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天线及天线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12038758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011010071.1

    申请日:2020-09-23

    Inventor: 蒋克勇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天线的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天线及天线阵列。本申请所提供的超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辐射振子板、低频寄生辐射板和高频寄生辐射板;所设辐射振子板位于所述低频寄生辐射板和高频寄生辐射板之间;所述辐射振子板包括:介质板、两个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偶极子和馈电线路;其中,所述偶极子设于所述介质板一侧面,所述馈电线路设于所述介质板另一侧面且与所述偶极子电性连接;所述低频寄生辐射板和高频寄生辐射板分别设置有感应低频电磁波和高频电磁波的金属线路。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能够根据简单的结构,实现超宽频的辐射功能。

    基于混合辐射模式的滤波圆极化天线、天线阵列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399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95091.1

    申请日:2024-0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辐射模式的滤波圆极化天线、天线阵列及通信设备,其中天线包括:辐射缝隙,作为第一辐射体,产生基于缝隙的圆极化辐射模式;辐射贴片,作为第二辐射体,产生基于贴片的圆极化辐射模式;L形状微带馈电线,用于激励辐射缝隙产生圆极化辐射;反射地面。该天线将毫米波辐射缝隙和辐射贴片相结合激发混合辐射模式。辐射缝隙和辐射贴片产生独立的圆极化辐射模式,从而拓宽天线的轴比带宽。滤波结构集成在辐射缝隙和辐射贴片上,以激发相应的带阻谐振模式。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混合辐射模式的滤波圆极化天线(阵列)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阵列的体积较小,具有较宽的工作带宽和良好的滤波性能。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

    一种宽带天线单元、相控阵天线、方法及通信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137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34311.8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带天线单元、相控阵天线、方法及通信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天线单元包括:短路贴片,设置在第一平面上,包括辐射贴片,所述辐射贴片的中部刻蚀有缝隙,在所述辐射贴片的边缘设置有短路单元;金属地板,设置在第二平面上;馈电探针,设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用于对所述辐射贴片进行激励,以同时激励起TM1/2,1模式或TM1,1/2模式,以及多个缝隙谐振模式。本发明利用了短路贴片的TM1/2,1模式和多谐振缝隙模式,TM1/2,1模式交叉极化水平相比传统短路贴片模式较低,缝隙模式具有宽波束特性,实现了宽带性能。另外,本发明在不引入额外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在宽频带范围内具有宽扫描角度的天线阵列。

    天线散热结构及相控阵天线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807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95269.8

    申请日:2023-08-28

    Inventor: 刘兴现 莫其画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散热结构及相控阵天线。天线散热结构包括印制板以及冷却机构,其中印制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础层以及导热层,导热层背离基础层一侧设有相邻近设置的电子元件以及裸露散热面,导热层对应裸露散热面的区域设有导热过孔,导热过孔中填充有导热材料。冷却机构连接于电子元件背离印制板的一侧,并且冷却机构与裸露散热面连接。上述天线散热结构及相控阵天线能同时对电子元件的两侧进行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反射面天线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44901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782143.5

    申请日:2019-08-23

    Inventor: 苏道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反射面天线,包括:反射面,由网状结构构成,呈伞面状,包括多个第一反射部以及多个第二反射部,第一反射部与第二反射部交替设置,且第一反射部的硬度大于第二反射部的硬度。多个支撑棱,用于支撑反射面,每个支撑棱均贴附在一个第一反射部内。在本申请的反射面天线中,反射面呈伞面状且由网状结构构成,相对于传统的固面金属反射面,有效降低了天线重量,使得天线便于携带。同时,本申请还设置第一反射部的硬度大于第二反射部的硬度。此时,第一反射部的硬度较大,可以有效减小了反射面因所受风阻而引起的形变。第二反射部的硬度较小,可以减小反射面在受折叠时带来的增益衰减。

    双极化近场测量探头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61218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508524.X

