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机及其控制方法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18428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510689005.4

    申请日:2015-10-21

    Inventor: 魏亮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管机,主要解决现有风管机改变出风方向不方便的问题。该风管机包括进风口、送风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风管机内还设置有上、下两个出风风道以及第一活动导风板和第二活动导风板,在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之间形成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出口相连通的换向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可将所述换向通道与两个出风风道中的任一个连通。本发明提供的风管机结构简单可靠,可方便的实现热风下吹,冷风上吹,达到人体的最佳需求状态,提高人体舒适感,满足人们对于空调舒适性的需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

    往复式压缩机及家用电器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65230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510502148.X

    申请日:2015-08-14

    Inventor: 魏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往复式压缩机,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气缸包括缸体,所述活塞包括第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活塞和第二活塞能够同时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往复滑动;所述缸体形成分别与所述第活塞和第二活塞相配合的第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缸体和第二缸体呈定角度对称设置,所述第活塞和第二活塞顶部呈楔形结构。本申请中,通过在单个气缸中设置两个活塞,两个活塞同时相向和相反运动,可保证活塞在定运动频率的情况下,有效增大活塞行程,这样可在定余隙容积的基础上,增大有效吸气容积,从而增大气缸容积效率,减小余隙容积的不利影响。

    空调系统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91420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531296.4

    申请日:2015-08-26

    Inventor: 魏亮 梁焯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冷凝器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冷凝器管路段,相邻的两个冷凝器管路段之间连通有第气液分离装置;沿冷媒流动方向,第气液分离装置的冷媒进管与位于其上游且相邻的冷凝器管路段连通,第气液分离装置的出汽口与相邻的冷媒流动方向下游的冷凝器管路段连通,第气液分离装置的液体出口连通至节流装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中冷凝器换热性能差的问题。

    一种过线圈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8676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510590758.X

    申请日:2015-09-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线圈,主要解决现有过线圈密封效果差的问题。该过线圈包括软质密封套和两个设置有过线孔的过线圈主体,软质密封套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过线圈主体上,两个过线圈主体可拆卸的对接在一起,过线孔对接形成容纳空间,软质密封套折叠收拢于容纳空间内。本发明提供的过线圈的软质密封套可折叠收拢于过线圈主体的过线孔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节省过线圈存放时的占用空间,当使用时,将两个过线圈主体拆开,将软质密封套展开以供线缆穿过,然后将两个过线圈主体对接,软质密封套折叠收拢从而将穿过其的线缆包裹密封,软质密封套能够很好的贴合线缆表面,密封效果更好,由于软质密封套展开时形成的过线孔较大,通用性更高。

    复合型单向阀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47929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282655.7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单向阀,包括单向阀本体和置于所述单向阀本体内的阀芯,单向阀本体包括流体进管、筒体和流体出管,流体进管和流体出管均嵌入筒体,阀芯的一端设置在流体出管上,阀芯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密封流体进管。本发明的复合型单向阀,在单向阀本体的筒体内设置阀芯,阀芯的一端设置在单向阀本体的流体出管上,阀芯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密封单向阀本体的流体进管,实现了单向阀的功能;流体从流体进管进入筒体,在筒体内进行降低噪音后从流体出管流出筒体,使得复合型单向阀同时具备单向导通和消除噪音的功能,在同时具备单向导通和消音功能的工程应用中,可减少安装工序,提高工程安装效率。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542364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706694.5

    申请日:2015-10-23

    Inventor: 魏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多个第一介质通道,多个第一介质通道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周壁之间的空间被分割体分成多个第二介质通道,每个第一介质通道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二介质通道,第一介质通道和/或第二介质通道直线延伸。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微通道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可将直线延伸的介质通道作为空气的流通通道,空气在换热的过程中因降温而产生的冷凝水可沿直线延伸的介质通道顺利的排放出介质通道的端口,有利于避免产生冷凝水(过多的附着在换热管道壁面,或更严重的)结冰现象而影响换热效率。

    干燥机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2678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35503.1

    申请日:2016-01-19

    Inventor: 魏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6B9/066 F26B25/00 F26B2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燥机,包括外壳体和与外壳体配合形成容纳腔的外壳盖,容纳腔中设置有内胆、内胆盖和抽真空装置,内胆和内胆盖密封配合形成密闭耐压干燥室,抽真空装置与密闭耐压干燥室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密闭耐压干燥室,并配合抽真空装置对密闭耐压干燥室抽真空,利用水在低气压状态下更容易沸腾和蒸发的原理,从而对密闭耐压干燥室中的物品干燥,可干燥物品范围广,且干燥均匀,无死角,能够有效提高干燥效果。

    一种风管机、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及出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85765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918307.4

    申请日:2015-12-11

    Inventor: 魏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14 F24F13/02 F24F13/08 F24F13/14 F24F1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管机,其包括外壳体(2),进风口(15)和出风口,所述壳体(2)内部设置有风机部件,其中所述出风口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2)上且远离所述进风口(15)的不同位置,且所述外壳体(2)内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为出风空间,并且在所述出风空间位置还设置有可活动的能将所述出风空间分隔成多个不同出风风道且使得风机部件与所述不同出风风道切换连通的导流板(4)。通过本发明能够在多个位置进行出风,并且还能使得风机部件与所述不同出风风道切换连通,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换风道而进行选择式的出风,增强了风管机的可控可调节性能。本发明还涉及具有风管机的空调系统及出风控制方法。

    一种单缸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公开(公告)号:CN105402102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23494.5

    申请日:2015-12-11

    Inventor: 魏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5/00 F04B39/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其包括气缸和设置在气缸内部的两个活塞,所述两个活塞将所述气缸分隔成三个压缩腔,所述两个活塞通过与各自分别相连的动力机构带动而做独立的往复运动,所述三个压缩腔在所述气缸的同一侧均设置有吸气口、在另一侧均设置有排气口,且至少两个压缩腔不同时吸气和/或排气。通过本发明设计提供的一种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能够使得单缸的往复式压缩机吸排气连续,减弱间歇性吸排气的不利影响;由于将往复式压缩机活塞运动的两个方向都设置了压缩气缸,所以较原来只有一个运动方向存在压缩气缸的压缩机相比,它的吸排气效率均得到大的提高。

    一种消声装置及机电设备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90131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20239.5

    申请日:2015-12-10

    Inventor: 魏亮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消声装置及机电设备,涉及消声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声装置,其中,消声装置为一密闭腔体结构。其中,消声装置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多个孔,用于使束状声波进入密闭腔体内;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其中,第二侧板设置为导声结构,用于改变进入密闭腔体内束状声波的传播方向,使其在密闭腔体内发散传播,以使声波在发散传播方向上的阻尼作用下逐渐转化为内能。一种机电设备包括上述的消声装置,以消除机电设备所产生的噪音。本发明主要用于提供一种消声装置,在达到消除噪音目的的同时,还能减小消声装置的厚度,以改善消声装置在机电设备中有限空间内的使用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