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7886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82258.5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生态参数检测技术领域,提供水质生态参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水质生态参数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光源区和光谱探测区,光源区和光谱探测区之间形成有检测区,检测区包括样品区以及参照区;光源,位于光源区,用于向检测区的样品区和参照区择一发射光信号;光谱探测件,位于光谱探测区,用于接收光信号并获取光谱数据;控制器,连接光谱探测件以基于光谱数据确定水质生态参数。光谱探测件分时获取待检测水样和参比物质的光谱数据,在此基础上控制器通过对待检测水样和参比物质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水质生态参数,可以保证水质生态参数检测装置的检测稳定性,提高检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928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80969.1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体中微塑料的分离浮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水体中的微塑料在与水体分离时不彻底且分离后收集困难的问题。包括浮选机构、收集机构和样品杯,反应容器内装有含微塑料的试样水体,气囊位于反应容器内且位于水面线以下,气囊的与进气组件连通,收集机构位于反应容器的正上方,向反应容器的试样水体内加入浮选剂,使得微塑料上浮到水面上,当微塑料全部上浮后,进气组件向气囊充气使水面上升,且上升到出料口高度一致时停止充气,此时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刮板向出料口处往返移动,将水面上的微塑料刮向出料口,样品杯位于出料口的下方,使得水面漂浮的微塑料被刮板挂到了样品杯内,实现微塑料与试样水体的分离并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210181292U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20886318.2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浮游生物显微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一个隔水窗和由8片透镜组成的变倍透镜组以及成像CCD,所述变倍透镜组从物侧到像侧依次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阑、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隔水窗为水平结构,第一、三、五、六透镜为校正色差的双胶合透镜,第二、四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第七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第八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本发迷所公开的成像镜头具有比较理想的成像质量,结构相对简单,变倍过程中数值孔径保持不变,在水下具有较大成像范围。而且此光学镜头具有较大的成像距离,可以安装密封窗口,满足成像的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102085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20741048.9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体中微塑料的分离浮选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水体中的微塑料在与水体分离时不彻底且分离后收集困难的问题。包括浮选机构、收集机构和样品杯,反应容器内装有含微塑料的试样水体,气囊位于反应容器内且位于水面线以下,气囊的与进气组件连通,收集机构位于反应容器的正上方,向反应容器的试样水体内加入浮选剂,使得微塑料上浮到水面上,当微塑料全部上浮后,进气组件向气囊充气使得水面线上升,且上升到出料口高度一致时停止充气,此时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刮板向出料口处往返移动,将水面上的微塑料刮向出料口,样品杯位于出料口的下方,使得水面漂浮的微塑料被刮板挂到了样品杯内,实现微塑料与试样水体的分离并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211856257U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20216259.0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水微塑料快速自动多功能检测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种海水微塑料检测过程复杂和检测时间较长的问题。包括容纳室、支撑装置、过滤装置、海水收集单元、滤网干燥单元、微塑料检测单元和滤网反冲单元,过滤装置安装在托盘上,根据待检测的微塑料尺寸选择合适的过滤网,水平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过滤管和空心轴的内孔,空心轴的下端与静管通过旋转接头连通,形成了一个从过滤盒到静管的通道,旋转驱动件驱动托盘转动,使得过滤盒依次运动到海水收集单元、滤网干燥单元、微塑料检测单元和滤网反冲单元下方时,快速完成海水微塑料检测的四个步骤,从而有效解决了多种海水微塑料的检测过程复杂和检测时间较长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071669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0695433.1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集成阀岛装置可多试剂检测的高精度海水pH原位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流路模块、光路模块和电路模块;所述流路模块中包括控制流路方向的集成阀岛,所述流路模块用于进行海水样品进样、试剂进样、混合;通过所述集成阀岛控制流路,在海水pH原位测量时,首先将海水进样至流路中测定空白光强,然后将指示剂进样至流路中,将流路闭合成一个环路,在环路中将海水和指示剂混合,混合完全后检测混合溶液的光强,计算吸光度,进而计算获得海水pH。本实用新型中的流路结构采用阀岛装置,具有死体积小、结构紧凑、功耗低的特点,能够实现海水和指示剂的完全混合,可提高仪器测量的稳定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21078440U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22768656.5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光源的水质溶解性有机碳检测装置,包括光学窗口、紫外照射光路、激光照射光路、光线采集光路和光谱检测单元;其中,光学窗口包括位置平行相对的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紫外照射光路位于第一窗口的外侧,用于发射紫外光并射入介于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之间的水体样本;激光照射光路用于发射激光并沿平行于第一窗口的方向照射水体样本,以激发产生荧光;光线采集光路用于采集垂直于第二窗口射出的紫外光和荧光,并进行分离;光谱检测单元接收分离后的紫外光和荧光,用于水质溶解性有机碳的测量。本实用新型的水质溶解性有机碳检测装置将紫外吸收光谱法与荧光光谱法相结合,可以提高DOC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214703329U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20497506.3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光细菌的水体BOD检测装置,包括试剂存储单元、第一选择阀、第二选择阀、电磁阀组、检测单元、水泵和信号采集与控制单元;所述第一选择阀在试剂存储单元中的BOD标样存储单元和水样存储单元之间择一连通至电磁阀组;所述电磁阀组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试剂存储单元中的纯水存储单元、菌液存储单元以及第一选择阀的公共端,并在第二选择阀的选通以及水泵的驱动下构成循环回路,使反应液环流,以充分混合,或者将反应液注入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反应液的发光强度并传输至信号采集与控制单元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水泵与电控阀组件相结合,可以实现自动进样、检测和清洗,适合对海水进行在线BOD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211927884U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20247327.X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六通道选择阀,所述六通道选择阀中的任意四个侧通道分别通过特氟龙样品管与直囊式过滤器、冷藏菌液仓、温度平衡反应单元和缓冲液试剂瓶连接,其公共通道与注射泵连接;所述温度平衡反应单元与光电检测单元连接;所述光电检测单元包括暗室和安装在暗室中的检测池和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安装在检测池下方,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其优点在于,将发光细菌检测法与流动注射相结合,减小了检测系统的体积和试剂用量、提高了监测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568486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1312096.2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光细菌的水质综合生物毒性分析仪,包括试剂存储单元、样品通道、参考通道、光电检测单元和驱动机构;其中,试剂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盐液和培养有发光细菌的菌液;样品通道和参考通道中均设置有多通道选择阀和注射器,在驱动机构的控制下可以对待测水样/参考水样、各种试剂进行平行、自动、等量进样、混合和反应,并形成混合液自动推送至光电检测单元进行光强检测,以用于水质综合生物毒性的判断。本实用新型的分析仪将发光细菌检测法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采用现代光电检测手段,为实现环境水体的综合生物毒性监测提供硬件支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