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Eu3+和罗丹明6G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88942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061582.4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范丽娟 邵亚 张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Eu3+和罗丹明6G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及制备方法。将表面磺酸基化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分散在混合溶剂中,再加入Eu3+溶液,得到掺杂Eu3+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将其在CH3COOH和(NH4)2S2O8的去离子水溶液中分散均匀,再加入罗丹明6G,震荡处理后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得到掺杂Eu3+和罗丹明6G的高分子荧光编码微球。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编码微球经过激发后能同时得到三种荧光发射,通过改变铕离子或罗丹明6G的加入量,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荧光发射强度比的荧光编码微球,可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诊断等领域。

    发射波长可控的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共轭高分子荧光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5052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31710.X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范丽娟 陈云 陈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射波长可控的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共轭高分子荧光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通过Wessling聚合物锍盐前驱体法制得PPV前驱体溶液,以甲醇为取代反应剂,在无氧和较高温度条件下,使PPV前驱体上的四氢噻吩基团被甲氧基部分取代,再经减压蒸馏除去甲醇后,选择性消除PPV前驱体上残留的四氢噻吩基团,使PPV前驱体转化为发光PPV聚合物;同时利用消除过程中聚合物链的自组装得到PPV纳米粒子。本发明可通过控制PPV前驱体与甲醇的反应时间,得到不同发射波长的PPV纳米粒子。本发明制备的PPV类荧光共轭高分子纳米粒子粒径分布窄,发射波长可控,且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用于检测Cu2+和Fe3+的荧光传感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46227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310010443.4

    申请日:2013-01-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范丽娟 宋婧 张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Cu2+和Fe3+的荧光传感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将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经静电纺丝后在收集屏上得到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前驱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膜,在温度为110~130℃的真空状态下对得到的纳米纤维膜进行热消除处理,得到荧光传感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能有效增加与检测分子的接触表面,从而大幅度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该材料没有特定的受体,因高温消除形成特殊多孔纳米纤维结构,实现对被检测物质的识别;被光激发后,它对Cu2+和Fe3+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且具有不同的响应性;该材料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调节共轭聚电解质荧光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42828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184010.0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共轭聚电解质荧光性能的方法。在浓度为1μM~10mM的聚电解质水溶液中加入环糊精的水溶液,使混合溶液中环糊精的浓度达到0.1~20mM;室温条件下,将该混合溶液充分混合,聚电解质的荧光发射波长和强度将会随着所加入环糊精浓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发明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原理实现共轭聚电解质荧光性能的调节,避免了因正负离子络合物的形成导致聚合物传感检测性能的降低。同时,本发明在纯水相状态下对聚电解质的荧光性能进行调节,具有简单易行,环境友好等特点,适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对金属离子等物质进行传感检测。

    一种基于共轭高分子的荧光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99085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16386.7

    申请日:2014-07-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范丽娟 许海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轭高分子的荧光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将两类具有不同发射波长的共轭高分子聚合物按不同的摩尔比混合,制备出两种尺寸的一系列具有不同荧光特性的荧光微球,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荧光微球进行编码,依据荧光编码微球所具有的荧光特征,建立荧光编码微球阵列,用于对金属离子进行模式识别。本发明提供的荧光编码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且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在实际应用中,可将荧光编码微球对所要测定的标准物的响应模式进行储存,比较分析物的响应模式与标准模式的匹配程度,实现对被分析物的成分判断。

    一种基于共轭高分子的荧光传感器阵列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52540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76531.3

    申请日:2013-10-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共轭高分子的荧光传感器阵列及其应用。采用3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合成了4种两端带有卤素的芳香烃及2种两端带有炔基的芳香烃;根据不同的单体组合通过Sonogashira偶联合成了7种共轭高分子,组成荧光传感器阵列,应用于对9种金属离子的模式识别。该阵列对元素周期表中同族的响应比较相似,而不同族的响应差距较大,因此,能较易区分不同族的离子;同时,对同族不同周期的同类离子的响应也略不同,能依此对同族离子不同周期进行初步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可将所要测定的标准物的响应模式储存,比较分析物的响应模式与标准模式的匹配程度判断被分析物的成分。

    一种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43488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06537.7

    申请日:2012-04-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表面负载有荧光发射聚对苯乙烯撑类共轭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荧光传感材料制备领域。用毓盐前驱体法制得聚对苯乙烯撑前驱体溶液,将负载有聚对苯乙烯撑类毓盐前驱体的微球加入到二甲苯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实现在溶液中催化四氢噻吩基团消除,提供了一种制备高分子荧光微球的新途径。由于采用了不同于常规热消除的方法,为实现通过调控PPV前驱体的结构来相对定量地控制荧光微球的荧光发射性能提供了可能;同时,采用在溶液中消除的方法制备荧光微球,反应温度较现有技术低,有利于节能。

    一种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8372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010156988.2

    申请日:2010-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微球包括芯核和表面接枝物;芯核为单分散的、交联度为60%~90%、粒径为2~20微米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表面接枝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它的衍生物。它是利用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以α-卤代酰卤为酰基化试剂,在微球表面键合引发剂分子;利用常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引发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合;再以不同的亲核试剂进行开环,在微球表面引入氨基、羟基、肼基、羧基和巯基等基团。该类聚合物微球可作为高效离子交换、螯合以及高效亲和等适合不同色谱使用的分离材料,还可以作为固定某些酶、催化剂等的载体,是一类优良的功能性微球。

    一种聚芳撑乙炔撑类共轭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2074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89553.5

    申请日:2010-09-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共轭高分子合成技术,尤其公开了一种聚芳撑乙炔撑类共轭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单体含芳基的末端二炔烃、单体卤代芳烃、催化剂铁化合物、催化剂铜化合物和碱加入到溶剂中,升温至50~160℃,进行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再将反应液滴加入甲醇中并收集沉淀物,经无水处理,得到一种聚芳撑乙炔撑类共轭高分子。本发明采用Fe/Cu催化体系合成PAE类共轭高分子,而不使用Pd催化体系,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的特点,适合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03213A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810236027.5

    申请日:2008-11-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与均苯四甲酸酐(PDMA)为缩聚单体,合成聚酰胺酸(PAA)溶液,反应过程添加经偶联剂处理后的具有荧光效应的氧化铕,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A/氧化铕纳米纤维,可控制纤维直径在50~200nm之间,再将PAA/氧化铕纳米纤维放置烘箱中梯度升温进行亚胺化,使PAA缩聚反应生成具有荧光效应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扩展了聚酰亚胺在防伪证件、票据、航空航天,微电子领域等高技术领域方面的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