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吸收与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及制冷循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59291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22954.2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B30/62

    Abstract: 氨水吸收与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及制冷循环方法涉及一种以氨水为工质,利用中低品位热能与少量电能的复合制冷循环方法,由发生器(1)、吸收器(10)、溶液泵(12)和溶液换热器(13)构成了该制冷循环系统的低压级部分,压缩机(4)构成了该制冷循环系统的高压级部分;加热蒸汽管线由发生器(1)的蒸汽进口(1a)引入,从发生器(1)的凝结水出口(1b)引出;冷却水管线分别由分凝器冷却水进口(3a)、吸收器冷却水进口(10a)、冷凝器冷却水进口(6a)引入,分别从分凝器冷却水出口(3b)、吸收器冷却水出口(10b)、冷凝器冷却水出口(6b)引出;载冷剂管线由蒸发器(9)的载冷剂进口(9a)引入,从蒸发器(9)的载冷剂出口(9b)引出。

    氨水吸收式制冷与热泵两用系统及供冷与供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59290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22953.8

    申请日:2007-05-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Y02B30/62

    Abstract: 氨水吸收式制冷与热泵两用系统及供冷与供热方法涉及以氨水为工质,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制冷和热泵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供冷与供热方法,该系统包括发生器、精馏器、分凝器、溶液节流阀、吸收器、第一溶液换热器、第一溶液泵、贮液槽、过冷器、氨节流阀,该系统还包括再吸器、解析器、平衡液管、第二溶液换热器和第二溶液泵,其中,发生器、精馏器和分凝器串连连接,分凝器的氨气输出端通过氨气管线与再吸器的氨气输入端相连,使该装置在保证供热温度的前提下,系统内最高压力参数与制冷模式基本相同,从而在同一套氨水吸收式系统上,根据不同的季节,可以安全地实现制冷或热泵两用功能。

    节能型新风换气机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31430A

    公开(公告)日:2003-07-23

    申请号:CN03112815.7

    申请日:2003-02-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节能型新风换气机是涉及室内外空气热量交换和通风换气的装置,尤其是一种节能型的空气热交换装置,由换热器及外壳等所组成,该换气机主要由外壳、污风口纱布、污风湿帘、换热器、新风湿帘、新风口纱布所组成,换热器位于壳体的中央,在壳体上半部的换热器表面两侧,分别设有新风布帘和污风湿帘;新风口纱布的一端与新风布帘相连接,另一端接至新风进口室;污风口纱布的一端接污风湿帘,另一端接污风进口室;外壳的下半部为气体出口,其中污风出口室通过换热器(5)与污风进口室相连通,新风出口室通过换热器的另一通道与新风进口室相连通。

    提升氨水降膜式吸收性能的氨水吸收制冷机用吸收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3957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1316834.5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氨水降膜式吸收性能的氨水吸收制冷机用吸收器,包括壳体,其内设有若干降膜管,降膜管外部形成吸收液与氨气逆向流动的通路,降膜管内部形成冷却水通路,且冷却水与吸收液逆向流动;各降膜管外壁上沿吸收液流动方向间隔设有多组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产生高频震荡,将流经降膜管外壁的溶液雾化成为细小液滴并扩散到各降膜管与壳体形成的腔体中将氨气吸收;各降膜管外壁上沿吸收液流动方向设置至少一组超声波振荡器。本发明显著提高吸收器吸收效果,获得更高浓度的吸收终了溶液,减小吸收器所需要的降膜管面积,降低吸收制冷系统的循环倍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一种压缩机回油冷却的空气源热泵装置的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23256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610165120.6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政 李舒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回油冷却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室内盘管、第一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室外盘管、第二换热器、压缩机、油分离器。本发明中压缩机采用喷油的方式冷却,润滑油通过第二换热器冷却后喷入压缩机的机体中润滑轴承组,降低了压缩机本身及排气的温度,运行效率提高;本发明可以通过阀门切换实现制冷及热泵运行模式,热泵模式下的供暖热量有空气源、润滑油热量、室内制冷剂余热三个来源,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充分实现了系统节能。

    蒸汽压缩‑喷射耦合制冷循环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41115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607996.7

    申请日:2015-09-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制冷压缩机排气显热的蒸汽压缩‑喷射耦合制冷循环装置及方法,其包含的部件有压缩机、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气液分离器、蒸发器、喷射器、液体增压泵、液位控制器、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等。该循环系统利用制冷压缩机排气口出来的过热蒸汽来加热气化发生器中由增压泵送入的冷凝后的饱和液体制冷剂,产生发生压力下的饱和气体,用作引射节流后经气液分离器分离的闪蒸气体所用喷射器的工作蒸汽,由于经过节流阀节流之后产生的闪蒸气体被气液分离器分离,并由喷射器引射进入冷凝器,这样不仅避免了闪蒸气体进入蒸发器使蒸发器有限的换热面积不能得到很好利用,在相同制冷量的前提下,必然减少了压缩机的输气量,从而降低了压缩机的耗功。

    基于热源塔的集散式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8848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23147.2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李舒宏 徐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F25B30/02 F25B41/043 F25B41/062 F25B4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源塔的集散式热泵系统,该系统包括小压比分散小型水源热泵机组、小压比集中式水源热泵机组、热源塔、空气源热泵、泵、阀门。本发明系统夏季供冷时,热源塔作为高效冷却塔使用,对水环路系统中冷却水进行冷却;系统冬季供热时,热源塔与集中式水源热泵机组耦合,作为热源塔热泵系统运行,对水环路系统中水进行加热,在热源塔供热量不足时,空气源热泵机组对水环系统中水进行补充加热,加热后低温热水作为建筑物内分散的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源。本发明能够实现系统冬夏两季小压比运行,提高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同时避免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使系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基于虹吸原理的管壳卧式刮液冷凝器

    公开(公告)号:CN10415477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207074.2

    申请日:2014-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管壳卧式刮液冷凝器,包括壳体、水平冷凝管、刮液单元和接水桶;刮液单元由刮液装置、主从动磁铁、滑轮组组成。接水桶中安装有虹吸管,该装置利用虹吸管的周期性接放水原理,使得接水桶周期性上下运动,并通过滑轮组和主从动磁铁带动冷凝管外的刮液装置做周期刮液作业,刮掉冷凝管外表面的冷凝液膜、液滴和吸附的杂质,有效降低冷凝管的传热热阻,增加传热和冷凝效率。

    固体除湿预防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结霜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0289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156533.9

    申请日:2014-04-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固体除湿预防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结霜的系统及方法,其利用具有固体干燥剂涂层的换热器对湿空气中的水分进行预处理,从而抑制湿空气中水分在蒸发器表面的结霜。本发明利用固体吸附剂涂层对蒸发器进口空气进行除湿处理,从而减轻热泵热水器的结霜问题,提高热泵热水器的制热性能;当固体吸附剂吸收的水分达到限度后,利用热泵工质冷凝放出的热量使固体吸附剂中的水分脱附,此时循环空气携带脱附后的高温水汽在蒸发器表面换热凝结,蒸发器又回收利用了冷凝器内放出的热量,提高了热泵的再生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