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离子液体作为绿色介质制备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31260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10018497.4

    申请日:2008-0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离子液体作为绿色介质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其主要步骤为:(1)离子液体纯化,将离子液体粗品溶于200ml丙酮中,过滤除去无机盐。(2)酶的包埋。在100ml磷酸缓冲溶液中,加入30mg酶,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向上述溶液中加10ml按(1)方法纯化的离子液体,再剧烈搅拌2小时(2500转/分),静置分层,弃去水相,收集下层的离子液体。(3)生物传感器制备。将0.1ml按(2)方法制得的离子液体包埋液注入聚丙烯管中,管子下端用改性纤维素膜封住,从上端抽入一铂丝至离底部0.5cm处,上端用导电胶封位制成生物传感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所得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窗口宽大于4V,基体峰电流仅数nA,电化学响应快,且稳定性好。

    一种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7804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910200777.1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方法,包括1)将盐湖卤水、萃取剂和萃取介质所组成的有机相、以及协萃剂混合,进行萃取,收集有机相,2)将步骤1)所述的有机相和盐酸溶液混合,进行反萃取,收集水相即得锂离子的水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取介质是憎水性离子液体。与采用溶剂汽油为介质的传统卤水锂盐提取相比,本发明采用绿色环保的离子液体作为介质,不仅提高了锂盐提取效率,降低了反萃酸度,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使用大量易挥发性有机溶剂和高浓度盐酸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问题。此外,本发明所使用的有机相循环使用性良好,能大大降低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的生产成本。

    一种分离、检测重金属离子的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596C

    公开(公告)日:2004-10-06

    申请号:CN02148580.1

    申请日:2002-12-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离、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功能化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方法,涉及制备功能化高分子材料、处理和检测污水的技术领域。解决用功能化高分子材料来脱除废水中有害金属离子,保护环境的技术问题。先是高分子微球的合成,由N-乙烯基乙酰胺(NVA)先合成低聚物,再制成大分子单体,再与苯乙烯接枝分散共聚得PNVA-g-PS微球,再是高分子微球的功能化,将PNVA-g-PS微球在酸或碱性溶剂中水解,得PVAm-g-PS微球,再与对甲基偶氮羧酸反应得到能分离、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功能化高分子微球。该高分子微球可以重复使用。本方法是一种首创性的高效、简单、可行的工艺路线,达到废水处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效果。

    基于金属离子液体的碳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46000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138266.2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离子液体的碳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载体材料分散于金属离子液体中,搅拌均匀后微波处理,得到凝胶状的混合液;(2)将所述凝胶状的混合液干燥后,在惰性气氛下,于400‑950℃的条件下煅烧1‑5小时,得到所述碳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材料;其中,所述载体材料为能够溶解于所述金属离子液体的含碳物质。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碳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材料在检测农药残留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基于金属离子液体的碳负载金属纳米粒子材料,粒子分布均匀,颗粒大小均一,检测活性高,可用于检测农药残留。

    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L-薄荷醇缓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00821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910500894.3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李明 李在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L‑薄荷醇缓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缓释材料领域。本发明利用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为颗粒乳化剂,分散在薄荷醇/水界面,形成Pickering乳液;其中L‑薄荷醇被微小的石墨片覆盖,冷却结晶后得到的缓释材料负载的L‑薄荷醇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能够有效高负载L‑薄荷醇,并能够实现有效缓释;成本低、可实现工业化生产,所得L‑薄荷醇缓释材料可用于食品、烟草、日化和医药领域。

    一种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2139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1098658.X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4O5I2的均相阴极光电化学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新方法,属于分析检测领域。用Bi4O5I2修饰的ITO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利用玉米赤霉烯酮与核酸适配体的识别反应所释放的阿霉素(Dox)或道诺霉素(DM)作为信号分子,进一步结合核酸链置换反应(SDA)以实现信号放大,构建了一种无酶、非固定、非标记的均相阴极光电化学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原理新颖、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成功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5‑30nmol/L,检测限为3.03fmol/L。

    双发射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686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13525.6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发射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双发射石墨烯量子点和钛源于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在100℃‑200℃下反应5‑15h;反应结束后,收集产物并洗涤、干燥,即得到所述双发射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双发射石墨烯量子点为采用丝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本发明制备的双发射石墨烯量子点/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具有紫外和可见光吸收的特性,可见光激发的石墨烯量子点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菌,还可以作为TiO2的敏化剂,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菌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毒死蜱农药残留联合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5795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822945.4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毒死蜱农药残留联合毒性检测中的应用,属于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其通过His-GQD的制备、溶液A的制备、溶液B的制备和反应制得Co3O4-His-GQD@RGO纳米复合材料,再通过该材料制备电化学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杀虫剂毒死蜱在细胞水平上的联合毒性评价。本发明将特殊官能团引入石墨烯量子点进行改性,从而引导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同时将改性后的石墨烯量子点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提高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石墨烯与Co3O4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其电化学性能,石墨烯作为柔性基底不仅可以分散活性成分,阻止其发生团聚,而且可以构建导电通路,提高复合物导电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