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电化学及光催化的污水原位处理系统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304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49126.8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电化学及光催化的污水原位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埋设在污水河底淤泥中的阳极、布设在污水中的阴极、将阳极与阴极相连通的导线以及设置在导线上的调节电阻,所述的阴极表面上负载有光催化剂,所述的光催化剂为石墨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光催化技术相结合,阴极的光催化剂石墨烯直接利用阳极降解有机物传来的电子,和石墨烯吸附的氧气结合生成活性氧物种,可原位对受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可直接置于受污染水体中原位修复,兼具污染物处理和产电功能,具有很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膜曝气生物膜与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565494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57884.4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膜曝气生物膜与生物电化学耦合系统及其应用,该系统包括阳极室、阴极室以及设置在阳极室与阴极室之间的分隔膜,还包括设置在阴极室的膜曝气生物膜、与膜曝气生物膜连接的外部供氧单元以及将阳极室与阴极室相连通的外接管路,所述的阳极室、阴极室中分别设有生物阳极电极及生物阴极电极,并且所述的生物阳极电极通过外接电路与生物阴极电极电连接,所述的系统用于处理含氮废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系统结构简单紧凑,采用无泡曝气,充氧利用率高,操作过程耗能低,整个系统运行稳定,高效节能,兼具污染物处理和产电功能,具有很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一种提高污水厂剩余污泥产甲烷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461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081911.7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污水厂剩余污泥产甲烷速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调节污泥的pH值为碱性,搅拌均匀,静置沉淀;(2)取步骤(1)静置后的上清液进入厌氧膨胀层反应器中产甲烷。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不但提高了甲烷产率,而且使剩余污泥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了污泥对环境的污染。

    一种光催化复合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86426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74092.8

    申请日:2014-03-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水中微量污染物的光催化复合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处理方法及设备。本工艺主要由曝气池和其他附属装置组成。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污水进入曝气池。池内中央垂直布置负载有二氧化钛催化剂的紫外灯管,灯管外层依次包围着膜组件和附着有硝化菌为主体的生物膜载体。污水首先经由紫外光催化,去除一部分微量污染物,生物膜与含氨氮废水发生硝化反应去除氨态氮,并在硝化过程中与微量污染物发生共代谢作用,进一步去除该类污染物。本工艺可以在低浓度有机碳源条件下,对各类微量污染物都具有稳定和高效的去除效果。

    处理污水或微污染原水集装式阶段性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186416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72187.3

    申请日:2007-12-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污水或微污染原水集装式阶段性膜生物反应器装置。由半反应区、厌氧反应区、曝气反应区、纯水区组成,半反应区与曝气区底部联通,半反应区底部有放空阀,一侧有进水泵,其内环布有填料,顶部设有搅拌机,半反应区出水自流进入厌氧区;厌氧反应区顶部有搅拌机,底部有排泥放空阀,排泥装置呈喇叭口形结构,位于厌氧反应区内,顶部设有加药口;曝气反应区底部有内回流泵,下方设有曝气管,曝气管进气口位于曝气反应区一侧,鼓风机通过该进气口连接曝气管,顶部设有溢流管,底部有放空阀,中部设有膜组件;纯水区分为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均设置有出水阀。本发明出水水质好、多功能、占地面积小、使用灵活方便。适用于生活污水、微污染原水等的处理,使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和水资源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与方便。

    一种基于生物膜厚度原位控制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026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0452508.8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王荣昌 任玉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膜厚度原位控制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池、进水泵、反应器和出水阀,反应器内设有无泡曝气膜,设备还包括用于调节膜内氧分压及溶解氧浓度的气体压力调节阀,该气体压力调节阀一端连接至空压机,另一端通过进气管总成连接至各无泡曝气膜;对反应器进行污泥接种后,含有高氨氮的废水预先调节pH值之后进入反应器,通过调节反应器中膜内氧分压及溶解氧浓度,在无泡曝气膜表面形成生物膜后,氧气污染底物在生物膜中以相反的方向扩散传递,同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脱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降低了电子供体的需求,膜装置占地面积小,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实现污水处理的低碳化。

    一种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345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24806.4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村地区的污水收集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待设计收集系统的污水定额和管段服务人口数;S2、计算平均污水量,并根据平均污水量确定设计污水量;S3、确定不同管材、不同管径在最大管道设计充满度和最小管道设计坡度条件下的参考设计速度和参考设计流量;S4、基于参考设计流量确定设计流量对照表,所述的设计流量对照表确定不同流量范围下的管材和管径方案;S5、将步骤S2中的设计污水量与设计流量对照表对照,确定收集系统所需的管材、管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农村污水收集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简化农村污水收集系统设计计算过程,有利于农村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与推进。

    兼具缓释碱度和碳源功能的水平流生物膜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57109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41032.7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兼具缓释碱度和碳源功能的水平流生物膜反应装置,该装置包括与城镇、农村污水源相连接的集水箱、与集水箱相连通的进水槽、设置在集水箱与进水槽之间的进水泵、与进水槽相连通的缓释反应单元,该缓释反应单元包括与进水槽相连通的反应器支撑框架、由上而下依次交替水平布设在反应器支撑框架中的缓释碱度平板及缓释碳源平板、设置在反应器支撑框架底部的出水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置能交替缓释碱度和碳源,克服硝化过程碱度缺乏、反硝化过程碳源缺乏及投加量不易控制等缺点,整体结构紧凑,操作运行简单,能实现多级硝化反硝化,可应用于农村、城镇等小型污水处理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以热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与黑麦草联合厌氧发酵产短链式脂肪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5558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167588.5

    申请日:2013-05-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热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与黑麦草联合厌氧发酵产短链式脂肪酸的方法。本发明以热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与黑麦草联合厌氧发酵产短链式脂肪酸的方法,不但能达到污泥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而且能高效生产短链式脂肪酸。剩余污泥发酵产生的短链式脂肪酸能回用于城镇污水厂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减少购买外源碳的成本,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内部物质的多级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发明,将城镇污泥与黑麦草按照碳氮比(C/N)19/1混合,预处理温度为60-120℃,处理时间为30分钟,发酵温度为30-40℃,pH值控制为4-7,经过7-16天的发酵,产短链式脂肪酸。

    一种利用管道缺氧环境强化污水脱氮除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26815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038784.3

    申请日:2011-02-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管道缺氧环境强化污水脱氮除磷的方法,具体为:城市污水由第一污水进水点依次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第一好氧池末端硝化液部分回流至缺氧池始端,污泥混合液与第二污水进水点接入的污水混合,进入污水管道,再进入第二好氧池,完成有机物降解和硝化过程,将硝化液回流至污泥管道始端,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始端,剩余污泥排出;控制厌氧池DO在0.1mg/L以下,缺氧池DO在0.5mg/L以下,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DO均为1.0-2.0mg/L。本发明工艺通过对两点进水、两段AO、两段硝化液回流等进行控制,确保合理的水力停留时间和适当的回流比,针对低碳氮比的城市污水,实现强化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