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34733A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580009615.X

    申请日:2005-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充电终止电压达到4.3V以上而不伴有充放电循环特性和热稳定性的下降、由此能够提高充放电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将在LiCoO2中至少含有Zr和Mg两者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A、和具有层状结构并至少含有Mn和Ni两者作为过渡金属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B混合,作为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使用。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71987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710199353.9

    申请日:2007-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充电状态下保存在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含有较多镍的含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防止该正极活性物质与非水电解液反应进而发生电池膨胀,并同时抑制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降低。其是一种具备由具有层状结构的含锂金属复合氧化物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11)、负极(12)和在非水系溶剂中溶解电解质的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使用在所述含锂金属复合氧化物中除了锂之外的金属中含有镍50摩尔%以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并同时在0.1~2体积%的范围内向所述非水电解液中添加环状醚。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1783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80009615.X

    申请日:2005-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充电终止电压达到4.3V以上而不伴有充放电循环特性和热稳定性的下降、由此能够提高充放电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将在LiCoO2中至少含有Zr和Mg两者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A、和具有层状结构并至少含有Mn和Ni两者作为过渡金属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B混合,作为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