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假体视觉的光幻视生成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0687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197192.9

    申请日:2009-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真假体视觉的光幻视生成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提供图像模块、光幻视处理模块和图像显示模块,其中:提供图像模块与光幻视处理模块相连传输外部图像信息,光幻视处理模块与图像显示模块相连传输光幻视调整图像信息;光幻视生成方法为:输入图像、图像预处理、分块并划分熵值区间、对每个熵值区间选择光幻视阵列分布并调整光幻视阵列的点缺失率、对每个光幻视点进行参数设置、图像显示。本发明光幻视点的参数设置分别考虑了形状、大小、对比度、频率和颜色因素,增加了光幻视队列的扭曲分布和光幻视点的缺失率设置,通过对图像进行熵值区间划分从而对每个区间采用不同参数设置,最终得到的仿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并可以满足多参数实验的需要。

    可植入的片型视神经微刺激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0558426C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610025215.4

    申请日:2006-03-30

    Inventor: 周传清 任秋实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可植入的片型视神经微刺激电极,包括:电极基底、微电极、电极内引线、引线基底、引线接口和电缆束。微电极分布在电极基底上并突出于电极基底的表面,在水平方向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微电极组成微电极对,所组成的微电极对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错开;电极内引线连接微电极和引线接口,并行走在电极基底的表面或层间;引线基底和电极基底直接相连;引线接口分布在引线基底的表面;电缆束是由连接引线接口和外部设备的电缆组成。本发明能有效地刺激视神经纤维,视神经纤维将刺激器产生的刺激电流传导到视皮层,使视皮层产生类似光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兴奋,从而产生光幻视,且能记录视神经纤维的电位。

    三维神经微电极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51815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710171235.7

    申请日:2007-11-29

    Abstract: 一种微机电技术领域的三维神经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以硅片作为衬底,在硅片的正面生长底层SiO2;在底层SiO2上形成金属合金层,并刻蚀出金属互连线、压焊点和接触圆点;底层SiO2正面生长顶层SiO2,并采用缓冲的HF酸溶液刻蚀顶层SiO2,暴露出压焊点和接触圆点,并采用光刻胶填充压焊点;在接触圆点的硅平面结构正面旋涂SU-8胶,并通过光刻与刻蚀工艺,形成圆柱形孔,用光刻胶填充压焊点;在圆柱形孔中电镀生长金属,形成金属圆柱,采用显影方式去除压焊点中的光刻胶,暴露压焊点;进行清洗得到三维多通道微电极阵列。本发明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微电极的高度可控性及各通道一致性。

    可植入的视觉假体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0767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610119252.1

    申请日:2006-12-07

    Inventor: 任秋实 周传清

    Abstract: 一种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的可植入的视觉假体。本发明包括:可植入眼眶内的微摄像义眼和针式微电极阵列。所述可植入眼眶内的微摄像义眼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或充电装置,微光学透镜组,光电转换器件,信号处理与转换单元,义眼座,义眼片。太阳能电池板或充电装置、微光学透镜组、光电转换器件和信号处理与转换单元封装成义眼座,信号转换与处理单元置于义眼座外;微摄像义眼植入眼眶内。所述针式微电极阵列包含基底,微电极,内导线,接口座,固定孔,导线和固定板。固定板固定于颅骨上,微电极通过颅骨上的钻孔进入视皮层。视觉电信号通过经皮导线传导到微电极阵列。本发明有利于视野空间的定位,能提高视觉假体的空间分辨率,使视觉假体更加有效。

    基于视盘微电极阵列的视觉假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96583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810201920.4

    申请日:2008-10-30

    Abstract: 一种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的基于视盘微电极阵列的视觉假体装置,包括:微电极阵列基底、微电极阵列、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视网膜钉,其中,微电极阵列基底的两端各设一个视网膜钉过孔,中间位置设有18个电极过孔,视网膜钉穿过视网膜钉过孔将微电机阵列基底固定在视网膜的视盘上,微电极阵列由18根电极丝组成,18根电极丝固定于微电极阵列基底中央的电极过孔中,电极丝的一端通过电极导线与体外相连,盖板覆盖于微电极阵列基底的电极过孔上方,以固定微电极阵列。本发明应用于产生人工视觉,是帮助视网膜失明患者重新获得光明和视觉的医用装置。

    植入式可编程神经刺激器

    公开(公告)号:CN100434126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10025658.3