    申请日:2018-05-24

    Inventor: 苏道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极化近场测量探头,包括第一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以及金属隔离条;第一天线单元、第二天线单元均包括:介质基板;辐射单元,辐射单元上开设有指数型槽及过渡槽,指数型槽、过渡槽均设置在辐射单元的中部,指数型槽与过渡槽相通;馈电单元,馈电单元设置在第二板面上;金属过孔,金属过孔贯穿于介质基板,并电连接辐射单元及馈电单元;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卡合连接;金属隔离条设置在第一天线单元或第二天线单元的介质基板的第二板面上、且金属隔离条处于第一天线单元的馈电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的馈电单元之间,本发明由于引入了金属隔离条改善了传统探头交叉极化电平过大的问题,同时也改善了传统探头隔离度差的问题。

    天线近场测试装置和方法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9003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710547082.5

    申请日:2017-07-06

    Inventor: 苏道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线近场测试装置和方法,装置用于测试天线,包括:多探头阵列、前端处理模块、驱动机构、同步模块以及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多探头阵列包括若干探头,且各探头呈一直线排列设置,前端处理模块分别与各探头电连接;驱动机构与多探头阵列驱动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多探头阵列沿垂直于直线的方向运动,同步模块与驱动机构电连接;同步模块还与信号采集处理模块电连接,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分别与多探头阵列以及天线电连接。多探头阵列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遍历天线的近场区域,通过多探头阵列的多个探头同时或分时对天线进行检测,使得检测能够快速覆盖天线的近场区域,能够有效提高对天线检测效率。

    一种耦合折叠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9768358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10138389.9

    申请日:2019-02-25

    Inventor: 苏道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折叠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包括纵向堆叠的第一金属层、第一介质基片层、第二金属层、第二介质基片层和第三金属层,第一介质基片层、第二金属层及第二介质基片层设有贯通上下的U型排列的多个金属过孔,第一和第二介质基片层在U型开口对侧设置一字型分布金属过孔。第二金属层在U型过孔内设置有垂直于U型底部的第一缝隙,其一侧边沿与第一和第二介质基片层的一字型过孔间形成第二缝隙,第一和第二缝隙实现谐振腔交叉耦合及上下层能量耦合,通过调节第一缝隙长度来调节滤波器传输零点在通带左右侧的位置。本发明采用双层耦合结构的折叠集成波导谐振腔实现滤波器小型化;通过引入和调节交叉耦合结构使滤波器传输零点的位置可控。

    反射面天线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44901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82143.5

    申请日:2019-08-23

    Inventor: 苏道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反射面天线,包括:反射面,由网状结构构成,呈伞面状,包括多个第一反射部以及多个第二反射部,第一反射部与第二反射部交替设置,且第一反射部的硬度大于第二反射部的硬度。多个支撑棱,用于支撑反射面,每个支撑棱均贴附在一个第一反射部内。在本申请的反射面天线中,反射面呈伞面状且由网状结构构成,相对于传统的固面金属反射面,有效降低了天线重量,使得天线便于携带。同时,本申请还设置第一反射部的硬度大于第二反射部的硬度。此时,第一反射部的硬度较大,可以有效减小了反射面因所受风阻而引起的形变。第二反射部的硬度较小,可以减小反射面在受折叠时带来的增益衰减。

    一种传输零点可控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9768357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38397.3

    申请日:2019-02-25

    Inventor: 苏道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传输零点可控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包括纵向依次堆叠的第一金属层、第一介质基片层、第二金属层、第二介质基片层以及第三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包括并排间隔地设置的输入侧矩形板和输出侧矩形板,输入侧矩形板与输出侧矩形板之间形成耦合缝隙,在耦合缝隙的预定位置设置有调节器件。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零点可控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在小型化的四重折叠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上设计可调结构,可以调节传输零点在通带的左右位置,进一步增加可调滤波器的抗干扰的灵活性,并且在保证滤波器可调的同时实现滤波器小型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