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油箱密封结构及水轮发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7685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30244.8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轮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油箱密封结构及水轮发电机,旨在解决现有密封结构密封效果差、耐用性差、制造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轴承油箱密封结构包括电机主轴、旋压器和机壳;旋压器套装于电机主轴并与电机主轴连接,旋压器与机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缝隙;旋压器上设置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电机主轴带动旋压器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而带动气体沿气流通道流动,气体从出气口向下流出并流向机壳的内壁。通过设置环形缝隙避免摩擦造成的磨损,提升了密封结构的耐用性;通过气流将环形缝隙进行封闭,防止内部的油雾向上流动,同时兼具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优点,显著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小型定子扁线绕组的装配设备及装配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666762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35573.3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绕组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小型电机定子扁线绕组的装配设备及装配工艺,旨在解决定子扁线绕组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绕组外推装置(1)、绕组模具(2)、定子扁线绕组(3);所述绕组外推装置(1)将所述定子扁线绕组(3)由所述绕组模具(2)的第一凹槽内侧(21)装配至定子铁心(4)的第二凹槽内侧(41)。本发明通过上述内容减少了装配工艺的流程,使所述定子扁线绕组在装配时易于操作,提高装配的效率,降低了定子扁线绕组(3)在装配过程中的成本,降低材料花费,同时也能够避免所述定子扁线绕组(3)绝缘的损坏,有效提高了定子扁线绕组(3)装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用于可变速发电电动机转子绕组端部的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67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57032.7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变速发电电动机配件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可变速机组的绕组固定方案结构复杂、强度差并且通风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可变速发电电动机转子绕组端部的固定装置,包括M组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卡合结构;卡合结构包括外支撑条、径向连接构件、内支架以及设置于其内侧的内支撑条,外支撑条竖直设置于转子上层绕组的端部外侧;径向连接构件包括N个U型螺栓;内支架设置于转子绕组的内部,U型螺栓的悬臂端依次贯穿外支撑条、转子上下层绕组间的空隙、内支架、内支撑条设置,并且U型螺栓的悬臂端与内支撑条固定连接,以对绕组固定;该固定装置使其能承受转子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同时能够保证绕组良好的通风冷却。

    组合式变压器线圈支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6787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145937.8

    申请日:2021-0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变压器饼式线圈内部无轴向散热通道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变压器线圈支撑系统,包括用于承载线圈饼的多层支撑组件,多层支撑组件通过轴向连接组件联结;支撑组件包括呈放射状设置于每层线圈饼的M个组合垫块单元;相邻线圈饼上设置的组合垫块单元交错设置;组合垫块单元包括两个槽型垫片,两个槽型垫片分别设置于每层线圈饼的上下两侧;槽型垫片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一开口槽,开口槽内设置有支架组件,支架组件设置有与第一开口槽垂直设置开口向内的第二开口槽,用于嵌入多匝绕组;通过本发明可在线圈饼内提供多个轴向散热通道,在简化线圈结构、增强线圈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散热效率。

    航天电机冷却系统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2189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1172088.7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散热领域,旨在解决航天电机短时间高负荷运行条件下的散热问题,提供了一种航天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转子、转轴和机壳,该冷却系统包括贯穿设置于定子的第一相变区,第一相变区包括连通设置的换热段和冷凝段;冷凝段设置有第二相变区,第二相变区设置有相变储热装置,相变储热装置包覆设置于冷凝段;当电机处于短时高负荷工作状态时,定子中的热量通过换热段传递至冷凝段,经过与相变储热装置中的相变材料热交换,将换热段的热能存储其中以进行冷凝段、换热段中工质的冷凝;当电机处于停机状态时,相变储热装置将热量传递至外界;通过本发明可有效解决航天电机运行的散热问题,实现电机内热量的快速交换。

    一种注排液装置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9335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2010014836.2

