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78722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880001412.X
申请日:2008-10-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10/0525 , H01M10/345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由通过多孔质绝缘层分隔的正极板(1)和负极板(2)卷绕而成的电极组(4),极板端部(1a)以从多孔质绝缘层突出的状态与集电板(5)抵接,并且集电板(5)以覆盖电极组(4)的所有极板端部(1a)的方式配置在电极组(4)上。与集电板(5)抵接的极板端部(1a)的一部分在集电板(5)面内的离散的接合部位(6)被焊接在集电板(5)上,以从极板(1)流向集电板(5)的电流均匀分布的方式将接合部位(6)离散地配置在集电板(5)的面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820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443.3
申请日:2008-04-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 , H01M4/483 , H01M4/525 , H01M4/5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4),具有正极集电体和设立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且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负极(6),具有负极集电体和设立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且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隔膜(5),配置在正极(4)和负极(6)之间;电池壳体(1),用于收纳将隔膜(5)配置在正极(4)和负极(6)之间并卷绕或层叠而成的极板组(7)连同电解液。充电后,取下隔膜(5)使正极合剂层的表面和负极合剂层的表面互相接触,在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上分别设立端子并测量端子间的阻抗值时,阻抗值为1.6Ω·cm2以上,并且电池壳体(1)与正极(4)和负极(6)电绝缘。这样,在电池发生内部短路时,或电池因钉刺或压坏而遭到破坏时,可以防止电池的异常发热。
-
公开(公告)号:CN1914759A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580003929.9
申请日:2005-01-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8 , H01M8/0284 , H01M8/2475
Abstract: 一种储藏燃料电池用的燃料液的燃料容器,其具备储藏燃料液的内容器和收容内容器的外容器的双层结构,在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具有可保持燃料的材料。一种包括燃料电池和储藏燃料液的燃料容器的燃料电池组,具有双层结构的外装壳体,外装壳体具备收容燃料电池和燃料容器的内侧壳体、收容内侧壳体的外侧壳体,在内侧壳体和外侧壳体之间具有可保持燃料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842936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580000873.1
申请日:2005-03-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62 , B01D2258/0208 , H01M4/921 , H01M8/1011 , H01M2008/1095 , Y02E60/5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净化装置,所述燃料电池含有阳极、阴极及夹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电解质,所述净化装置具有对从所述阳极排出的物质加以净化的催化剂层,其特征在于,净化装置具有含有催化剂层的多孔质片及配置在该多孔质片两侧的2个流路,在一方的流路中设有将从阳极排出的物质加以导入的导入口,在另一方的流路中设有导入空气的导入口、排出口,从阳极排出的物质流过多孔质片得到净化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228874C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02160446.0
申请日:2002-12-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68 , H01M8/04208 , H01M8/0662 , H01M8/1011 , H01M8/22 , Y02E60/523
Abstract: 在一种燃料电池系统中,完全防止燃料以及燃料氧化时生成的副生成物的漏液以及由于它们的蒸发向燃料电池外的泄漏。为此,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具备燃料极、氧化剂极及夹在所述燃料极和所述氧化剂极之间的电解质膜的发电部;用于容纳要被供给所述燃料极的燃料的燃料容纳容器,所述燃料包括碳氢化合物类燃料;连接到所述燃料极上的燃料排出部,用于吸收从所述燃料极中排出的燃料氧化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物吸收部,其中,所述燃料容纳容器、所述燃料极以及所述燃料排出部密闭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672280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03817791.9
申请日:2003-07-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53 , H01B1/122 , H01M6/181 , H01M8/1004 , H01M8/1011 , H01M8/106 , H01M8/1062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 Y02E6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膜(1),其包含基材(2)和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有机分子,有机分子与基材(2)的表面进行化学结合而形成有机分子膜(3),通过有机分子膜(3)中的离子交换基团传导离子。通过形成本发明的电解质膜,可以得到与以往的结构不同、具有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膜。
-
公开(公告)号:CN1592980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03801548.X
申请日:2003-03-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11 , H01M4/8652 , H01M4/8657 , H01M4/881 , H01M4/90 , H01M4/92 , H01M8/0668 , H01M8/1009 , H01M8/1013 , H01M2008/1095 , Y02E60/522 , Y02E60/523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其构成燃料供给侧的电极的催化剂反应层由含有催化剂、导电性物质、氢离子传导性电解质物质、及一氧化碳氧化剂而构成。作为一氧化碳氧化剂,可以使用例如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氯化物、及氢氧化物,或者,可以使用配位体含水的金属络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546360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0441027.8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34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SOC区域中的内部电阻小、且过充电时的气体生成量足够多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此公开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电极体和非水电解液,该电极体具有正极和负极。锂离子二次电池还具备压力式安全机构。非水电解液含有气体生成剂。正极具有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含有由LiNiaCobMncO2(式中,a、b和c满足0.35≤a≤0.45、0.15≤b≤0.25、0.35≤c≤0.45、a+b+c=1)表示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和由LiNixCoyMnzO2(式中,x、y和z满足0.35≤x≤0.45、0.45≤y≤0.55、0.05≤z≤0.15、x+y+z=1)表示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它们的质量比为60:40~85:15。
-
公开(公告)号:CN10376563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180073207.6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H01M2/16 , H01M2/166 , H01M2/1686 , H01M2/18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0)是具备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介由多孔间隔片(30)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间隔片(30)的单面形成有含有无机填充物和粘结剂的填充物层(40)。填充物层(40)在间隔片(30)的卷绕方向从该片的卷绕起始端部(38A)到卷绕终止端部(38B)连续地设置。间隔片(30)在从该片的卷绕起始端部(38A)和/或卷绕终止端部(38B)起朝向片中央为规定宽度(WA、WB)的区域,具有空孔率小于该区域以外部位(35)的低空孔率区域(36A、36B)。
-
公开(公告)号:CN102771003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080064325.6
申请日:2010-09-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52 , B60L11/185 , B60L11/1861 , B60L2240/54 , B60L2240/545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H01M10/42 , H01M10/44 , H01M10/48 , H02J7/0057 , H02J7/04 , H02J7/16 , Y02T10/7005 , Y02T10/7011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10/7088 , Y02T90/121 , Y02T90/128 , Y02T90/14
Abstract: 电池控制系统具备锂离子二次电池和控制装置,且具备:电压存储单元;电阻存储单元;电流存储单元;取得通常温度域ATj内的规定电池温度Tja的通常内部电阻Rj(Tja)与规定电池温度的初期内部电阻R0(Tja)之间的差分即差分电阻ΔR(Tja)的差分取得单元;至少在电池温度T处于低温域ATl内时,将最大端子间电压Vm(T)设定为初期最大端子间电压Vm0(T)加上差分电阻ΔR(Tja)与允许充电电流Im(T)之积所得到的值的最大电压计算单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