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7061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911333077.X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高密度位错的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首先将NCM三元正极材料浸泡在酸性缓冲溶液中一定时间,在随后的惰性气体氛围中退火煅烧时,调控煅烧时间及温度并最终在材料表面形成大量氧空位。氧空位的形成导致材料表面层状结构出现高密度位错。高密度位错的交割作用会抑制在长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材料颗粒相互挤压产生的位错向材料内部移动,因此材料的颗粒完整性得到保持;同时颗粒的完整性减少了材料新鲜表面的暴露,降低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同时降低界面副反应,从而提高材料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所示方法中所用原料无毒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操作简单,便于实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62077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52758.9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阴离子共掺杂的富锂锰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储能材料及电化学技术领域。所述材料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中掺杂了F‑和S2‑,其中F‑掺杂含量为1~3%,掺杂深度为表层5~10nm;S2‑掺杂含量为1~3%,掺杂深度为表层5~10nm,具有层状‑尖晶石复合结构。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优选溶胶凝胶法合成。所述方法是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经过氟源和硫源预处理后煅烧;所述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双阴离子共掺杂的富锂锰基复合材料中同时存在过渡金属氧化还原与晶格氧氧化还原;表层尖晶石结构可以稳定内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中的氧晶格和氧变价反应,提高锂离子迁移能力,提升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2429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81486.9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139 , H01M4/1399 , H01M10/052 ,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氟或/和含氯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得到反应溶液,其中,所述溶剂为含有酰胺基和/或醛基的化合物;S2、将反应溶液均匀涂敷在金属锂表面反应0.5-30min,得到表面具有钝化层的金属锂负极。本发明的含氟、氯高分子在溶剂的作用下与金属锂发生快速反应,在金属锂表面快速形成氟化锂或氯化锂钝化层,可在最短0.5min内实现完全制备过程,同时,本发明利用未反应的高分子在最外层形成包裹保护作用,由此有效地阻挡了金属锂和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提高了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工艺耗时少、钝化层厚度易控制等优点,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4210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1311563.4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硫正极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所述核壳结构纳米笼采用一步法由过渡金属盐和有机配体直接生成金属配合凝胶作为骨架经过冷冻干燥和高温煅烧处理后,得到包覆材料C@Fe3O4,为使活性物质分布均匀,充分发挥结构优势,由酸刻蚀部分Fe3O4得到核壳结构(YCF),利用碳壳和Fe3O4之间的空隙将硫封装,得到S/YCF材料。碳壳和极性内核发挥物理屏障与化学吸附剂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通过调控Fe3O4极性球的含量,从而平衡最大载硫量、抑制多硫化物穿梭及容纳体积膨胀的效果,实现高库伦效率、高寿命正极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26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51217.3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H01M4/62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通过将天然石墨与大离子半径的碱土金属进行热掺杂,使碱土金属单质达到熔融状态并在石墨中扩散,完成对石墨的体相掺杂。或所述方法通过预先在电池体系的正极材料或电解液中引入大尺寸碱金属离子,在电池工作过程中大尺寸离子预嵌入天然石墨体相。本发明所述方法增大了石墨片层的间距,改善了天然石墨的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12031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03705.0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A41D13/11 , A41D31/02 , A41D31/04 , A41D31/18 , A61L2/04 , D01F6/54 , D01F1/10 , D01F6/94 , D01F6/50 , D01F6/44 , D01F6/92 , D04H1/728 , D01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再生医用防护口罩、制备方法及循环再生方法,包括口罩主体部分、弹性耳带或弹性头带、内置于口罩主体部分的鼻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主体部分由非织造层和过滤层叠加形成,所述非织造层由熔点高于160℃以上的纺粘非织造布构成,所述过滤层由熔点高于160℃以上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布构成。本发明的医用口罩具有整体可循环再生利用的属性,克服了现有口罩不能实现其本身循环再用的问题,同时,本发明通过干热消杀的方式来杀灭口罩上所有高致病病毒和细菌,消杀效果好、彻底,不存在消杀死角,并且容易再次充电荷,为消杀循环使用提供了良好前提条件,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重复性使用口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02956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33081.6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预构建氧空位以改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气固界面混合的方法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进行改性,充电前利用CO2气体提取晶格氧,降低材料表面的氧分压,抑制首周充放电过程中气态氧的释放;同时,NH3提供H+以保持电荷平衡。该方法还可促进Li+扩散,使改性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27533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210397713.0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合成的耐高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属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技术领域。所述电解质由如下方法制得:在避光且氧气和水含量均小于1ppm的保护气体氛围中,将PETT和已二酸二乙烯基酯按照1:(1~4)的物质的量之比加入电解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其中PETT的浓度为(0.2~5)mol/L,再加入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混匀,得到混合溶液b,排除所述混合溶液b中的气泡,得到前驱体溶液;用前驱体溶液浸润正极中正极材料0.5h~2h,再使用可见光照射0.2h~1h,在正极上得到所述电解质。所述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并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其与正极的界面相容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7909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80533.4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H01M10/058 , H01M10/056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属于电池制备技术领域,S1、制备前驱体溶液:将分子塑晶和酯基单体按比例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得透明溶液;向透明溶液中加入锂盐和热引发剂后,再加入阻燃添加剂,磁力搅拌后得到均一透明的前驱体溶液;S2、原位热聚合:采用多孔基体材料作为支撑基体,将电池按照负极壳、负极、多孔基体材料、前驱体溶液、正极、垫片、弹片、正极壳的顺序装配好后,封装;电池放入恒温箱中烘烤,完成热引发聚合。本申请通过选取不同的分子塑晶与酯基单体的种类与比例,以及设置的阻燃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量不同,使制得的阻燃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且在实际应用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613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03279.8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学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聚合物和锂盐,所述聚合物由含双键的碳酸酯基单体和含双键的酰胺基单体聚合而成;其中,酰胺基单体与碳酸酯基单体的摩尔比为1:5~20。所述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与高离子迁移数,可实现室温下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稳定循环。所述方法首先将含双键的碳酸酯基单体、含双键的酰胺基单体混合,然后加入锂盐和引发剂,分散均匀后,在60~80℃下加热聚合得到所述电解质。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