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7307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94244.9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安伊艾姆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Q1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射型双频极化不敏感转换表面,涉及雷达抗干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谐振层,包括第一金属贴片单元,第一金属贴片单元至少包括正交排布的两个第一金属贴片,第一金属贴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介质层,位于第一谐振层的一侧;金属地板层,位于第一介质层背离第一谐振层的一侧;第二介质层,位于金属地板层背离第一谐振层的一侧;第二谐振层,位于第二介质层背离第一谐振层的一侧,且第一谐振层与第二谐振层对应设置;第二谐振层包括第二金属贴片单元,第二金属贴片单元至少包括正交排布的两个第二金属贴片,第二金属贴片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第一金属贴片与第二金属贴片电连接。本申请能够实现双频段极化不敏感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53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552413.0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小型化的角度不敏感的超材料吸波器,包括:若干连续周期性排列的超材料单元,超材料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顶层谐振层、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金属底板层,顶层谐振层包括第一金属贴片单元、薄膜电阻和4个第二金属贴片单元,第一金属贴片单元包括4个大小相等的扇环贴片,薄膜电阻包括4个大小相等的扇环薄膜电阻,第二金属贴片单元与扇环贴片一一对应连接,第一介质层内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金属化通孔。本发明的超小型化的角度不敏感的超材料吸波器,利用折叠形金属条带与通孔结合的设计,做到超小型化,从而抑制栅瓣的出现,降低斜入射下的双站RCS,大大提高斜入射隐身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525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594897.5
申请日:2021-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小型化的2.5D宽带吸波器,包括若干连续周期性排列的超材料单元,超材料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顶层谐振层、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金属底板层,顶层谐振层包括第一金属贴片单元、薄膜电阻和4个第二金属贴片单元,第一介质层的底部设置有4个第三金属贴片单元,每一个第三金属贴片单元通过金属化通孔与第二金属贴片单元对应连接。本发明的2.5D宽带吸波器,采用石墨烯薄膜代替集总电阻,便于平面集成化和批量化生产,利用折叠形金属条带与通孔结合的设计,做到结构超小型化,周期仅0.045λL,抑制了栅瓣的出现,降低斜入射下的双站RCS,提高了斜入射下的隐身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90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61163.4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水平全向频率扫描天线,旨在实现天线的水平全向波束扫描辐射特性,包括介质板、馈电单元、模式转换单元、高频辐射单元和低频辐射单元;馈电单元包括印制在介质板上下表面的金属导带和地板;模式转换单元包括印制在介质板上下表面的渐变金属导带和地板;高频辐射单元包括印制在介质板上下表面的旋转对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人工表面等离激元采用两侧边蚀刻周期性排布且相互交错的n个等宽矩形槽的微带结构,每个侧边蚀刻的槽深从中点到两端逐渐减小;低频辐射单元包括介质板上下表面分别印制的渐变微带线。本发明实现了频率扫描天线的水平全向波束扫描,易于实现平面化集成,可用于雷达等无线通信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444874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680260.0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毫米波方向图可重构天线,主要解决现有毫米波频段天线尺寸小,难以实现天线方向图可重构的问题。其由馈电结构(1)、介质板(2)和辐射贴片(3)构成。馈电结构包括功分器(11)和两个单元控制器(12),功分器包括中心导带(112),每个单元控制器由石墨烯贴片(121)和矩形金属片(122)组成,辐射贴片设有两个改进型的辐射单元(31)和两条条形缝隙(32)。馈电结构和辐射贴片通过中间介质板上的金属过孔(21,22)连接。石墨烯贴片与中心导带、矩形金属片和外置电压构成了石墨烯调控结构。通过调节外置电压使得石墨烯电阻率发生变化,实现天线方向图的调控。可用于毫米波频段通信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892310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01747.5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P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耦合度可控的柔性微波定向耦合器,主要解决现有耦合器无法实现柔性及耦合度调控不简便的问题。其包括柔性的介质板(6)及刻蚀在介质板上的导体层(5),该导体层包括馈电结构(51)、模式转换结构(52)、连接结构(53)和耦合结构(54);介质板采用柔性介质材料,作为耦合器的衬底,以实现柔性特性;模式转换结构,用以完成传输模式的转换,实现更好的阻抗匹配;连接结构由一对弯曲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构成,以避免电磁能量的传输对金属地板的依赖;耦合结构由一对相互平行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构成,用以实现平行耦合。本发明提高了耦合器的耦合度,实现了耦合度的灵活调控,可用于射频微波电路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40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801738.6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1P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功分器,主要解决现有功分器无法实现柔性的问题。其包括前半部分(5)、后半部分(6),且这两部分相对于中线(7)对称,每部分包括传输线层(1)、柔性介质层(2),传输线层刻蚀在介质层的上表面,其形状为“人”字形,并设有一个输入端口(8)和两个输出端口(9,10),每个端口设有两个瓣形薄膜(4);其中传输线层采用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以避免电磁能量的传输对金属地板的依赖,实现功分器的柔性;介质层上表面印制有高电阻性的导电薄膜(3),用以提高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二输出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实现柔性。本发明在保证功分器高隔离度的前提下实现功分器的可弯折性,可用于射频微波电路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0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92833.X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有耗超表面和AMC结构的低RCS F‑P谐振腔天线,包括:位于上部的吸收型部分反射表面结构和位于下部的馈源天线结构;吸收型部分反射表面结构包括有耗超表面层、金属贴片共地层和金属贴片AMC1层,三者之间用第一和第二介质基板层间隔开;馈源天线结构包括天线贴片层、金属地板层、同轴结构和第三介质基板层,天线贴片层与金属地板层相对设置在第三介质基板层之上,同轴结构连接在天线贴片层与金属地板层之间。本发明采用对PRS结构单元两端口的吸波及反射性能进行分析的方法,简化了低RCS、高方向性以及高增益F‑P天线一体化设计的过程,同时有效降低了天线整体剖面,更容易与其他射频器件集成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1470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577196.5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安伊艾姆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射型频率选择极化转换超表面,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顶层谐振层、中间层和底层微带层,且每层均包括若干个贴片单元;其中,顶层谐振层与中间层之间设有第一介质基板和第一金属底板,中间层与底层微带层之间设有第二金属底板和第二介质基板;顶层谐振层的每个贴片单元均包括一微带贴片天线;底层微带层的每个贴片单元均包括一微带滤波器,微带滤波器与微带贴片天线连接。本发明通过将“天线‑滤波‑天线”形式的极化旋转超表面采用微带贴片天线与微带滤波器结合的平面电路级结构实现,减小了传统频率选择表面介质层厚度的限制,提高了带通选择性,同时有效降低了整体剖面,更容易与其他射频器件集成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90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0861163.4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水平全向频率扫描天线,旨在实现天线的水平全向波束扫描辐射特性,包括介质板、馈电单元、模式转换单元、高频辐射单元和低频辐射单元;馈电单元包括印制在介质板上下表面的金属导带和地板;模式转换单元包括印制在介质板上下表面的渐变金属导带和地板;高频辐射单元包括印制在介质板上下表面的旋转对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人工表面等离激元采用两侧边蚀刻周期性排布且相互交错的n个等宽矩形槽的微带结构,每个侧边蚀刻的槽深从中点到两端逐渐减小;低频辐射单元包括介质板上下表面分别印制的渐变微带线。本发明实现了频率扫描天线的水平全向波束扫描,易于实现平面化集成,可用于雷达等无线通信系统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