    申请日:2006-04-13

    Abstract: 一种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的植入式可编程神经刺激器,包括:通信部分、处理控制部分和电极驱动部分,通信部分通过无线射频方式与体外控制部件相连,其后连接处理控制部分,处理控制部分后连接电极驱动部分以驱动电极阵列,通信部分对通过无线射频方式传入的能量和信息进行处理,处理控制部分使用FPGA实现对传入信息的解码、信息分配与传送控制、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以及电源的控制,电极驱动部分使用模拟电路产生微电流或电压,并多次级连放大,以满足不同刺激所需的条件,同时还实现电荷累积消除的功能。本发明应用于产生人工听觉、视觉,缓解帕金森症与抑郁症的病状,减轻病人的痛感,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基于波前像差的视觉光学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248981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35550.1

    申请日:2008-04-03

    Abstract: 一种医用光学技术领域的基于波前像差的视觉光学分析系统,本发明中:第一分光镜位于光阑和角膜之间,泼拉西多氏盘的出射光经过第二分光镜和第三分光镜投射至角膜表面,角膜出射的光经由第四分光镜反射到角膜地形图成像系统,角膜地形图成像物镜位于第一口匹配系统和监视CCD之间,散光补偿系统位于第一口径匹配系统和光棱镜之间,分光棱镜出射的一部分光反射经过第二口径匹配系统后一部分到达目标物,另一部分照射到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分光棱镜出射的一部分传输到变形镜,第五分光镜与目标物之间设有目标物成像物镜,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和变形镜均和计算机相连。本发明既得到人眼像差和角膜面形的数据,又能对人眼像差进行矫正。

    对比度增强剂雾化吸入肺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64627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610027983.3

    申请日:2006-06-22

    Abstract: 一种生命工程技术领域的对比度增强剂雾化吸入肺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具体为:将水溶性的核磁共振对比度增强剂与生理盐水混合制备成核磁共振对比度增强剂混合溶液;在核磁共振对比度增强剂混合溶液中加入甘露醇进行改性;将核磁共振对比度增强剂混合溶液的PH值调整到与人体体液PH值相适应;加热核磁共振对比度增强剂混合溶液;雾化核磁共振对比度增强剂混合溶液,得到核磁共振对比度增强剂混合溶液微粒;将核磁共振对比度增强剂混合溶液微粒经过呼吸面罩系统被吸入人体肺部,对肺部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本发明提高肺部的核磁共振信号,获得清晰的肺部核磁共振图像。利用现有临床应用的核磁共振设备即可实现肺部核磁共振成像。

    可植入的片型视神经微刺激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820799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25215.4

    申请日:2006-03-30

    Inventor: 周传清 任秋实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可植入的片型视神经微刺激电极,包括:电极基底、微电极、电极内引线、引线基底、引线接口和电缆束。微电极分布在电极基底上并突出于电极基底的表面,在水平方向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微电极组成微电极对,所组成的微电极对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错开;电极内引线连接微电极和引线接口,并行走在电极基底的表面或层间;引线基底和电极基底直接相连;引线接口分布在引线基底的表面;电缆束是由连接引线接口和外部设备的电缆组成。本发明能有效地刺激视神经纤维,视神经纤维将刺激器产生的刺激电流传导到视皮层,使视皮层产生类似光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兴奋,从而产生光幻视,且能记录视神经纤维的电位。

    皮肤血管病变的三维成像及智能化治疗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806757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510111514.5

    申请日:2005-12-15

    Inventor: 马晶波 任秋实

    Abstract: 一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的皮肤血管病变的三维成像及智能化治疗系统。本发明包括:用于将激光射入皮肤组织的光纤、将皮肤组织反射/折射的激光传入光感器的光纤、近红外线光感器/电荷耦合器件、多普勒/相干信号处理器、计算机实时检测控制系统工作站、激光参数控制器、激光器。激光器为805nm红外激光器。本发明利用吲哚菁绿对红外激光的选择性吸收,生物组织对该波长吸收很少,达到对血管的选择性损伤。805-810nm激光较之目前普遍使用的595nm激光波长更长,穿透深度更深,对于较深层的血管有更好的疗效,通过智能化的血管性皮损治疗探头,自动选择最佳激光参数,避免了凭经验治疗的人为误差,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紫癜,减少反复治疗的次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