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用体全息光栅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77535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133629.8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用体全息光栅,所述复用体全息光栅在同一层介质上通过三次曝光分别记录红、绿、蓝三张全息图,不同波长曝光形成的体全息光栅倾斜角相同,周期不同,控制曝光时长,使得曝光后红、绿、蓝光对应的折射率调制度为Δn红光>Δn绿光>Δn蓝光,其对应的峰值衍射效率相近。本发明能有效均衡红绿蓝光波的出射能量,避免颜色偏移。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透射式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479327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14207.3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透射式滤波器,属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滤波技术领域。本发明滤波器包括由电介质材料构成的厚度在300~3000nm范围内的调制层,以及分别设置于调制层上、下表面的透明的上基底和下基底,上基底与调制层之间以及下基底与调制层之间分别设置有结构相同的上金属光栅、下金属光栅;上、下金属光栅的周期为500~2000nm,厚度为20~40nm,且调制层上下两侧的结构关于调制层呈镜像对称分布。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透射式滤波器的透射波长选择方法及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能有效实现特定波长光波的选择透过,且透过率高于50%,透射波长可调谐,能量可传播至远场,适合于在高分辨率显示方面的实际应用。

    一种复用体全息光栅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77535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33629.8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18 G03H1/04 G03H1/0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用体全息光栅,所述复用体全息光栅在同一层介质上通过三次曝光分别记录红、绿、蓝三张全息图,不同波长曝光形成的体全息光栅倾斜角相同,周期不同,控制曝光时长,使得曝光后红、绿、蓝光对应的折射率调制度为Δn红光>Δn绿光>Δn蓝光,其对应的峰值衍射效率相近。本发明能有效均衡红绿蓝光波的出射能量,避免颜色偏移。

    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4852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58016.2

    申请日:2015-02-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光学扫描装置包括绝缘基板,在绝缘基板上设置方形围堰,在方形围堰的侧面设置两组电极组;在方形围堰的内腔设置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第一液体为导电亲水溶液,第二液体为疏水溶液,第一液体位于第二液体的上方;在方形围堰的顶部设置封装基板,在封装基板的下表面覆盖参考电极,同时导电层与第一液体接触。在两组电极组上施加对参考电极不同的电位,改变围堰内表面和亲水层之间的液-固表面张力,从而改变疏水层和亲水层交界面的角度,形成二维光学扫描振镜,改变通过液体的光线的路径。本发明是一种体积小、高速、透明的扫描装置,既可以用于头戴式显示,又可以用于3D立体测距。

    一种平板探测器件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62820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263293.1

    申请日:2009-12-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探测器件,包含前基板,后基板,及气密封于前后基板之间的包含网格孔阵列的网格孔阵列板,所述的前基板包括前衬底玻璃板、在前衬底玻璃板上表面制作的第一电极组和在前衬底玻璃下表面蒸镀的薄膜,所述的后基板包括后衬底玻璃板、在后衬底玻璃板下表面制作的第二电极组和在后衬底玻璃上表面蒸镀的薄膜;在网格阵列板上涂覆有一层闪烁体材料。该探测器的结构和工艺简单,对辐射和磁场不敏感,因此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高,且成本低廉,是一种前景很好的X射线平板探测器。

    一种柔性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

    公开(公告)号:CN101847555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38418.0

    申请日:2010-03-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柔性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涉及一种荫罩式等离子体柔性显示板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厚度小于等于100微米的柔性玻璃基板以及封装在前玻璃基板、后玻璃基板之间、包含导电栅网孔的荫罩,寻址电极及扫描电极分别制作在前玻璃基板、后玻璃基板的外表面,并呈正交放置,使寻址电极、扫描电极及前、后玻璃基板形成的介质与荫罩孔的空间形成交流等离子体放电空间,产生的深紫外光激发涂覆在荫罩孔壁的荧光粉层,产生可见光,由于超薄玻璃的柔软性及金属荫罩的柔软性,上述结构构成了荫罩式等离子体柔性显示板。本发明实现了在保证等离子体显示器件制作工艺中高温的需求下,大为简化制作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

    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7392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10243409.0

    申请日:2008-1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面积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本发明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设置放电腔,所述前基板的下端设置透明介质层,前基板与透明介质层之间设置若干个平行电极,透明介质层的下端设置保护膜层;所述后基板的上端设置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上端设置三色荧光粉混合层;三色荧光粉混合层上设置衬垫阵列,放电腔的外周设置边框。本发明是针对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技术的制作难点,提出一种大面积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及制作方法,以保证放电腔体的均匀高度和支撑强度,同时不影响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

    一种等离子平板光源及其方波脉冲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15534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910030322.X

    申请日:2009-03-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平板光源及其方波脉冲驱动方法,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方波驱动模式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频率为15~60KHz的方波脉冲驱动,上升和下降沿的时间为50~300ns的快速脉冲,使得等离子体放电发生在方波顶端,并使等离子体发生饱和的频率在低频段向高频方向延伸。本发明的放电腔设置在前基板、后基板之间,前基板靠近放电腔的一侧设置透明介质层和保护膜,前基板与透明介质层和保护膜之间设置平行电极,后基板上靠近放电腔的一侧涂覆三色荧光粉的混合层。本发明目的是为改善现有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发光效率和发光亮度的特性,使等离子体平板光源在方波脉冲的顶端开始放电,提高了方波脉冲的利用率,从而改善发光效率和发光亮度。

    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7392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43409.0

    申请日:2008-12-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面积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本发明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设置放电腔,所述前基板的下端设置透明介质层,前基板与透明介质层之间设置若干个平行电极,透明介质层的下端设置保护膜层;所述后基板的上端设置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上端设置三色荧光粉混合层;三色荧光粉混合层上设置衬垫阵列,放电腔的外周设置边框。本发明是针对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支撑技术的制作难点,提出一种大面积平板光源的支撑装置及制作方法,以保证放电腔体的均匀高度和支撑强度,同时不影响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

    一种基于超构透镜的可见光通信光探测器接收器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7639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88746.1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构透镜的可见光通信光探测器接收器模组,包括各色光电探测器封装支架,在各色光电探测器封装支架上分别对称设有四个光电探测器管芯固定位置,四个光电探测器管芯分别为红光光电探测器管芯、黄光光电探测器管芯、绿光光电探测器管芯、蓝光光电探测器管芯,然后分别对应该四个光电探测器管芯贴装红光偏振不敏感超构透镜、黄光偏振不敏感超构透镜、绿光偏振不敏感超构透镜、蓝光偏振不敏感超构透镜,分别通过正负电极金属键合线与各色光电探测器封装支架的正、负电极相连。该模组不仅使得可见光通信的接收器体积变小,减小了在工业和消费电子产品中集成可见光通信接收器的难度,而且提高可见光通信接收器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