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形结构的干蒸汽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47302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0666729.1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形结构的干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一上端开口的壳体,该壳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电加热底板和多孔泡沫金属层组成,所述多孔泡沫金属层固定在电加热底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外筒的内腔中,在所述外筒上端设置有一通电的再热片,在该再热片上设置分布式的蒸汽流出通道。本发明一方面运用多孔泡沫金属层与外界接触面积大,并且能够产生更多的汽化核心结构特点,有效提高了干蒸汽的产生速率;另一方面再热片采用分形结构构造,对产生的湿蒸汽进行二次加热,大大提高了干蒸汽生成质量。本发明大大强化了干蒸汽的产生过程,进而达到高效换热、结构简易、节能的目的。

    一种南极发电舱的温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75910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208483.9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极发电舱的温控装置,在发电舱内设置有储油箱以及发电机组,包括置于发电舱内的组合式热管均温系统和直燃式控温系统,组合式热管均温系统包括环路脉动热管和轴向吸液芯热管,轴向吸液芯热管以阵列方式设置在储油箱内,环路脉动热管的冷凝段设置在轴向吸液芯热管的蒸发段,环路脉动热管的蒸发段设置在发电机组的排烟管上;直燃式控温系统包括油阀、输油管、感温器、连杆以及温控炉,感温器包括密封腔、设置在密封腔内的相变材料以及位于密封腔内且在相变材料体积变化时能够在密封腔内移动的隔板。本发明提高了发电舱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发电舱在无人值守状况下的温度实时调控。

    一种南极发电机舱内柴油储藏箱低温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98693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603020.2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极发电机舱内柴油储藏箱低温保护装置,包括柴油储藏箱以及连接在柴油储藏箱内的出油管,在柴油储藏箱内底部设置有一加热室,出油管从加热室穿过,在出油管的上端设置有一控制阀,该控制阀与一感温包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控制阀,在加热室上连接有柴油补充管道,在柴油补充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在加热室内还设置有第一加热器以及点火器,第一加热器套在出油管上,在加热室内还设置有一内有相变介质的基座,在基座上端连接有位于加热室外的均温管。本装置不仅使用了蓄电池加热的方法来预热柴油,而且使用了点火加热的方法来预热柴油,不同的低温环境下采用不同的加热方法不仅科学合理,而且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

    基于螺旋分形的一体化微小型平板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596014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12151.7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39 H05K7/2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旋分形的一体化微小型平板热管,由导热基板与散热翅片组成,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设置有充液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设置具有斐波那契螺旋线分形的槽道,所述充液口与所述槽道相连通,在所述槽道内设置所述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具有散热翅片空腔的导热肋片,所述散热翅片空腔与所述槽道连通,在所述散热翅片空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吸液芯。本发明平板热管大大提高了微小型平板热管的换热水平和均温性能,为解决电子元器件局部高热流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一种相变储能换热器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1534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83679.6

    申请日:2015-09-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储能换热器,包括外壳、换热管以及填充在换热管与外壳之间的相变储能材料,在换热管上设置有网状传热单元,该网状传热单元伸出换热管的外表面并位于外壳与换热管之间的空间内,网状传热单元为沿换热管外周面分布的N组分叉肋片结构,在换热管内设置有混沌流道,该混沌流道包括第一位置流道、第二位置流道以及耦合流道组成,第一位置流道在沿换热管轴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流道构成,第二位置流道在沿换热管轴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二流道构成,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间隔位置,耦合流道连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本发明相变储能换热器能够实现能量的高效存储与利用,缓解能量供求的不匹配,实现热能系统的优化运行。

    月球车温控系统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03011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40689.X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月球车温控系统,包括自循环流体回路、相变材料储能装置和太阳能驱动蒸发冷凝自回流换热装置,自循环流体回路包括储液罐、液体管路、多孔芯蒸发器、气体管路以及连接在液体管路上的毛细管温控流量阀;相变材料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箱以及储能箱内的相变材料,多孔芯蒸发器位于储能箱内;太阳能驱动蒸发冷凝自回流换热装置包括真空管以及真空管内的相变传热工质,真空管包括吸热蒸发区和放热冷凝区,放热冷凝区位于储能箱的相变材料内,在放热冷凝区设置有树状分枝肋片结构。本发明温控系统保持月球车体的热平衡,无需电源供给即可实现热量的高效传输,大大增加月球车的月夜供热安全性和长期稳定运行,为月球车提供可靠温控效果。

    一种应用于南极科考支撑平台柴油发电机的烟气监控除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26907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12592.9

    申请日:2014-01-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南极科考支撑平台柴油发电机的烟气监控除尘系统,包括一除尘器,该除尘器具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清灰装置以及灰斗,还包括烟气监测装置、辅助加热器、颗粒传输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烟气监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颗粒流量传感器;除尘器辅助加热器设置在除尘器内部;颗粒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灰斗下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辅助加热器接通或断开、控制所述清灰装置打开或关闭、控制所述颗粒传输装置开启或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烟气监控除尘系统够使除尘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同时实现烟气监控除尘装置的烟气监测、烟气除尘、除尘器自恢复、除尘器防结露、颗粒物自动传输的功能。

    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52540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242713.5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所述的换热管束为至少一组直径大小满足康托集分形结构特征的平行管束。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交错布置且其截面呈周期性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一种南极天文观测站发电舱的温控智能窗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06060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77164.5

    申请日:2012-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极天文观测站发电舱的温控智能窗控制装置,包括窗体以及设置在窗体上的窗户卷帘,还包括主动式温控模块和强制式温控模块,所述的主动式温控模块包括感温包、毛细管、滑道、滑块和连杆,所述的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窗户卷帘下端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滑块连接,所述的滑块设置在所述的滑道内,在滑道的下端连接所述的毛细管,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感温包,在所述的感温包内设置有受热蒸发的制冷剂,感温包的上端经毛细管与所述的滑道连通。本发明主动式温控模块,采用气液相变产生的能量推动窗户开关,较电动传动方式节约了电能源消耗,且稳定性高。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46467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1010159128.4

    申请日:2010-04-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束、管板以及封头,管板以及封头设置在壳体的两端,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换热管束为构形树状结构;它由主连通管道、分叉连接管道以及支连通管道构成,主连通管道至少为2段,在相邻两段的相向两端设置所述的分叉连接管道,在两端的分叉连接管道上连接所述的支连通管道。构形树状换热管束的布置方式充分利用了壳内空间,免去了折流板这一部件,消除了壳程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流动换热死区。以上这些因素,不仅使得整个换热器结构设计紧凑合理,还实现了管壳程之间流体热量交换的场协同,进而大大提高了套管式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