计算每个节点在所述故障分支段之间的行波时间参数,并根据所述行波时间参数确定故障区段;获取所述故障行波在所述故障区段的波速,以及所述故障行波到达所述故障区段两端的时间差,并根据所述波速和所述时间差在所述故障区段上定位故障位置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5002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111205429.0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故障样本扩充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基于第一特征区间与第二特征区间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算术平均值,结合数值随机生成公式,通过计算随机生成波形样本,得到作为扩充样本的第一扩充特征数据和第二扩充特征数据,不需要实验场地支持,相比于现有的实验室仿真扩充方式处理难度更小,样本扩充生成效率更高,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实验场地支持,波形生成速率较慢,并且故障条件有限,存在故障样本扩充生成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2451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0427892.8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台区用户相位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利用采集的第一电压数据和第二电压数据,构建电压数据矩阵,然后分别计算线路损耗误差、干扰误差以及采样时间间隔误差,并基于计算的误差数据构建误差矩阵,利用误差矩阵和电压数据矩阵通过奇异值分解形成关联系数矩阵,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矩阵的元素数据可直接确定所有用户的相序判别结果,不需要逐一比对,而且不需要选择性的采集电压数据,适用性更高,任意时间段的数据都可支撑分析,解决了现有的相似性判定方法,实际操作较为繁琐,识别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1717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1546964.2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故障选线与定位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通过量测设备采集线路的电气量数据,不受采样频率的限制,使得该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故障选线与定位方法的使用范围广;对每个量测设备采集的电气量数据通过零序特征计算公式分析,得到量测设备数个零序特征量并从中选取最大零序特征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相邻两个量测终端的比较整定值,对比较整定值与预设整定阈值对比,得到故障线路,让该方法的故障定位不受过渡电阻影响,在微弱故障的情况下依然得到准确定位的故障线路,可靠性更高;解决了现有对配电网线路故障定位是通过传统选线及定位方法,此方法定位的误差大、可靠性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