    申请日:2020-01-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排液装置。本发明的注排液装置包括:高压气体源、储液罐、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连通高压气体源和储液罐;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连通储液罐和电气设备中的冷却液管道;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连通高压气体源和电气设备中的冷却液管道;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第三阀门关闭,高压气体源产生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第一管路注入到储液罐,以使储液罐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二管路注入到冷却液管道内;当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打开,高压气体源产生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第三管路注入到电气设备的冷却液管道内,以使冷却液管道内的冷却液沿第二管路排出到储液罐。

    自循环冷却式电机定子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6841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899595.1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冷却式电机定子。为了解决现有电机定子因散热不均匀而造成热量积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的轭部设置有周向排列的通孔,每个通孔内均设置有一根两端开口的冷却管;电机定子还包括集气部和集液部,冷却管伸出通孔的一端插入到集气部,另一端插入到集液部;电机定子还包括冷凝器、进液管和出气管,进液管的一端连通冷凝器,另一端连通集液部;出气管的一端连通冷凝器,另一端连通集气部;本发明的冷却管为多根平行排列的铜管,相对于U型冷却管,该设计大大缩短了冷却介质流道的长度,使冷却介质流动更加顺畅,提高了散热效率,解决了电机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内部蒸发冷却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47899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98303.0

    申请日:2010-06-04

    Abstract: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内部蒸发冷却循环系统,由定子绕组线圈的内冷通道出口、集液环(20)、空气冷凝器(10)、循环磁力泵(40)、汇液环、线圈内冷通道进液口顺序相联构成蒸发冷却循环回路,蒸发冷却循环系统中注入冷却液体。空气冷凝器由高压冷凝单元(107)、稳压冷凝单元(108)和冷却冷凝单元(109)三个独立且又相互联通的冷凝单元构成,使压力均匀并控制冷却液体在线圈内吸热汽化点的位置。通过调节进风流量控制冷却液体的温度,保障本冷却循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蒸发冷却烟气加热器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72920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610169891.9

    申请日:2006-12-30

    Abstract: 一种蒸发冷却烟气加热器,包括原烟气换热器(1)和净烟气换热器(2),两部分通过汽室(3)直接连接。在原烟气换热器(1)侧,原烟气将热量传递给原烟气侧换热管(6)内的循环介质(11),循环介质(11)受热蒸发,形成的蒸汽通过汽室(3)进入净烟气侧换热管(7)内,蒸汽在净烟气侧换热管(7)内将热量传递给净烟气而冷凝成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态的介质经汽室(3)回到原烟气侧换热管(6)内,如此循环运行实现用原烟气的热量加热净烟气的目的。净烟气侧的蒸汽均压室(5)上外接真空泵(10),控制蒸发冷却系统内部的压力,控制循环介质沸点。本发明可采用多组烟气加热器串联,控制各换热器内的压力,实现多级温差换热。本发明无烟气泄漏、对主机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无运行能耗。

    转子空冷定子蒸发冷却的汽轮发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1123380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710099612.0

    申请日:2007-05-25

    Abstract: 一种转子空冷定子蒸发冷却的汽轮发电机,其特征是转子(20)采用轴向通风的空气冷却方式。冷却空气由转子两端的风扇(50)增压后全部进入转子端部护环(60)。进入护环(60)的冷却空气分两路流动,第一路冷却空气冷却端部绕组后经设在护环(60)上的护环径向通风孔(601)进入气隙;第二路冷却空气直接进入转子空心导线(701),并沿轴向流动。沿轴向流动的冷却空气流过转子(20)中部后经过渡径向风路(80)进入气隙,并流到端部与另一端由护环(60)进入气隙的冷却空气汇合,然后经过端部的风道(120)进入到冷却器(110);通过冷却器(110)冷却后的冷空气由风道(120)进入汽轮发电机的端部。本发明效率高,结构简单,辅助设备少,安装方便,运行安全可靠,可以基本实现免维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