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49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01937.5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1G39/02 , C01G23/047 , C01B32/15 , H01M4/583 ,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内一种二氧化钼@二氧化钛@氮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以聚苯乙烯球为模板,无水乙醇为溶剂,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在乙腈和氨水存在的条件下,搅拌反应制备核壳结构的PS@TiO2纳米球,然后在氮气保护下煅烧获得中空的TiO2纳米球;再将中空的TiO2纳米球分散在去离子水中,以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在聚乙烯吡咯烷存在的条件下水热法,在中空的TiO2纳米球内封装二氧化钼纳米粒子,得到核壳结构MoO2@TiO2纳米球;再将MoO2@TiO2纳米球与盐酸多巴胺分散液Tris缓冲液,搅拌反应制备聚多巴胺包裹的MoO2@TiO2@PDA微球,最后将MoO2@TiO2@PDA微球氮气保护下煅烧得到综合电性能优良的多孔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钼@二氧化钛@氮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MoO2@TiO2@NC。
-
公开(公告)号:CN11112947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010041346.1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内一种二氧化钼/碳/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的二氧化钼/碳/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以乳白色二氧化硅乳液为硅源,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盐酸多巴胺为碳源,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混合液作为溶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反应结束后离心洗涤、并在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最后在氮气保护下高温煅烧得到二氧化钼纳米颗粒与碳结合均匀并负载于二氧化硅纳米球内部的MoO2/C/SiO2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MoO2/C/SiO2纳米球复合材料,将MoO2纳米颗粒与碳结合均匀地负载于SiO2纳米球的内部;提高电子和锂离子传输,增强电极反应动力学过程,减少其体积变化并缓解结构应力,进而维持活性材料的结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1217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0517838.3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8 , G01N33/569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LGG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该传感器,包括电极和包覆在电极上的Cu@Cu2O‑BNDC‑壳聚糖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S1)电极预处理;(S2)制备Cu@Cu2O‑BNDC;(S3)制备Cu@Cu2O‑BNDC‑壳聚糖溶液;(S4)制备Cu@Cu2O‑BNDC‑壳聚糖复合电极;(S5)将LGG抗体滴加到Cu@Cu2O‑BNDC‑壳聚糖复合电极上,并用血清白蛋白溶液阻断其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用缓冲溶液洗涤后,得到检测LGG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其使用方法包括:(1)检测LGG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化学行为测试;(2)实际样品的测量。该免疫传感器体积小,便于使用,在检测LGG时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检测时间短;其制备步骤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99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43336.7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33/543 , G01N27/32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铜铁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免疫分析方法,首先合成纺锤形铜铁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然后再用其修饰玻碳电极界面固定抗体分子,制备得到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铜铁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借助于链霉亲和素对生物素化的抗体较高的选择性,使抗体能够有效的固定于铜铁双金属有机框架的表面。该传感器,在邻苯二胺溶液体系中,可催化邻苯二胺氧化,产生强的电化学信号,使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抑制了铜铁双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催化,而引起电化学信号强度降低。利用降低信号和抗原浓度线性关系,可快速实现对IgG的无标记高灵敏度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77882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73404.X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33/543 ,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分析检测技术内一种基于Co3O4磁性纳米粒子信号放大探针的SPR免疫传感器,第1步,将Co3O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羧基,并活化,再连接二级抗体Ab2,制得Co3O4 NPs‑Ab2纳米信号放大探针;第2步,将SPA蛋白固定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SPR基底,再连接捕获抗体Ab1后用牛血清白蛋白封闭,接着先后通入抗原溶液和Co3O4 NPs‑Ab2信号放大探针,温育形成三明治夹心的SPR免疫传感器。本发明的羧基化的Co3O4纳米粒子,其高折射率和高分子量可有效増强SPR信号,同时通过在外部磁场中分离和富集复杂样品中的靶标,可以极大减少未知化合物的背景干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制备信号放大探针,结合三明治夹心法,使SPR信号增强,用于蛋白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98731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08910.5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58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一种碳纳米盒封装NiCoP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先,以六水合硝酸镍为镍源,六水合硝酸钴为钴源,次磷酸钠为磷源,中空碳纳米盒为碳源,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在水热条件下反应,依次制备α-Fe2O3纳米立方体、中空碳纳米盒和中空碳纳米盒封装NiCoP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将碳纳米盒封装NiCoP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质量比为7:2:1的碳纳米盒封装NiCoP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乙炔黑导电剂和PVDF粘结剂。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绿色环保,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7992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81861.3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1N33/531 , G01N33/543 , G01N21/7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领域内一种基于单金属Cu-MOF模拟酶的多组分无标记的免疫传感器,用壳聚糖将单金属Cu-MOF模拟酶固定于环氧硅烷化微孔阵列界面,然后在Cu-MOF模拟酶传感界面修饰链霉亲和素,最后通过链霉亲和素对生物抗体的特异结合,将不同组分的捕获抗体分子分别固定于微孔阵列界面制得该多组分无标记化学发光成像免疫传感器。本发明中,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会阻碍单金属Cu-MOF模拟酶对化学发光底物的催化作用,从而导致化学发光成像信号强度的减弱,实现了对多种抗原的无标记高通量检测。再通过在传感器界面上温育相对应的抗原,实现对多组分抗源的同时检测,具有分析通量高,分析成本低,灵敏度和准确性高等其他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263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408052.6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胆状硫化铋/大孔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简单的水热法,以硝酸铋作为铋源,以硫脲作为硫源,偏苯三甲酸作为粘结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二次蒸馏水作为溶剂,制备得到所述的海胆状硫化铋/大孔石墨烯复合物。本发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可控,所制备的硫化铋形貌均一,且成功被负载在大孔石墨烯孔中;大孔石墨烯有效缓冲硫化铋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压力,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更好的缩短锂离子和电子扩散路径,极大的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2947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41346.1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内一种二氧化钼/碳/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的二氧化钼/碳/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以乳白色二氧化硅乳液为硅源,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盐酸多巴胺为碳源,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混合液作为溶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反应结束后离心洗涤、并在真空干燥箱进行干燥,最后在氮气保护下高温煅烧得到二氧化钼纳米颗粒与碳结合均匀并负载于二氧化硅纳米球内部的MoO2/C/SiO2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MoO2/C/SiO2纳米球复合材料,将MoO2纳米颗粒与碳结合均匀地负载于SiO2纳米球的内部;提高电子和锂离子传输,增强电极反应动力学过程,减少其体积变化并缓解结构应力,进而维持活性材料的结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60973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425927.4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领域内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硫化钴/三维氮掺杂大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首先以尿素为氮源与氧化石墨烯合三维氮掺杂大孔石墨烯,再以六水合氯化钴为钴源,硫脲为硫源,乙二醇和水混合作为溶剂,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原位合成CoS/3DNMG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活性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CoS/3DNMG复合材料,CoS均匀地负载在三维氮掺杂大孔石墨烯的孔洞及表面;三维氮掺杂大孔石墨烯丰富的孔结构有效缓冲了硫化钴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同时缩短充放电过程中电子和离子的传输路径,加速了锂离子的迁移速率;氮原子的掺杂使得更多的缺陷被引入到三维大孔石墨烯的晶格中,能够加快电极反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