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03586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480019717.5
申请日:2004-08-3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G51/42 , C01P2002/50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终止电压大于或等于4.3V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含有钴酸锂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含有石墨材料的负极和含有碳酸亚乙酯作为溶剂的非水电解质溶液,该电池的特征在于使用通过烘烤锂盐、四氧化三钴(Co3O4)和锆化合物的混合物而获得并且在其颗粒表面粘附有锆化合物的钴酸锂作为正极活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156259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680011034.4
申请日:2006-0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87 , H01M2300/0082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降低电池特性、能够抑制隔膜的热收缩并能够使用更薄的隔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聚合物,该聚合物用于使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配置在它们之间的隔膜粘合,其特征在于,包括:(A)具有阳离子聚合性的单体单元;(B)赋予相对于电解液的亲和性的单体单元;(C)赋予相对于电解液的难溶性的单体单元;和(D)含有阴离子性和非离子性的亲水基的单体单元。该聚合物通过利用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的自由基聚合得到,对碳酸亚乙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混合溶剂[EC∶DEC=5∶5(重量比)]的溶出率在10重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0367545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510066406.0
申请日:2005-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由吸储·释放锂的活性物质构成的颗粒配置在集电体上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颗粒(2)以其底面部埋入在集电体(1)的表面形成的凹部(1a)中的状态直接与所述集电体(1)的表面接合,并且,在由与集电体(1)的表面直接接合的活性物质颗粒(2)构成的第一颗粒层上,也可以设置第二颗粒层。
-
公开(公告)号:CN100361330C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98802118.8
申请日:1998-01-12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密封碱性蓄电池,采用包括固溶体元素Mn的NiOOH作为正电极活性材料,γ比率为65-100%。一种密封碱性蓄电池,采用包括以稀土元素或稀土化合物作添加剂或涂层的NiOOH作为正电极活性材料,以稀土元素测算,其所占的比率为0.05至5重量%。一种密封碱性蓄电池,它的正电极活性材料NiOOH的X射线衍射图样的晶面(003)内的尖峰半宽为0.8°以上。长期充电-放电循环电池内的压力不会大量增加,因而电解质难以泄漏。
-
公开(公告)号:CN1934733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80009615.X
申请日:2005-03-0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充电终止电压达到4.3V以上而不伴有充放电循环特性和热稳定性的下降、由此能够提高充放电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将在LiCoO2中至少含有Zr和Mg两者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A、和具有层状结构并至少含有Mn和Ni两者作为过渡金属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B混合,作为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771619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480003421.4
申请日:2004-01-19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正极活性物质是含有Li和Co、且具有层状结构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且还含有元素周期表IVA族元素和IIA族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762066A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480007289.4
申请日:2004-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0402 , H01M4/0421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9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性电解液二次电池,该电池抑制了电解液的分解,显示出了高充放电效率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性能。该二次电池包括集电器和通过CVD、溅射、蒸汽沉积、火焰喷镀或电镀沉积在集电器上的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活性物质薄膜。该活性物质被形成在厚度方向上的裂缝分割成柱状。该二次电池包括由底部附着在集电器上的柱状部分构成的负极、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的正极和由非水性溶剂及溶解在该溶剂中的锂盐所构成的电解液。电解液包括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X代表具有1~3个氟原子的全氟烃基或碳原子,2n个X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241278C
公开(公告)日:2006-02-08
申请号:CN01807177.5
申请日:2001-03-1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26 , H01M10/052 , Y10T29/49115
Abstract: 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包含能够与锂成合金的活性材料微粒。不会与锂成合金的金属元素通过扩散分布到活性材料微粒中。
-
公开(公告)号:CN1645649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07068.3
申请日:2001-04-2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具有高的放电能力和优异循环特性,其特征包括含有与锂不能熔合的层,含有与锂能熔合的层,和插在所述层之间并含有这些金属的混合层。
-
公开(公告)号:CN1641911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510007067.9
申请日:2001-04-2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具有高的放电能力和优异循环特性,其特征包括含有与锂不能熔合的层,含有与锂能熔合的层,和插在所述层之间并含有这些金属的混合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