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鼻开发平台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35689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710053351.9

    申请日:2007-09-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鼻技术,为一种电子鼻开发平台。本发明的电子鼻开发平台,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从传感器库中选择最优的传感器组成阵列,并从特征提取方法库中挑选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同时从模式识别方法库中选择最优的模式识别方法,对该应用的待测样本进行测试与学习,并将学习结果建立知识库,从而快速地开发出了针对该应用的电子鼻。电子鼻在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使得电子鼻存在很多不同的应用需求。非电子鼻专业人员很难开发电子鼻,并且现有商用电子鼻价格昂贵,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多种应用需求。非电子鼻专业人员利用本发明可快速实现针对特定应用的电子鼻系统,能极大地减小电子鼻开发难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

    一种基于气味蒸发特征谱的嗅觉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71898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1010232273.0

    申请日:201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气味检测技术,涉及气味样品处理和嗅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味蒸发特征谱的嗅觉检测方法及其系统。人工嗅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气味检测领域。通过提高单传感器对气味的信息获取量,就能大幅度提升嗅觉检测能力。本发明利用液态样本各成分所具有的不同蒸发特性,在有限体积液态样本蒸发过程中,不同时刻蒸发所形成的气味具有不同的气体成分与含量,通过特定类型的气体传感器响应不同时刻下蒸发所形成的气味,获取随时间变化的传感器信号,即气味蒸发特征谱,来描述液体样本蒸发特性,从而增加气体传感器所获取气味的信息,提高气味分析的准确性,在食品分析、安全检测、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内置采样气路的检测碳层剩余有害气体防护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5930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55213.X

    申请日:2024-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置采样气路的检测碳层剩余防毒能力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的吸附单元包括N个采样探头,N个采样探头适用于对探头所在区域气体进行采样,每个探头所在的碳层深度不同,能够测量不同碳层深度下的气氛浓度;吸附碳零气模块适用于对检测模块进行零点校准,使得每个检测周期开始检测模块能够获取一个稳定的相对基线值;采样气路控制模块适用于控制每条气路和所吸附碳零气模块周期性的与检测模块形成通路,以实现循环检测不同碳层深度下的气氛浓度;检测模块适用于检测不同碳层深度下的气氛浓度,以此形成一条拟合曲线为后续计算做铺垫,提高测试效率和传感器的可靠性。

    一种MEMS气体传感器及基于升温脱附分析的气体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57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6387.7

    申请日:2024-11-29

    Inventor: 张顺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传感器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MEMS气体传感器及基于升温脱附分析的气体检测方法,其包括带孔微型腔体、吸脱附元件和气体传感元件,其中:所述吸脱附元件和气体传感元件设置在带孔微型腔体内;所述吸脱附元件用于基于温度变化对目标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所述气体传感元件用于根据目标气体浓度输出对应电信号。本发明可基于吸脱附过程中气体传感元件电信号随吸吸脱附元件温度的变化,确定脱附峰位温度和高度,进而实现对目标气体的高选择性和超宽浓度范围的检测,并提高了气体传感器的稳定性。

    一种阵列式气敏膜及其并行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67097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697169.6

    申请日:2023-06-13

    Inventor: 张顺平 雷鸣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式气敏膜及其并行制造方法,该方法首次将气敏材料与光固化组分混合,制作成可光固化气敏浆料,通过雾化喷涂方法控制光固化浆料膜的厚度,再通过激光直写的方式,高精度的对光固化浆料膜进行选择性光固化成型以控制膜的长宽尺寸精度,可在基板表面得到膜厚高一致性、长宽尺寸高一致性的气敏膜,该气敏膜气敏响应性能好,并且即便多次重复叠加制造后仍能高度保持一致性。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工艺灵活性高、可重复性高、制造效率高,可一次性制备出性能要求多样的气敏膜,可满足对复杂气氛的检测。

