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6566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26693.9
申请日:2012-12-0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备高温耐磨熔覆层的粉末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表面工程技术领域。组分及各组分含量重量百分数为: TiB2粉:6-28%,Ni-Cr-Mo-Fe-Nb-B-Si-C合金粉末:余量;其中,Ni-Cr-Mo-Fe-Nb-B-Si-C合金粉的成分为:Cr:23-28%,Mo:1-3wt.%,Fe:2-4%, Nb:0.5-1%,B:3-4.5%,Si:3.5-4.5%,C: 0.5-1.3%,Ni:余量。制备方法包括:配制粉末原料,制备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制成熔覆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的防磨处理,或用于火电厂排粉机、引风机叶轮的防磨处理。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TiB2陶瓷颗粒增强耐磨熔覆层,其表面显微硬度可在1000-1200HV范围,可满足循环流化床水冷璧管高温耐磨的技术要求,显著延长水冷壁管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2268671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1110194755.6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C23C24/10
Abstract: 一种耐高温冲蚀熔覆层的粉末材料及熔覆层的制备方法,属于表面工程技术领域。粉末材料中所含粉末的重量百分比为:纯钛粉:24-32wt.%;石墨碳粉:4.8-8wt.%;铬粉:24-30wt.%;钼粉:5-10wt.%;二硼化钛粉:3-5wt.%;碳化铌粉:1-3wt.%;镍粉:余量;以上粉末中,纯钛粉与石墨碳粉重量比在3.8-4范围。熔覆层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熔覆用混合粉末和熔覆层的制备方法。优点在于,制备成本较低、熔覆层寿命长、工艺较简单,用于解决火箭炮用耐高温冲蚀、耐腐蚀复合钢板制备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634747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28373.8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备高温耐磨耐蚀熔覆层的粉末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表面工程技术领域。该粉末材料的组分及各组分含量为:NbC粉:8-15wt.%;TiC粉:3-8wt.%;Ti粉:1-1.5wt.%;VC粉:3-6wt.%;Ni-Cr-Mo系合金粉:余量。制备方法包括:配制粉末原料、制备混合粉末、制备熔覆层。优点在于,可同时满足锅炉管高温耐磨、耐氯腐蚀的技术要求,可显著延长水冷壁管、省煤器管和过热器管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255445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46220.9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江苏奥玛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华电鑫润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3K20/16 , B23K20/233 , B23K35/30 , B23K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焊接技术领域的一种钛铝基合金与钛合金(TC4)添加非晶中间层的异种金属扩散焊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待焊的钛铝基合金进行焊前热处理,热处理的温度为1330~1360℃,保温10~40min;将待焊试件置于保护套内,防止其非焊接接触面在高温下发生塑性变形,在钛铝基合金和钛合金之间夹上一层镍基非晶带,于温度为860~910℃,压强为60~85MPa的条件下进行扩散焊接。本发明获得的接头在常温下抗拉强度为350~400MPa,达到了钛铝基合金母材的80%~90%;400℃抗拉强度为430~470MPa,达到了钛铝基合金母材的90%~98%。
-
公开(公告)号:CN209399407U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21604638.6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江苏科环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F23M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受热面防磨蚀的膜式水冷壁。该受热面防磨蚀的膜式水冷壁是通过构成膜式水冷壁的鳍片管的受热面与防磨瓦之间夹碳化硅颗粒增强胶粘剂的方式将防磨瓦固定在水冷壁管受热面形成防磨蚀层制得,其鳍片管与防磨瓦之间紧密结合没有空隙,使得膜式水冷壁受热面既耐腐蚀和磨损,又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可显著延长膜式水冷壁的使用寿命。与现有的受热面防磨蚀水冷壁管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受热面防磨蚀的膜式水冷壁具有能源消耗少,操作工艺和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水冷壁管换热效率高,涂层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有利于降低水冷壁管维修的频次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187865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397785.4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N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金属管材高温拉伸检测装置,该装置由恒温箱、支架、待测非金属管材、高度游标卡尺、若干紧固件、连接件、钢丝、重物组成。待测非金属管材上端通过紧固件与支架连接,下端通过紧固件、连接件与一定质量的重物连接;钢丝从恒温箱上表面通孔处穿入箱中,穿过待测管材内部,末端与重物通过螺纹连接,管材被重物向下拉伸时钢丝同步下移,从而实现通过对恒温干燥箱上部的钢丝高度变化量的测量,来间接测量管材的拉伸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无须对待测非金属管材制作试样,可保留管材的工作形态,有效解决了直接测量非金属管材拉伸量难度大的问题,并且可同时进行多组对比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204789275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43904.1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喷淋对二氧化硫腐蚀作用影响的实验系统,包括实验箱、对照箱、SO2进气管路和尾气排出管路,实验箱和对照箱并联设置,实验箱和对照箱内置有碳钢管束,实验箱还与喷水装置和浆液引入装置相连通,SO2进气管路上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电加热器、SO2检测仪和热电偶,SO2进气管路分支形成两条管路,一条管路与实验箱相连通,另一条管路与对照箱相连通,实验箱和对照箱的出口端汇聚于尾气排出管路,尾气排出管路上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温湿度计、压力表和风机。该实验系统通过比较实验箱与对照箱内碳钢管的变化情况,测试喷淋对腐蚀作用的影响,为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设备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04786338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40250.7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2D1/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侧连接方式可变的火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内置在锅炉排烟管道内的省煤器、高温空气预热器、烟气凝结水加热器、低温空气预热器以及位于排烟管道外的回热加热系统,回热加热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从左至右依次相串联的第一高压加热器、第二高压加热器、第三高压加热器、给水泵、除氧器、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第三低压加热器和第四低压加热器,烟气凝结水加热器具有进水总管路和出水总管路,进水总管路在远离烟气凝结水加热器的管段分支形成第一进水支管路和第二进水支管路,各支管路上均设有一个阀门。该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不同负荷下,通过管路和阀门来控制烟气凝结水加热器与低压加热器的灵活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04786337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38618.6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2D1/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负荷自动调节的火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气凝结水加热器以及回热加热系统,回热加热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从左至右依次相串联的第一高压加热器、第二高压加热器、第三高压加热器、给水泵、除氧器、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第三低压加热器和第四低压加热器,烟气凝结水加热器具有进水总管路和出水总管路,进水总管路分支形成第一进水支管路和第二进水支管路,出水总管路分支形成第一出水支管路和第二出水支管路,第二出水支管路还旁支一路旁支出水支管路。该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不同负荷下,通过管路和阀门来控制烟气凝结水加热器与低压加热器的灵活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03364112U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20428652.6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低温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的基于前置空气预热器和暖风器的高效余热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空气预热器、高低温烟水换热器、前置式空气预热器、暖风器。本系统将高低温烟水换热器与空气预热器并联布置在尾部烟道中,并利用旁路烟道将省煤器出口的高温烟气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布置在旁路烟道中的高低温烟水换热器加热锅炉给水与凝结水,而另一部分进入空气预热器加热空气,冷空气在空气预热器中减少的吸热量由汽轮机低压抽汽和锅炉尾部排烟余热弥补,该系统减小了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温差,更好地实现了能量对口、梯级利用,从而达到了提高火力发电厂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