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46064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410085999.4
申请日:2014-03-10
Applicant: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早期检测杨梅是否发生凋萎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对杨梅组织的DNA进行定量扩增,如果每100 ng的植物组织DNA中可以检测的异色拟盘多毛孢或/和小孢拟盘多毛孢的拷贝数大于1X106,则表示该杨梅树在将来一定会发生凋萎病,如果每100 ng的植物组织DNA中可以检测的异色拟盘多毛孢或/和小孢拟盘多毛孢的拷贝数小1X105,则表示该杨梅树在将来不会发生凋萎病。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早起鉴定杨梅树是否具有发生凋萎病的风险,通过DNA的拷贝数的多少预测杨梅树凋萎病的发生风险,可以提前预测凋萎病的发生,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685467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710038332.2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SR标记筛选以蜡杨梅为砧木嫁接杨梅接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不同品种的杨梅及蜡杨梅砧木枝条,每一品种和砧木各取样2份以上,提取其DNA;(2)选取已发表的127对SSR引物对步骤(1)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银染显色,检测不同杨梅枝条与蜡杨梅砧木的DNA间的位点多态率;(3)选取与蜡杨梅DNA位点多态率最低的杨梅枝条作为最佳接穗,以蜡杨梅为砧木嫁接该接穗。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位点多态率与嫁接成活率SR间是显著性负相关,即多态率越高,SR越低。因此选取位点多态率最低的杨梅枝条作为最佳接穗,其嫁接成活率最高,适用作为盐碱地的经济树种。
-
公开(公告)号:CN105309267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760032.6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 A01G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杨梅倒“众”树形修剪和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杨梅嫁接幼苗定植时候让主干偏离垂直角度11.25°~22.5°;然后在后面的生长季节形成第一层的2个主枝,并让该主枝偏离垂直线角度22.5~45°;并在所述的第一层2个主枝上分别形成另外的2个主枝,让第二层主枝的枝条偏离垂直线角度11.25°~22.5°。杨梅树倒“众”形树形是在我们发明的矮化树形培育方法的基础上的创新,树形结构简单,便于果农操作,很容易接受掌握,果园管理方便,易于辐射推广,是一种杨梅树新型的矮化优质、省力化栽培树形。
-
公开(公告)号:CN105010049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308836.2
申请日:2015-06-06
Applicant: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 A01G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3/0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杨梅遮雨设备,该设备包括:伞盖和伞柱,中央处理器,控制器,电机,其中中央处理器,控制器,电机相互连接,电机与控制伞闭合的结构连接,其中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还有温度、湿度、雨水测量传感器,其中,当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在0.5-1小时内下降的幅度为45%以上,通过湿度测得的湿度大于75%以上,启动雨水测量传感器。通过该自动设备可以达到自动对杨梅树进行遮雨,同时高杨梅的品质和商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846064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085999.4
申请日:2014-03-10
Applicant: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早期检测杨梅是否发生凋萎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对杨梅组织的DNA进行定量扩增,如果每100ng的植物组织DNA中可以检测的异色拟盘多毛孢或/和小孢拟盘多毛孢的拷贝数大于1X106,则表示该杨梅树在将来一定会发生凋萎病,如果每100ng的植物组织DNA中可以检测的异色拟盘多毛孢或/和小孢拟盘多毛孢的拷贝数小1X105,则表示该杨梅树在将来不会发生凋萎病。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早起鉴定杨梅树是否具有发生凋萎病的风险,通过DNA的拷贝数的多少预测杨梅树凋萎病的发生风险,可以提前预测凋萎病的发生,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444675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16624.6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IPC: C05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梅炭基专用肥,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混合制成:猪粪25-32%,生物炭18-24%,硫酸钾15-21%,尿素8-12%,磷酸一铵3-6%,糖蜜8-10%,壳聚糖1-1.5%,硼砂0.5-1%,风化煤6-8%。本发明将有机和无机肥料结合使用,所制备的专用肥养分全面丰富,除含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外,还富含氨基酸、钙、铁、硼等成分,保水、保肥效果好,肥力更持久,能改善杨梅品质,口感好,减轻杨梅的病害,能有效降低毒素和重金属残留。
-
-
-
公开(公告)号:CN1191571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60144.3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糖酸比引诱剂及其应用,通过对杨梅果实品质指标与果蝇虫口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总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草酸含量与虫口数量均为显著性正相关;确定了低糖酸比引诱剂诱杀效果优于高糖酸比引诱剂。不同处理结果表明,低糖酸比引诱剂中酸主要影响引诱剂的诱杀效果,选用乙酸防效明显、成本低、持效长;引诱剂的使用时间应在采前20天左右(当果实酸含量积累最高时)。
-
公开(公告)号:CN1190731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0661581.2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杨梅采摘期的棚膜促成栽培方法及用途,包括以下步骤:选地选种、搭建大棚、覆膜条件、温度调控、控梢修枝、花果管理、采摘揭膜,其中搭建大棚时大棚采用渡锌管和脚手架组合搭建,大棚顶部覆第一层膜,在距离第一层膜顶部0.8‑1.2m处覆第二层膜。本发明搭配双膜大棚和露地栽培两种方式,并配合‘荸荠种’‘东魁’两个品种进行栽培,能够延长采摘期至57天,是仅露天栽培的3.4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