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818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89736.5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双向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多车桩单元台区应急供电系统的小颗粒度优化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双向充电桩复用为台区应急电源;电网停电时车桩单元采用多车多桩构网控制策略构建微电网为台区负荷供电;根据各车桩单元实时的储能量和功率输出能力来计算相应目标函数,进而使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方法获取最佳全局功率指令的比例,并以此动态调节各车桩单元的阻尼系数。本发明在将双向充电桩复用为应急电源的全新场景下,既能动态分配应急供电负荷以实现各车桩单元的并发时间尽量一致的目标,又能实现避免某车桩单元的电池过热而退网的目标,保证多机并发构网应急供电的数量,提高系统的抗负荷抗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7476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679635.2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配电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的第一资源投入数据、配电网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资源回报数据,以及配电网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运行数据,第一资源投入数据、第一资源回报数据以及运行数据在配电网采用预设的基于状态监测的维护策略的情况下采集,根据第一运行数据,确定配电网设备的健康指数,根据健康指数,确定配电网设备的第一故障率,根据第一故障率、第一资源投入数据、第一资源回报数据以及预设的资源转化比值,确定配电网的第一净资源量。采用本方法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配电网净资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24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1725.1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G06F18/25 , G01R31/00 , G01D21/02 , G06V20/40 , G06F18/24 , G06F18/22 , G06N3/0464 , G06N3/08 , G10L25/30 , G10L25/5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压器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变压器的当前多模态数据;当前多模态数据至少包括音频数据、红外视频数据和温度数据;对音频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处理,得到音频数据对应的音频异常检测结果;在音频异常检测结果为异常的情况下,将当前多模态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多模态注意力异常检测模型,得到与当前多模态数据对应的当前目标融合数据;获取与待检测变压器的历史多模态数据对应的历史目标融合数据,根据当前目标融合数据与历史目标融合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得到待检测变压器对应的异常检测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变压器的异常检测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87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89478.3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6 , G06N3/126 , G06Q10/20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配电网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采用遗传算法分别对各预训练模型进行超参数寻优,并利用训练数据集分别进行第一阶段评估,基于第一阶段评估的结果确定出更适配用于进行配电网故障检测的候选模型,基于不同的预设冻结层数分别将候选模型中对应的网络层进行冻结,并分别依据训练数据集进行第二阶段评估,基于第二阶段评估的结果确定出目标冻结层数,得到故障检测模型,根据故障检测模型对待检测图像数据进行检测,生成检测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超参数寻优以及确认目标冻结层数,选取出更适配用于进行配电网故障检测的候选模型,并确定最合适的目标冻结层数,以此提升配电网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483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58765.8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局部放电监控方法、装置和配电网监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获取到的配电网内各电力设备对应的局部放电脉冲信号依次进行去噪处理和脉冲提取处理,得到目标脉冲信号,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脉冲信号对应的特征脉冲参数进行分析,获取目标脉冲信号对应的局部放电模式;采用本方法能够提升局部放电监控的准确率,确保能够监控到电力设备的常见的局部放电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75293.1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互感器温升试验的储能型试验电源装置,包括三电平AC/DC、DC/AC、双向DC/DC与储能系统;所述AC/DC通过并网开关与电网连接,AC/DC通过DC/AC与VFI负载连接;AC/DC与并网开关之间用于接入VFD负载;所述储能系统通过双向DC/DC接入AC/DC与DC/AC之间;所述储能系统的最大放电功率不小于VFI负载和VFD负载的额定功率之和;还包括DC‑DC控制器与AC/DC控制器。本发明能够向VFI和VFD的关键负载提供应急电力,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蓄电池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需求管理与应急供电模式切换带来的暂态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706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90441.7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两阶段参数辨识的互感器励磁特性检测方法,第一阶段:在空载条件下进行涌流测试,模拟不同饱和区斜率K2下的iPEAK‑τ模拟曲线,根据峰值电流iPEAK和涌流衰减时间τ的测量值找到对应的iPEAK‑τ模拟曲线,进而得到对应的饱和区斜率K2作为互感器的励磁特性之一;第二阶段:在空载条件下获得测量值,在第一阶段测得的饱和区斜率K2下,不断变换饱和形状影响因子p、饱和度kSAT与非饱和区斜率K1以模拟饱和曲线,根据模拟得到的饱和曲线,确定饱和形状影响因子p、饱和度kSAT与非饱和区斜率K1,亦作为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本发明不检测剩余磁芯通量和开关角,且无需使用专门的电路仿真程序,检测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69773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87858.8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机协作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类知识嵌入方法与配电检测智能操作机器人作业方法,在迭代求解最优偏好参数向量的过程中,通过监督模块获取用户对智能设备根据偏好参数向量所执行任务的满意度,并根据满意度更新偏好参数向量。配电检测智能操作机器人作业方法,所述配电检测智能操作机器人通过本发明的人类知识嵌入方法获取人类知识进行作业。本发明为智能操作机器人系统提供具有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即模拟人类的知识。通过非线性规划技术降低了优化过程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355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55233.9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G06T7/00 , G06T5/70 , G06T5/73 , G06V10/77 ,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55 , G06N3/04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点的过热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本发明通过获取电气连接点在阴雾天气下的检测图像;提取检测图像内的图像特征并编码,生成多维特征向量;采用预设的目标想象网络对多维特征向量进行图像重建,生成重建图像矩阵;通过预设的过热判别器根据重建图像矩阵进行过热检测,判断电气连接点在阴雾天气下是否过热,从而准确判断电气连接点在阴雾天气下是否出现过热情况,提高配电网的电力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81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1766.7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线路放电检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搭载于无人机上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紫外探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传输模块;紫外探测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配电线路辐射出的紫外光信号;信号处理模块与传输模块连接,用于将紫外光信号转化为脉冲信号,并计算脉冲信号的脉冲信息,脉冲信息包括脉冲数和脉冲幅值;传输模块与主机连接,用于将脉冲信息传输至主机;主机和无人机连接,用于当脉冲数达到预设的脉冲数阈值或当脉冲幅值达到预设的幅值阈值时,获取无人机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和脉冲幅值,计算得到放电位置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检测效率低下且放电位置精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