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92124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52873.3
申请日:2011-03-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B2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804 , F04B27/1081 , F04B2027/1813 , F04B2027/1827 , F04B2027/1831 , F04B2027/1854 , F04B2027/1863
Abstract: 一种可变排量压缩机,其具有吸入压力区域、排出压力区域和曲柄室。该压缩机包括供应通路、排放通路和控制阀,该控制阀调节排放通路的横截面积。控制阀包括阀室、阀部和阀座部件。阀部布置在阀室中,用于将阀室分成排放室、背压室和连通通路。排放室形成排放通路的一部分。背压室与供应通路连通。连通通路形成在阀部的外圆周表面和阀室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用于在排放室和背压室之间提供流体连通。阀座部件布置在排放室中,并且与形成阀室的压缩机壳体分开地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445555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510056576.0
申请日:2005-0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4B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B27/10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容量压缩机,变容量压缩机的凸耳板和凸轮盘之间有一连接机构,其包括将凸耳板的转动传递给凸轮盘的第一传动部分和将压缩应力从凸轮盘传递给凸耳板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第二传动机构沿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布置。第一传动部分包括第一传动表面和第一接收表面。连接机构还包括一个位于第一和第二传动部分之间的运动限制器。该运动限制器包括一个位于凸耳板上的限制表面和一个位于凸轮盘的被限制表面,并通过使被限制表面与限制表面相接触的方式限制第一接收表面在驱动轴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一传动面偏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265894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82775.2
申请日:2008-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包括转轴、斜盘和旋转支承件的可变排量压缩机。通过改变所述斜盘的倾斜角而控制该压缩机的排量。所述旋转支承件具有第一平衡重和臂。所述斜盘具有第二平衡重和支架。所述第一平衡重、所述第二平衡重、所述臂和所述支架中的至少一个在沿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前导侧部上具有斜面。该斜面具有前导端部。该斜面的形状构造成沿旋转轴线的方向朝向所述前导端部下倾。
-
公开(公告)号:CN11193721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1980023198.6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28 , H01M50/463 , H01M50/44 , H01M50/443 , H01M4/24 , H01M4/62
Abstract: 一种碱性蓄电池,具有:多个箔电极,其具备金属箔和配置在金属箔的单面上或双面上的活性物质层,并配置成活性物质层彼此相互相对;以及隔离物,其介于活性物质层彼此之间。隔离物具有向活性物质层侧突出的突出部。另外,活性物质层具有容纳隔离物的突出部的容纳部。隔离物的突出部在进入活性物质层的容纳部的状态下与容纳部卡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130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880040749.5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50/531 , H01G11/72 , H01G11/76
Abstract: 二次电池(10)具备电极组装体(12a、12b)、以及负极极耳群(19a、19b)。负极极耳群(19a、19b)分别具有集箔部(41);和延出部(42),其从集箔部(41)分别朝向彼此延伸。延出部(42)具有焊接对象部(43)和台阶部(44),焊接对象部(43)与负极导电构件(16a)焊接,台阶部(44)位于比焊接对象部(43)更靠负极极耳(38)的顶端侧的位置,在台阶部(44)中,多个极耳在它们的顶端以阶梯状错开的状态下层叠。二次电池(10)具备重叠部(45),其是负极极耳群(19a)的台阶部(44)与负极极耳群(19b)的台阶部(44)在负极极耳(38)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而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925119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680050021.1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10/04 , H01G11/74 , H01M2/02 , H01M2/04 , H01M2/18 , H01M2/26 , H01M2/30 , H01M2/34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将电极组装体收纳于壳体主体内时保护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具有将盖、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导电构件和负极导电构件以及绝缘构件一体化而成的盖端子构件。盖端子构件经由正极极耳群和负极极耳群而与电极组装体一体化。电极组装体在电极收纳隔离物和负极电极中具有与壳体主体的内底面抵接的底侧抵接部。另外,电极收纳隔离物具有与盖端子构件抵接的盖侧抵接部。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1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80040749.5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二次电池(10)具备第1电极组装体(12a)、第2电极组装体(12b)、第1负极极耳群(19a)以及第2负极极耳群(19b)。第1负极极耳群(19a)和第2负极极耳群(19b)分别具有集箔部(41)和延出部(42),集箔部(41)包括被集中的多个极耳的部分,第1负极极耳群(19a)与第2负极极耳群(19b)的延出部(42)从集箔部(41)分别朝向彼此延伸。在各极耳群中,延出部(42)具有焊接对象部(43)和台阶部(44),焊接对象部(43)在层叠了构成极耳群的所有极耳的状态下与负极导电构件(16a)焊接,台阶部(44)位于比焊接对象部(43)更靠负极极耳(38)的顶端侧的位置,在台阶部(44)中,多个极耳在它们的顶端以阶梯状错开的状态下层叠。二次电池(10)具备重叠部(45),重叠部(45)是第1负极极耳群(19a)的台阶部(44)与第2负极极耳群(19b)的台阶部(44)在负极极耳(38)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而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689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580025089.X
申请日:2015-04-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31 , H01G11/16 , H01G11/74 , H01G11/80 , H01M2/06 , H01M2/30 , H01M2/34 , H01M10/44 , H01M2010/4271 , H01M2200/00 , H02J2007/0037
Abstract: 蓄电装置100具备外壳1、端子5以及电流切断装置30。端子5经由形成于外壳1的端子壁9的开口11与外壳1的内外连通。端子5具有柱状部14和基底部15。在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配置有具有对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分19a的绝缘性的第一密封部件19,第一密封部件19环绕柱状部14的周围。在端子5与端子壁9之间的空间中的比第一密封部分19a更靠外壳内部侧的第一空间20配置有环绕柱状部14的周围的绝缘性的第一绝缘部件36。在第一空间20从第一空间20的外壳外部侧的端面直至外壳内部侧的端面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19与第一绝缘部件36的至少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0623350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580021109.6
申请日:2015-02-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蓄电装置具备电流切断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具备第一通电部件、第二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第二变形部件、第一密封部件。第一通电部件固定于壳体。第二通电部件配置在与第一通电部件对置的位置。第一变形部件的端部固定于第一通电部件。第一变形部件的中央部固定于第二通电部件。第二变形部件配置在相对于第二通电部件而言与第一变形部件的相反的一侧。第一密封部件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第二密封部件配置于第一通电部件与壳体18之间。壳体与第一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在第一通电部件与第二通电部件之间的透气性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5190939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480016529.0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41 , H01G9/12 , H01M10/0525 , H01M2200/20 , H01M2220/20 , Y02T10/7011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作为该蓄电装置的二次电池(10)具备:电极组件(12);壳体(11),其收容电极组件(12);以及压力释放阀(20),其使壳体(11)内的压力向壳体外释放。压力释放阀(20)具有包括交叉点(P)的槽(23)。靠近交叉点(P)的槽(23)的部位的开口宽度(27)比与交叉点(P)相反侧的槽(23)的部位的开口宽度(28)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