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6369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310439.5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23/50 , C02F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g2O/异烟酸‑Bi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含:将异烟酸‑Bi配合物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搅拌使Ag+吸附在异烟酸‑Bi配合物的表面,在70~110℃下水热反应,Ag+与水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AgOH并分解生成纳米Ag2O,从而制得Ag2O/异烟酸‑Bi复合光催化剂。本发明的异烟酸‑Bi配合物是纳米级的片层状结构。本发明于水热条件下在异烟酸‑Bi纳米片表面负载一层Ag2O纳米颗粒,制备出具有良好光催化活性的Ag2O/异烟酸‑Bi复合光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高效催化降解水环境中的磺胺类抗生素。
-
公开(公告)号:CN11640812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681764.0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7/03 , B01J37/08 , C02F1/30 , C02F1/72 , C02F101/3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苦樱桃树胶制备Cu‑N掺杂树胶炭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纯净苦樱桃树胶、铜盐置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使树胶充分溶胀并且络合Cu2+,制得树胶/Cu2+水凝胶;将树胶/Cu2+水凝胶浸泡在含乙二胺的水溶液中,在55~65℃下配位反应至水凝胶变为蓝色,制得树胶/乙二胺/Cu2+络合物水凝胶;将树胶/乙二胺/Cu2+络合物水凝胶干燥粉碎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500~700℃下煅烧制得Cu‑N掺杂树胶炭催化剂;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污水中磺胺类抗生素,实验结果显示磺胺类抗生素在Cu‑N掺杂树胶炭催化剂作用下能完全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422365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591644.9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辣木叶片挥发物质的辣木瑙螟引诱剂,引诱剂为2‑甲基环戊醇、正己基丙烯酸酯、α‑蒎烯和2,2,4,6,6‑五甲基庚烷,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3:3:7。本发明为基于辣木叶片挥发物质的辣木瑙螟引诱剂,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对辣木瑙螟具有良好的引诱效果,能大量诱杀辣木瑙螟成虫,可用于辣木瑙螟的虫情测报和防治,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22365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91644.9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辣木叶片挥发物质的辣木瑙螟引诱剂,引诱剂为2‑甲基环戊醇、正己基丙烯酸酯、α‑蒎烯和2,2,4,6,6‑五甲基庚烷,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3:3:7。本发明为基于辣木叶片挥发物质的辣木瑙螟引诱剂,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对辣木瑙螟具有良好的引诱效果,能大量诱杀辣木瑙螟成虫,可用于辣木瑙螟的虫情测报和防治,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75724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225730.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利用组合外源激素抑制薇甘菊开花的方法,以配制1L浓度为10ppm的调节剂为例,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10mg吲哚乙酸和10mg赤霉素,将其溶于3mL乙醇中;S2、将S1溶液转移至1L容量瓶中;S3、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L,得到10ppm的调节剂;S4、将S3制得的调节剂溶液转移至2L大烧杯中;S5、在2L大烧杯中加入1mL聚乙二醇600和1mL吐温2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6、将S5中的混合液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组合激素调节剂;本发明采用的外源激素调控方法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抑制薇甘菊开花结实的方法,从种子传播上控制薇甘菊的蔓延,其使用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下,无污染的可持续性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04335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411497.X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西南林业大学
IPC: C07D235/18 , A01N43/52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的2‑苯并咪唑基苯甲酸铜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制备该配合物是用2‑苯并咪唑基苯甲酸与Cu(NO3)2•3H2O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加热温度控制在100℃反应48小时制得。该铜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确认。抗真菌活性实验表明,铜配合物对真菌小麦全蚀和稻疫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铜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如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25536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434658.3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杉木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杉木种苗按照1m~1.5m×1.5m~1m的株行距种植在薇甘菊发生、且适宜杉木生长的区域,抚育杉木3~4年,即可逐步替代直至完全遏制薇甘菊。本发明除了能够完全遏制薇甘菊生长,控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还能收获杉木木材及其加工的制品、产品;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简单、易行、易推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32223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434659.8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麻竹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其将麻竹株行距按照3m×4m~5m×6m种植在薇甘菊发生,且适宜麻竹生长的区域,抚育麻竹3~4年,即可逐步替代,直至完全持续遏制薇甘菊。本发明提供的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除了能够完全遏制薇甘菊生长,控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还能收获麻竹的竹材、竹笋及其加工的制品、产品;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简单、易行、易推广的特点;生态效益、观赏价值显著,能促进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8616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34687.X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补植川滇桤木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将川滇桤木株行距按照1.5m~3m×1.5m~3m补植在云南切梢小蠹发生的云南松林缘、林窗,及伐除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的空地,且适宜川滇桤木生长的区域,抚育川滇桤木4~5年,即可逐步控制直至完全持续遏制云南切梢小蠹危害。本发明提供的补植川滇桤木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除了能够逐步控制直至完全遏制云南切梢小蠹危害,还能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林木蓄积量,提高物种多样性,且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小、收益大,简单、易行,易学习掌握、易推广的特点,并能促进增产、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8209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3694.9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西南林业大学 , 泽桑梓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于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对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一次伐除;再于当年的5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经过步骤A的第一次伐除的区域的,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残余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第二次伐除,即可有效遏制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扩散、蔓延。是控制云南切梢小蠹最简单、便捷、效果显著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