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46003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031264.2
申请日:2009-04-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5/20 , G02F1/13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栅结构彩色滤光片,主要由基板、黑色矩阵、彩色滤光层、保护膜和ITO导电膜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上覆盖有介质膜层,该介质膜材料的折射率大于1.65,所述彩色滤光层为亚微米埋入式光栅结构,光栅由金属层和低折射率介质层构成,所述金属层位于近基板侧,所述低折射率介质层位于远离基板侧,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小于1.65;通过不同的光栅结构参数获得不同颜色的光栅单元。本发明基于亚微米埋入式金属光栅结构,其TE、TM偏振光下的透射光谱特性相同,光能利用率高,输出光的纯度高,能进行超大幅面的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1017218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710020411.7
申请日:2007-02-1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 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
IPC: G02B6/00 , G02B6/124 , G02B6/34 , G02B1/10 , G02F1/133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衍射光栅光导薄膜,在薄膜的一侧表面,设有平铺的光栅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像素单元由亚像素结构组成,每一亚像素内的衍射光栅取向、空间频率、槽型深度根据导出光线的方向与光强确定。其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设计导光图样的衍射结构分布;(2)将导光图样按照像素结构分布排列成不同序列,每一个单元像素由亚像素构成,每个亚像素内的衍射光栅的取向、空间频率均可以改变;(3)光刻;(4)通过电铸制成金属镍板,对涂布有涂层的PET或PC薄膜进行卷对卷的压印。本发明改进了导光均匀性,提高了导光效果,其制作方法便捷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05724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1445687.0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江苏维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3F7/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激光直写方法、控制设备及激光直写系统,属于激光直写光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设定光刻的灰阶等级N、扫描像素步距M、灰阶曝光循环次数Q;将待加工的灰阶图像划分为复数个等宽度的图像条带;设定曝光时滑动提取窗口的大小;对于每个图像条带,根据N、M和Q进行滑动提取窗口灰阶提取和数据重组,得到新的图像条带;运动平台在Y方向上完成一个新的图像条带曝光后,在X方向移动一个移动步距XStep,移动步距XStep为图像条带宽度W与光学分辨率R的乘积,并对下一个新的图像条带进行曝光,直至完成对所有新的图像条带的曝光,X方向与Y方向正交;可以提高扫描速度、激光直写效率,实现灰阶的额外灰阶曝光循环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053145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1810513235.9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2B6/00 , G02F1/13357 , G02B30/27 , H04N1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特别涉及背光板和包含其的显示装置。按照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背光板包含:导光板,其包含位于导光板上表面、下表面或内部的第一微结构,该第一微结构具有周期性分布的第一单元,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束经所述第一微结构散射至导光板的外部;以及光学膜,其设置于经第一微结构散射至导光板外部的光束的传播方向上并且包含位于光学膜表面的第二微结构,该第二微结构具有周期性分布的第二单元,经所述第一微结构散射至导光板的外部的光束经第二微结构变换为准直光束或会聚光束。
-
公开(公告)号:CN11184473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1910339444.0
申请日:2019-04-25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B29C64/135 , B29C64/223 , B29C64/30 , B29C64/321 , G03F7/20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4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直写和三维打印复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复合系统包括传送机构、上料机构、透明支撑板、载物机构和成像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用于输送透明薄膜传送带,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透明薄膜传送带的上方的至少一个上料装置,所述透明支撑板可拆卸的设置于机台的投影窗口上方且位于所述透明薄膜传送带的下方,所述透明支撑板设置于机台的投影窗口上时,所述系统运行在三维打印模式,所述透明支撑板移除后,所述系统运行在激光直写模式。所述成像机构位于所述机台的投影窗口下方,用于产生预定投影图案。这样,所述复合系统其既可以实现三维打印,可满足生物医药领域对打印精度的要求,也可以支持激光直写。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90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1422070.7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江苏维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凹版印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光刻处理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预设的立体模型进行高度方向上的数据压缩处理,得到位于二维平面的矢量线条数据;生成透光模板集T={T1,T2,…,TN},获取立体模型表面在各采样点位置处的法向量,并根据各采样点的法向量与二维平面的夹角,确定各采样点的透光级;根据各采样点的透光级与各透光模板的对应关系,确定各采样点对应的透光模板;叠加矢量线条数据与各采样点对应的透光模板,得到光刻数据。由于线条之间填充有不同疏密度的透光网点,因此可以在体现3D景深的变化的同时,实现透光率的渐变效果,体现出立体模型的光影变化,立体效果的表达方式更多元,更能体现真实立体感。
-
公开(公告)号:CN111290217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811489966.0
申请日:2018-12-06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G03F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光刻基片的承载台,包括基片承载部件,基片承载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基片的放置区,放置区一侧设有至少两个标识放置结构,用于放置对位标识元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光刻机,包括上述承载台、用于连接该承载台的工作台,工作台包括固定平台、调节转台,调节转台底部连接固定平台,调节转台顶部连接上述用于光刻基片的承载台,用于调节上述承载台上基片的角度。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片光刻方法,通过上述光刻机光刻放置在上述承载台上基片的正方两面。通过标识放置结构,使带有标识的元件可以重复使用,无需在每块待刻的基片上写入对位标识,简化了制作流程,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407479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710713385.X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激光直写对焦装置,包括微调机构、承载平台和成像系统,微调机构与承载平台相对设置,微调机构包括微调驱动器、活动架和位移传感器,成像系统包括直写镜头,微调驱动器、位移传感器、直写镜头分别与活动架连接。本发明的激光直写对焦装置能保证直写镜头与光刻板的距离在直写镜头的焦深范围内,能解决光刻板厚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无法自动对焦的问题。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激光直写对焦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1479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931321.9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B29C64/20 , B29C64/386 , B29C64/393 , B29C64/124 , B29C64/268 , G06T17/00 , B33Y30/00 , B33Y5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生长的3D打印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建模;生成切片,将三维模型在Z轴方向进行切片;转换,将每一切片模型图转换为切片位图;初次数据上传,数据处理模块将前N*M个位图文件上传至N个子内存中;打印,控制模块控制载物台持续匀速移动,同时控制模块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子内存不断刷新切片位图进行连续打印,每完成前一个子内存中的M个切片位图的打印,控制模块控制下一个子内存刷新切片位图进行打印,同时控制数据传输模块向前一个子内存上传新的M个位图,重复直至K幅切片位图完成打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3D打印设备,采用上述的连续生长的3D打印方法实现连续打印。通过上述方法,实现连续打印,节省了打印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51502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667771.6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直写光刻机制作的三维微纳形貌结构。所述三维微纳形貌结构包括:基体;形成于所述基体上的至少一个三维微纳形貌单元,其中每个三维微纳形貌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视觉高点,所述每个三维微纳形貌单元包括复数个从视觉高点开始斜坡形貌斜率按预设规律变化的环带。所述三维微纳形貌结构具有非常逼真的立体视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