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7372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717863.3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包括锅炉、超超临界蒸汽布雷顿循环及超超临界蒸汽朗肯循环,锅炉具有炉膛,炉膛内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一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二级再热器、二级过热器、一级再热器、省煤器,炉膛的四周布置有水冷壁,超超临界蒸汽布雷顿循环包括压缩机、回热器、一级高压透平及中间换热器,超超临界蒸汽朗肯循环包括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一级高压透平、二级高压透平、中压透平、低压透平及凝汽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发电机组一方面能够显著提升超超临界朗肯循环热效率,另一方面确保了超超临界布雷顿循环的高效率,最终使整个机组的循环热效率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85431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83227.7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系统,分为热电联产模式和纯发电模式,包括主压缩机、分压缩机、透平、发电机、高温余热回收器、低温余热回收器、冷却器、空气预热器、炉渣冷却器、给料机、低温空气预热器、省煤器、锅炉等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方法,在供暖期,系统运行于热电联产模式下;在非供暖期,系统运行于纯发电模式下。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用于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分布式发电系统,以适合于我国北方冬季清洁供暖需求,并获得较高的全年运营效益。本发明的系统具有效率高、设备少、运维简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266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83215.4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中间传热回路和燃煤锅炉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包括:主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主加热器,高压透平,再热器,低压透平,发电机,中间冷却器,预压缩机,再压缩机,预冷器。中间传热回路包括:中间介质循环泵,热罐,冷罐,热罐阀,冷罐阀。通过运行于常压工况的中间传热回路,有利于换热面的设计,管道材料要求不高,运行可靠性好,还使锅炉的热负荷调节范围增大,有利于缓减锅炉的燃烧调节要求,提高机组的灵活性;采用分流低温工质冷却锅炉炉壁,提高锅炉效率。本发明适用于大型燃煤发电机组,构成高效、经济、灵活的燃煤发电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33771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84197.0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包括生物质气化子系统和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生物质气化子系统包括加料装置、生物质气化炉、燃气净化冷却装置、氧气源、气化炉给氧压缩机、燃烧室给氧压缩机、水力透平、燃气压缩机等。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包括第一二氧化碳泵、中间冷却器、第二二氧化碳泵、回热器、燃烧室、透平、发电机、冷却器、水分离器、冷凝器、二氧化碳收集装置等。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气化发电方法。本发明系统效率高、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工作于高温高压参数,发电效率高;二氧化碳负排放,不需要额外的捕碳装置;系统简单、结构紧凑、运行灵活,可形成无烟囱的小型或大型的生物质气化发电厂。
-
公开(公告)号:CN10928227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358925.8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金属传热汽轮发电机组,包括锅炉、汽轮机,锅炉与汽轮机之间设有主蒸汽补热器,还包括液态金属传热回路,通过主蒸汽补热器将来自锅炉的热量传递给主蒸汽,再热机组的再热器也可采用类似设计,由液态金属回路再热蒸汽。主蒸汽补热器为双壳程U形管换热器,壳程为蒸汽,管程为金属,壳体内壁附近设有隔热罩。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液态金属传热汽轮发电机组的工作方法。本发明的700℃等级超超临界机组不需要使用大量的使用镍基合金,从而降低机组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8266239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182442.0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01K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直燃加热的汽轮发电机组,包括锅炉、汽轮机,所述锅炉与汽轮机之间设有燃烧室,所述锅炉出口连接燃烧室进口,燃烧室出口连接所述汽轮机进汽口。所述燃烧室设于所述汽轮机的进汽口处,燃烧室尽量靠近汽轮机布置,或者燃烧室与汽轮机为一体化设计,以减少燃烧室与汽轮机之间连接通道的长度和高端材料用量。本发明提供了带直燃加热的汽轮发电机组的工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汽轮机前增加燃烧室直燃加热,提高蒸汽温度;可以采用600℃等级的锅炉,然后蒸汽通入燃烧室直燃加热达到700℃及以上温度,从而实现700℃等级先进超超临界参数;也可用于对现有的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的升级改造,降低了发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83744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62574.5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25/103 , F01D15/10 , F01K7/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燃烧加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泵,泵的出口连接回热器,回热器的低压侧连接第一冷却器、水分离器、压缩机、第二冷却器、气体分离器,气体分离器的底部连接泵的入口;回热器的高压侧依次通过燃烧器、透平形成回路,透平与发电机连接。方法为:由泵将二氧化碳增压后送入回热器内,二氧化碳在回热器加热后送至燃烧器,高温混合介质进入透平推动发电机,透平出口混合介质进入回热器,换热后的混合介质进入冷却器将水液化,通过水分离器后,气体介质进入压缩机。本发明的氮氧化物排放既可以在燃烧过程中加以控制也可以在排放气体的后处理中加以控制,或者在允许的条件下直接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19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427068.8
申请日:2014-08-27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IPC: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厂高能管道破裂事故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连接储汽罐,储汽罐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少一个蓄能器,所述的蓄能器设于试验仓周围且其蒸汽出口与试验仓的蒸汽入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的蓄能器的蒸汽出口与试验仓的蒸汽入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快开气动阀组,试验仓连接喷淋系统。本发明的核电厂高能管道破裂事故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可以满足AP/CAP系列三代核电厂最严酷高能管道破裂事故初始热冲击环境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05722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1910381343.X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包括底面和封箱,所述底面的左右两端均衔接有侧面,且底面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端板,所述封箱位于端板的外侧,且侧面的左上端安装有高压工质进口,所述侧面的右下端衔接有高压工质出口,所述封箱的底端中部衔接有低压工质进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板翅式换热器,高压工质从壳体侧面的高压工质进口输入,沿换热板束中的高压工质通道流向高压工质出口;然后,低压工质从封箱的低压工质进口输入至封箱,再进入换热板束中的低压工质通道流向低压工质出口;确保换热板对始终处于正压差作用(外压大于内压),使换热板对处于压缩受力状态,保持高压工质与低压工质之间的压力边界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8084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910381311.X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包括炉膛和一次再热器,所述炉膛的内壁安置有膜式壁,且炉膛的上端安置有二级过热器,所述炉膛的顶部外端连接有分离器,且分离器的底端连接有回料阀,所述回料阀底部的一端接入炉膛,且回料阀底部的另一端连接有外置换热器,所述外置换热器的出口接入炉膛的底部一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燃煤发电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相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灵活性好,能清洁高效利用高硫煤和低热值燃料,而且仅通过炉内脱硫和低温燃烧抑氮即能实现达标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可达90%以上的热效率,相比煤粉燃料锅炉,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