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84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0978179.8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逆变器阻抗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针对逆变器1及逆变器2进行离线测试;控制逆变器1接收2组扰动信号,将2组扰动信号叠加在逆变器1的电流控制内环q轴电流分量上,确定逆变器2输入的扰动响应电压和扰动电流信号;将响应电压信号和响应电流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取所述响应电压信号和响应电流信号的频率分量;将所述频率分量组成矩阵,并对矩阵求逆,确定逆变器2的阻抗信号;根据阻抗信号获取逆变器2的阻抗矩阵,并确定阻抗矩阵中各元素的幅值及相位曲线,获取逆变器2阻抗的测量结果。本发明通过对逆变器进行离线和在线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901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70873.2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比例新能源地区分布式调相机的配置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针对高比例新能源地区,获取所述高比例新能源地区与电压动态特性相关的运行数据,基于所述运行数据确定所述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的电压动态特性;基于所述电压动态特性,选择预设方案求取用于配置分布式调相机的选点及容量;以所述求取的选点及容量来配置高比例新能源地区的分布式调相机。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适用于大多数高比例新能源送出地区的分布式调相机配置,也适用于直流送端系统的分布式调相机配置,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95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0593463.8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规直流孤岛外送纯新能源的配置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单条常规直流单独输送风电或光伏所需配套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新能源和直流之间连接的输送方案、配套储能容量、动态调节设备的容量;确定以风电和光伏混合出力功率波动性最小为目标的风电和光伏的配比;基于风电和光伏最优配比确定风电和光伏最优配比下单条特高压直流外送纯新能源孤岛系统的储能配置容量;基于单条常规直流输送新能源所需配套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新能源和直流之间连接的输送方案、配套储能容量、动态调节设备的容量以及所述风电和光伏最优配比方案和储能配置容量,确定新能源基地所需的外送直流条数、系统所需配置的整体储能和动态调节设备的无功补偿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390952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1811322531.7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机组广域快速电压控制器及控制方法,所述控制器包括:电压偏差计算环节、第一死区环节、第一限幅环节、第一PI环节、无功功率偏差计算环节、第二死区环节、第二限幅环节、第二PI环节、第一选择开关和超前滞后环节;所述电压偏差计算环节、第一死区环节、第一限幅环节、第一PI环节依次连接;所述无功功率偏差计算环节、第二死区环节、第二限幅环节和第二PI环节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PI环节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PI环节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超前滞后环节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改善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输出,快速抑制电压骤升与骤降。
-
公开(公告)号:CN11088076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1911071194.3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光伏电站电压控制能力的多电源无功配合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光伏电站的拓扑结构,并根据拓扑结构中每个节点的节点类型进行节点分类,以获取多个节点集;对于每个节点集中的节点,分别确定交流线路的基于无功功率的等式约束条件;确定光伏电场并网点的基于有功功率和电压的等式约束条件;根据光伏逆变器及无无功补偿装置SVG的运行需求,分别确定光伏电站内各节点电压的上下限约束条件和各发电单元无功功率的上下限约束条件;确定光伏电站内多电源最优无功出力的目标函数,并确定每台光伏逆变器和SVG的无功出力。本发明能够减小SVG的有功损耗以及光伏电站内输电线路的有功网损,提升新能源场站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4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0470047.7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目标约束的特高压电网电压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实时采集特高压电网电压无功调整设备的运行数据;根据电压无功调整设备系统配置参数确定所述运行数据的约束条件以及控制目标;根据所述运行数据以及约束条件计算电压无功调整设备的灵敏度;根据所述运行数据与所述控制目标的差距,确定需调整的电压值和无功功率值;根据需调整的电压值和无功功率值以及电压无功调整设备的灵敏度,确定调整控制策略;所述方法及系统可应用于电网系统仿真计算,为调度员制定运行方式提供参考依据,又可应用于系统无功电压在线分析,为调度员调整无功策略提供辅助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108247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911227453.7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f交叉控制风电机组逆变器调节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风电机组逆变器的内环电流控制环节参数,根据风电机组逆变器的内环电流控制环节参数确定无功电流参考值及有功电流参考值;确定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均方根值,若均方根值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动态分配的无功电流值和无功电流值,使用无功电流值和无功电流值对风电机组逆变器进行交叉控制调节。本发明保证了风电机组逆变器能够有效的参与系统的电压控制和频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08247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911227443.3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态下的逆变器有功无功电流动态分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获得新能源机组并网点的电力数据;在所述新能源机组处于稳态时,根据所述电力数据计算获得原始的无功电流调整值;根据所述原始的无功功率调整值,计算获得动态分配后的无功电流调整值;根据所述动态分配后的无功电流调整值对所述新能源机组的逆变器进行调整,并重新采集所述新能源机组并网点的电力数据;根据所述重新采集的电力数据判断所述新能源机组是否仍处于稳态运行;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在电压控制输出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分配控制,保证新能源机组能够有效的参与电力系统的电压控制和频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890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0963070.7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峰荷新能源贡献率确定调节容量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规划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电力系统基本规划方案;根据基本规划方案,对电力系统进行生产模拟计算,确定满足预设要求的最小新能源峰荷贡献率值;根据最小新能源峰荷贡献率值,确定电力系统出现极端情况时,电力系统增加配备的调节容量。本发明能够确定最小新能源峰荷贡献率,并据此确定为满足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所需要的合理调节容量;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实际大电网,能够保证系统长时间尺度的电力平衡均能够满足系统备用率要求,对于保证电网安全意义重大;本发明的指标采用解析推导,适用范围更广,适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721461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829711.X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试验场景的新能源机组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属于发电设备参数辨识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实际工程场景,搭建用于参数辨识的试验系统;针对试验系统进行扰动试验,获取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多场景时频域响应曲线;构建与试验系统相对应的模拟系统,将需要辨识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参数组视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待优化参数,并随机初始化粒子群;将粒子群中每个粒子对应的参数组代入模拟系统进行计算,直至计算结果满足计算的终止条件,并确定最优参数组,所述最优参数组即为参数辨识结果。本发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多个试验场景的综合辨识,有利于实现多辨识目标的统一,同时提高了参数辨识的精度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