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78444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495061.0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纳米碳包碳化钛增强镍基复合涂层材料与激光熔覆工艺属于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其特征是以Ni65.83Cr15B3.0Si3.5C0.7Fe12镍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为基质材料,以0.5-20vol.%的纳米碳包碳化钛为增强相,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钢和合金基体上制备纳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本发明的优点是涂层组织均匀致密,韧性好,耐蚀性和耐磨性能优异,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可满足碳钢、合金钢构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摩擦磨损性能要求,且涂层制备过程规模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汽车和军工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623696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093418.2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壳核型碳包覆氮化铁纳米复合粒子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领域。其特征是在自动控制直流电弧氢等离子体设备中蒸发块体铁原料,同时通入一定比例的甲烷和氩气,得到碳包覆铁纳米粒子前驱体;将该前驱体置于400℃的氨气气氛下进行氮化热处理3~4h,得到碳包覆氮化铁纳米复合粒子;以此粉体材料作为活性物质,制作锂离子电池负电极,其首次可逆比容量达550mAh/g,且具有很高的循环稳定性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以原位合成的碳包覆铁纳米粒子作为前驱体,低温氮化获得碳包覆氮化铁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较高的嵌/脱锂容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原料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规模化制备,适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78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87829.4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1B33/021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硅及其掺杂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块体硅作或经过元素掺杂的块体硅为阳极,钨棒或钼棒为阴极,调节两极间距在10~30mm;将反应室抽真空,充入一定比例的氢气和惰性气体;再将自动控制直流电弧金属纳米粉生产设备与冷却水系统相连接,接通电源并起弧,调节电流和两极间距,形成稳定的电弧;在氢等离子体热源作用下,阳极蒸发为气相硅原子态,形成原子团簇并凝聚成纳米粉体沉积于水冷的反应室内壁上或随循环气流输送至捕集室内。待纳米粉体完全沉积后,经过钝化工艺后搜集粉体,并进行初步筛分。硅纳米片的大小为3-500nm,厚度为1-5nm。本发明的方法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不产生有害物质,有产率高、产量大,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689903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85039.9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固体原料制备碳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领域。其特征是使用自动控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设备,将固体原料即微米级硅粉和碳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压制成块,将此作为阳极,石墨棒作为阴极,在一定比例的惰性气体、氢气的混合气氛中蒸发原料,获得单相碳化硅纳米粒子或多相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规模化制备,可以实现产物中相组成及颗粒尺寸和形貌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623696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93418.2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壳核型碳包覆氮化铁纳米复合粒子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领域。其特征是在自动控制直流电弧氢等离子体设备中蒸发块体铁原料,同时通入一定比例的甲烷和氩气,得到碳包覆铁纳米粒子前驱体;将该前驱体置于400℃的氨气气氛下进行氮化热处理3~4h,得到碳包覆氮化铁纳米复合粒子;以此粉体材料作为活性物质,制作锂离子电池负电极,其首次可逆比容量达550mAh/g,且具有很高的循环稳定性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以原位合成的碳包覆铁纳米粒子作为前驱体,低温氮化获得碳包覆氮化铁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较高的嵌/脱锂容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原料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规模化制备,适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623669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94245.6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1M4/04 , H01M4/1395 , H01M4/1393 , B82Y30/00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锡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领域。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利用自动控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设备,将块体金属锡或微米级锡粉压制成块并作为阳极,石墨棒作为阴极,通入一定比例的含碳气体、活性气体和惰性气体,蒸发块体靶材后获得碳包覆锡纳米复合粒子。以此粉体材料作为活性物质,制作锂离子电池负电极,其首次可逆比容量达620mAh/g。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以原位合成的碳包覆锡纳米粒子为多壁碳纳米管部分填充金属锡的结构,此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嵌/脱锂容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并且原料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规模化制备,适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210316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710159312.7
申请日:2007-12-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气体碳源热处理制备碳包覆纳米复合颗粒的方法,属于碳相关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对金属、合金、陶瓷纳米颗粒进行表面碳包覆。在富碳气氛中进行热处理,通过分解气体碳源,实现在纳米颗粒表面的碳原子沉积、成核、长大和晶化,形成多层碳包覆纳米结构的一种制备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富碳气氛种类、压力、热处理温度、以及动态处理时的气体流量,实现对纳米颗粒表面碳包覆层厚度的控制,同时可以控制处理产物中生成的碳包覆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产量之比。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采用常规真空处理炉,对真空、充放气、加热装置要求不高,参数容易控制,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304150C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410021190.1
申请日:2004-02-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2F9/14
Abstract: 一种自动控制直流电弧金属纳米粉生产设备及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自动控制直流电弧阴极的3维移动、阳极的1维移动,以达到自动控制金属纳米粉的稳定、连续生产,并实现不同级别纳米颗粒粒度分级的真空生产设备,包括生成室、分级室、捕集室、处理室等。其为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金属纳米粉,确保粉体质量,既不同粒径纳米粒子的分级、同级粒径的均匀分布。本发明的优点是编程控制,液压传动,结构新颖,操作简捷而有效,通过自动控制调整电弧的起弧和燃烧过程,实现金属纳米粉的自动化、连续、稳定的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203790749U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20224768.2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粉体捕集装置,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纳米粉体捕集室为倒锥形双壁水冷腔体,包括毛刷固定轴、毛刷、毛刷固定支架、滤芯、滤布捕集笼和转动齿轮;在纳米粉体捕集室的顶端、侧面和底端分别有一个接口;滤芯安装于倒锥形双壁水冷腔体的内部顶端的接口下方,环绕滤芯安装有上端敞口的滤布捕集笼,毛刷固定在毛刷固定轴上,毛刷转轴固定在毛刷固定支架上;毛刷与滤芯外侧、滤布捕集笼内侧和滤布捕集笼外侧相切;位于纳米粉体捕集室内部顶端的转动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毛刷转动。该装置通过滤布、滤芯笼布及滤芯达到了三层过滤效果,实现了粉体捕集过程中的连续作业,为纳米粉体自动化捕集提供了很好的结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203781830U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20224766.3
申请日:2014-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粉体的钝化处理装置,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钝化处理装置包括纳米粉体处理室、一级过渡舱、纳米粉体钝化室、二级过渡舱和带阀门的气管。纳米粉体处理室、一级过渡舱、纳米粉体钝化室与二级过渡舱依次连接。其中纳米粉体处理室、纳米粉体钝化室是独立的手套箱,工作时纳米粉体处理室中有一个大气压的氩气,粉体在纳米粉体处理室中收集后经一级过渡舱转移至有一个大气压弱氧气体环境的纳米粉体钝化室中进行充分钝化后,经二级过渡舱取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对纳米粉体的分步处理,实现了纳米粉体的连续生产,具有在线监测、处理、钝化及包装功能,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