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复合吸附剂传热传质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1888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23286.3

    申请日:2012-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复合吸附剂传热传质的方法。所用原料为:玉米芯颗粒、金属盐、膨胀石墨、金属粉末、黏结剂、造孔剂和金属管,第一次采用炭化活化对玉米芯进行造孔;第二次造孔通过加入造孔剂或者增孔剂进行造孔,在第一次造孔得到的复合吸附剂中加入膨胀石墨、金属粉末、黏结剂和造孔剂,混合均匀后黏连到金属管壁上进行烧结,烧结过程中黏结剂和造孔剂分解溢出形成第二次造孔。通过加入膨胀石墨和金属粉末加强了复合吸附剂的导热,通过烧结促使膨胀石墨,金属粉末和吸附剂黏结到金属管壁上,从而减小接触热阻。结合采用两种造孔的方法,使复合吸附剂形成发达的空隙结构,提高了传质速率。采解决了强化传热和强化传质不能同时实现的矛盾。

    一种隐形智能全自动外遮阳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994478B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10512466.1

    申请日:2010-10-19

    Inventor: 叶灿滔 马伟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57 Y02B8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形智能全自动外遮阳系统,包括有卷帘盒,卷帘盒两端通过头安装座和尾安装座连接在墙体上,还包括有一端连接在卷帘盒,另一端竖直设置的多片卷帘片,还包括有依次电连接的温度/光传感器、控制器、时钟控制器、旋转电机、展卷电机和转轮,所述时钟控制器、旋转电机、展卷电机和转轮设置在卷帘盒内,以及与旋转电机连接的导索,所述卷帘片的一端连接在导索上。实现外遮阳系统的三维全天候自动控制,有效地提高了遮阳系统的隔热性能,更能反射和遮挡绝大部分的太阳光热;避免太阳辐射直接进入室内空间,有利于防止室内温度的波动,降低空调冷热负荷损耗,极大改善普通遮阳系统的隔热、采光和空调系统性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高性能吸附剂和金属换热管一体化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11011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51114.2

    申请日:2011-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吸附剂和金属换热管一体化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同时提高了吸附剂的传热和传质速率。将金属盐、碳质材料、金属粉末黏结在金属管外壁上,通过活化炭化碳质材料形成多孔,提高了传质,通过烧结将金属盐、金属粉末和金属管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增强了传热。也可以将金属盐和金属粉末与增孔剂或者造孔剂进行混合直接烧结在金属管壁上。吸附剂金属盐和金属管的紧密结合,减小了吸附剂和换热器的接触热阻,形成了一种一体化的带有吸附剂的换热管。这种换热管不仅能够减小吸附床和吸附制冷机的体积,而且大大减小了吸附制冷机的制造难度。

    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99190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10193644.6

    申请日:2009-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保温水箱,保温水箱内具有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内的流体经加热后储存在保温水箱内,使用热水时,冷水从换热器中流过并被加热后,成为热水流出。本发明采用独立循环的方式产生热水,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水质变化,且能在较寒冷的条件下使用。

    一种消纳间歇性能源的储能式地热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454867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1910786270.2

    申请日:2019-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纳间歇性能源的储能式地热供暖系统,包括蓄热装置、调峰板式换热器、供暖板式换热器、放热板式换热器、地热水循环泵、供暖热水循环泵和放热循环泵;蓄热装置,将间歇性能源转换为热能并储存在其蓄热材料中;在供暖季节通过放热循环泵、调峰板式换热器把蓄热材料中的热量释放到供暖热水管网中为建筑物提供调峰热能;在非供暖季节通过放热循环泵、放热板式换热器把蓄热材料中的热能释放到地热水中并储存在地热储中。本发明解决了不稳定间歇性能源跨季节储存、与建筑供暖稳定热源需求匹配、供暖梯级利用、供暖热网调峰等间歇性能源与建筑供暖系统之间的”源‑荷”耦合问题,适用于具有一定地热水资源的各类建筑供暖系统。

    一种谷电蓄热高温热泵蒸汽系统和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64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544322.2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谷电蓄热高温热泵蒸汽系统和运行方法,包括:谷电蓄热锅炉、高温热泵单元、闪蒸器和喷射器。具体地,谷电蓄热锅炉具有保温功能且所述谷电蓄热锅炉内设有加热器;高温热泵单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节流阀,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节流阀通过管道形成第一回路;闪蒸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凝器形成第二回路,所述闪蒸器通过所述冷凝器与所述高温热泵单元进行热量交换;喷射器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谷电蓄热锅炉和所述闪蒸器的蒸汽出口连通。本发明能够用低谷电和工业余热产生工业用蒸汽,降低蒸汽的生产成本。

    一种海岛人造多孔体系地热能电淡联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1815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354683.3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岛人造多孔体系地热能电淡联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的致密岩石层中间的人造多孔体系、地热井、发电装置以及净水装置,地热井贯穿致密岩石层与人造多孔体系,发电装置包括闪蒸罐、汽轮机以及发电机,闪蒸罐的入口与地热井连接,净水装置包括淡水罐与冷凝器,汽轮机与冷凝器的热介质入口连接,淡水罐与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冷介质入口与供水泵连接,冷介质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排水管连接,另一路连接至地热井内。本发明采用地热能源作为热源,其输出温度稳定,通过人造多孔体系的强化换热,大幅度提高地热单井发电功率和淡水产量,可在大多数岛屿利用,并能同时发电和产淡水。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50630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0514194.6

    申请日:2016-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及系统,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包括有蓄热器和将蓄热器挂接在车辆底盘上的辅助挂件,所述蓄热器包括有保温外壳、尾气流路和热回收工质区,所述尾气流路穿过保温外壳的前后两面,相应在保温外壳的前后面上分别设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所述辅助挂件设置于蓄热器保温外壳的顶部。回收系统通过结合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器、装卸结构、至少一组传输流水线和余热利用端,实现车辆集散点的尾气余热采集与发电的集中实现。本发明通过在车流量动态平衡区域两端建立集中利用余热采集点和余热利用端,通过汽车尾气余热采集端和使用端脱离的方式拓展应用领域,提高使用效率。

    新型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76371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53461.4

    申请日:2017-10-13

    Abstract: 新型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包括单井换热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热泵系统、采暖用户、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第五循环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优点是,通过地热的储热能力和变负荷应变能力提高太阳能供暖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在非采暖季将太阳能存储在地下,有效补充冬季采暖时地下的热亏损;非采暖季,通过多孔体系内水的自然对流,将注入水的热量有效的传递到远离井壁处,强化了井外岩石的换热,大幅提高了地热单井储热能力。采暖季,通过多孔体系内水的自然对流,将远处岩石的热量快速传导到金属井内,提高了单井采热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