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55311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0432570.3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力系统即插即用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利用仿真估计方法离线估计子系统的LIOS属性,其中,LIOS属性包括局部稳定域以及渐近增益;通过基于邻接矩阵法的分布式信息采集算法,获取全部子系统的LIOS属性信息,利用稳定性准则判断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退出提供接口条件。利用解耦的思想分析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灵活性和快速性,为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即插即用”提供指导,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本发明利用稳定性准则判断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311391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20889.9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多目标能量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求解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预设优化模型,确定系统能量分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最大化脉冲负载总效能、舰船最大续航时长与航行速度的加权和;根据系统能量分配方案,调控发电功率分配至加速、克服阻力以及脉冲负载工作部分的功率值,对各脉冲负载并联的设备级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实现兼顾多个运行目标的能量调控。本发明中对各脉冲负载并联的设备级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实现兼顾多个运行目标的能量调控,达到整体性能最优的系统能量调控,有效提升舰船生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35051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39167.8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故障电流分析的柔性直流电网建模方法,首先采用算子法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站进行建模,获得其输入输出特性;根据MMC换流站输入输出关系,建立基于MMC的柔性直流电网模型,分析该柔性直流电网的两极间短路故障电流。本发明通过采用算子法对MMC换流站进行辨识和建模,省略了对于换流站内部动态特性的复杂分析,计算简便。所提出的故障电流算法适合于不同直流电网结构,电网结构变化时,本发明修改量较少,同时,本发明也适用于直流电网多处故障,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9383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87267.3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混联电力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压稳定紧急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通过将SE模块嵌入CNN网络中,构建了SE‑CNN模型,采集故障发生后系统的关键电气参数值及控制措施量作为样本输入特征,以电压稳定裕度作为输出标签,构建电压稳定样本集合,将所构建的电压稳定样本集合输入SE‑CNN模型内训练确定模型结构和参数,生成电网电压稳定评估模型,直观建模了各个特征通道之间的相关性,并最终提取与电压稳定性水平相关的关键特征,所提模型相比于传统人工智能模型具有更好的回归预测效果和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53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07068.2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暂态过电压评估及抑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暂态过电压评估及抑制策略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综合深度卷积网络LeNet在动态特征提取、SE模块在减少特征丢失方面的优势,建立融合LeNet网络和SE模块的暂态过电压幅值预测模型。模型回归预测性能相对较好,能充分挖掘响应特征和过电压水平的映射关系,与其他经典网络对比预测精度更高。本发明分析调相机接入容量对送端交流母线电压的影响,结合过电压幅值预测结果、系统安全稳定要求和经济性原则,提出简化的调相机容量选取原则,为电力系统调压资源的规划与配置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39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97850.5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nventor: 李凡 , 刘栋 , 秦博宇 , 王智冬 , 孙珂 , 王丹 , 薛雅玮 , 张哲 , 李梦骄 , 于昊洋 , 刘忠健 , 梁涵卿 , 张逸兴 , 张柯欣 , 秦继朔 , 谢宇峥 , 游沛羽 , 陶太堃 , 章程 , 蒋诗谣 , 司远 , 郭国栋 , 胡天宇
IPC: G06F18/243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方面专门适用于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决策树的电力系统薄弱支路辨识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电气量样本数据、电网拓扑结构样本数据、支路薄弱程度样本标签数据,采用基于信息增益的决策树框架,训练电力系统薄弱支路辨识模型;通过电力系统薄弱支路辨识模型得到电网支路开断状态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排序。本发明构建基于信息增益决策树算法的电力系统薄弱支路辨识模型,使得数据分析过程透明、可解释,能够得到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后输入特征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得到电力系统支路的薄弱程度排序,为针对性保护提供指导,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0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0913.4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28 , H02J3/32 , H02J15/00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F17/10 , G06N3/092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DPG的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包括在考虑电网运行特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电氢多时间尺度耦合的基础上,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综合考虑电储能、氢储能运行成本、电网运行成本等指标,提出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DDPG算法,求解无模型的自适应优化问题,从而得到系统优化调度方案。在电网、氢网、储能、新能源、负荷之间实现能量的有机协调流动,为提高电氢耦合系统运行效益、解决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推动电氢综合能源耦合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76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59353.3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刘栋 , 李凡 , 王丹 , 秦博宇 , 孙珂 , 辛蜀骏 , 曹阳 , 陈天一 , 黄阮明 , 王玮 , 韩晓男 , 于昊洋 , 刘忠健 , 梁涵卿 , 张柯欣 , 秦继朔 , 王晓晖 , 李灏恩 , 游沛羽 , 陶太堃 , 章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网规划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建立包含规划层和优化运行层的双层源网规划模型,构建多目标函数,分两阶段分别进行网架规划、电源及储能规划;在优化运行层考虑系统功率平衡运行约束,求解单日运行成本并返回规划层;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双层源网规划模型,基于规划层的模型得到网架、电源及储能的位置及容量,优化运行层的模型以系统经济性为优化目标,通过多场景仿真计算,优化受端电网运行成本,并将结果传递给规划层,通过规划层和优化运行层的信息迭代交互,求解得到源网协同规划最优方案,实现新能源接入场景下系统充裕性及暂态稳定水平提升。本发明能够实现新能源接入场景下系统充裕性及暂态稳定水平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922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91593.0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成都精智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导技术的超长距离氢电混合输送集成系统,包括外部电网接入系统、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变压转换系统、超导能源管道系统、转换变压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氢气液化系统、液氢冷能回收系统、氢气发电系统、液氮供给系统和液氮冷能回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制氢储能、液氢高密度传输、零电阻超导输电等功能,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输送与储能问题,符合未来碳中和的社会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947401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1526140.7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一种对双馈风场接入电网友好性的量化评估方法,基于输入‑状态稳定的等价定义形式积分‑积分估计,采用仿真的方法预先估计子系统的局部输入‑状态稳定/局部输入‑输出稳定属性,其中局部输入‑状态稳定/局部输入‑输出稳定属性包括最大输入积分能量、局部稳定域、和渐近增益,渐近增益采用分段线性形式进行估计;根据互联系统稳定性量化评估判据,计算获取和双馈风场互联后电力系统的小增益条件和局部稳定极限,量化评估双馈风场接入对电网的友好性。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正确性。通过本发明的对双馈风场接入电网友好性的量化评估方法,能够研究双馈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短期电压定量稳定性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