    一种超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碳化硼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54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76172.0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碳化硼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成分为B4C粉末和Si粉末,其中,B4C粉末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95~99.5%,Si粉末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0.5~5%。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粉末混合:将B4C粉末和Si粉末按比例进行行星球磨混合,球磨介质为氧化锆球和无水乙醇;B、放电等离子烧结:将球磨后的混合粉体放入石墨模具中,再将石墨模具放入放电等离子烧结腔体中进行烧结即得到超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碳化硼陶瓷材料,待冷却后将超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碳化硼陶瓷材料从石墨模具中取出。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对于碳化硼陶瓷的致密化和韧性问题,成功制备出兼具超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碳化硼陶瓷材料。

    一种彩色氧化锆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7456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62056.4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彩色氧化锆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纳米氧化铝粉体与氧化锆粉体按质量配比5:95进行球磨混合,干燥得到分散均匀的复合陶瓷粉末;S2、将复合陶瓷粉末进行成型,烧结得到纳米氧化铝增强白色氧化锆陶瓷;S3、将纳米氧化铝增强白色氧化锆陶瓷进行机械打磨;S4、将经打磨后的纳米氧化铝增强白色氧化锆陶瓷埋入氧化钴或氧化铬粉体中压实,得到表层着色的彩色氧化锆陶瓷;S5、将彩色氧化锆陶瓷进行机械精磨。本发明通过利用纳米氧化铝对氧化锆基体进行增韧,同时在基体表层通过着色氧化物与纳米氧化铝固相反应生成显色化合物来呈色的思路,得到了芯部高韧性,表面色彩纯正的高韧性彩色氧化锆陶瓷。

    一种大规模阵列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5870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22565.3

    申请日:2021-06-04

    Inventor: 张顺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传感器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大规模阵列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传感器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基底、信号电极阵列、中层绝缘层、测量电极阵列、顶层绝缘层、电极材料阵列以及一气敏膜,其中:信号电极阵列、测量电极阵列以及电极材料阵列的阵列单元相同,测量电极阵列中一半数量的阵列单元分别与电压供给端连接且每一连接支路上设置有开关,另一半数量的阵列单元分别与接地端连接且每一支路上设置有开关;极材料阵列的阵列单元中各阵列单元的材料组分互不相同;气敏膜覆盖于电极材料阵列表面。本申请通过电极材料均不相同的阵列单元与同一气敏膜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气敏膜‑电极界面信号,进而可以实现对多种气体的精准识别。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1913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08951.X

    申请日:2021-05-11

    Inventor: 张顺平 张江涛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其内设置有气体传感器;第二吸气泵的出口连接检测模块,第二吸气泵的进口连接气室,气室内设有气体处理器第二吸气泵工作时将经气室处理后的气体输入检测模块以实现对检测模块的清洗;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腔和调理电路,检测腔内设有气体传感器用于识别气体,调理电路与气体传感器、第一吸气泵和第二吸气泵连接。本申请可以自动实现对气体传感器及时进行零气清洗无需人工参与,可以将该气体检测装置放置于任何环境中进行自动化检测,同时及时对气体传感器进行清洗可以保护气体传感器中敏感的检测器件不受气体的腐蚀,显著的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一种基于气敏膜-电极界面电阻信号的气体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141337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46070.8

    申请日:2020-04-27

    Inventor: 张顺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敏传感器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气敏膜-电极界面电阻信号的气体传感器,传感器包括基底、测温电极、加热电极及多个气敏组件,所述测温电极、所述加热电极及多个所述气敏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气敏组件包括至少三个测量电极及气敏膜,至少三个所述测量电极对称设置;至少三个所述测量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气敏膜设置在所述基底上,且覆盖至少三个所述测量电极。本发明可以提供更多且更均匀的活性位点分布,可进一步增强传感器对气体的选择性;气敏膜-测量电极接触界面易于调控,能够从器件层面增强对气体的选择性;且气敏膜-测量电极接触电阻信号不易受到气敏膜颗粒生长的影响,长期稳定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