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7082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247399.8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动脉创伤止血材料与器械封堵性能的测试装置及其评价方法。测试装置通过采用调节压力与流速,能定量控制并模拟人类不同部位血管出血和不同程度创口出血的情况,对止血材料的封堵压力与最大封堵压力、止血材料使用质量,止血材料封堵效率、形成封堵时间、维持封堵时间等,作出定性、定量地评估,进行科学的测试与评价,评价内容符合临床医学、急救医学中对于止血材料的要求,为止血材料封堵性能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可靠而又实用的方法,也为开发具有封堵性能的止血材料提供依据。本发明采用体外压力测试的方法,在保证了评价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461941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510976780.8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J3/075 , C08L3/02 , C08L77/04 , C08K3/32 , C08K3/16 , C08K3/30 , A61L31/04 , A61L31/06 , A61L31/02 , A61L3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固化高强度大分子胶的制备方法,将淀粉或聚谷氨酸生物大分子溶解到水或者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形成可流动的胶体,添加磷酸钙盐粉末,搅拌均匀至形成粘稠状,即得目标产物。该方法工艺简单,没有设备和技术要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且生物大分子都具有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环保无害,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胶体,兼具黏性、注射性和生物降解性,并且在液体中也不易溃散,使其具备自固化性和高强度等性能,可用于承重和非承重条件下的多种裂纹、缺损的填充、修复,以及医学上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填充、修复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09652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663865.4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生物功能的医用复合凝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以交联的可降解水凝胶为基材,复合医用可降解金属和/或合金颗粒,通过凝胶基材和可降解金属颗粒的成分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和力学性能。植入作用部位后,复合凝胶接触体液后可吸收体液,其表面和内部的可降解金属/合金颗粒与体液发生反应而降解,释放生物功能性离子,逐渐形成多孔结构,引导新生组织长入;同时,所释放的生物功能性离子可发挥抗感染、抗癌、血管化、促进周围组织再生的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材料可大幅提高组织再生效果,同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快速成型性,可用于多种组织缺损修复、感染和脓毒症治疗及癌症治疗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56581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41223.2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4B35/584 , C04B35/626 , C04B41/85 , A61L27/10 , A61L27/54 , A61L31/16 , A61L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584 , A61L27/10 , A61L27/54 , A61L31/026 , A61L31/16 , A61L2300/104 , C04B35/62605 , C04B41/5018 , C04B41/85 , C04B2111/00025 , C04B2111/20 , C04B41/5009 , C04B41/5012 , C04B41/5014 , C04B41/50 , C04B41/45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节氮化硅陶瓷生物活性和抑菌性能的方法及其应用,将氮化硅陶瓷洗净自然干燥,配制氢氟酸、双氧水水溶液或两者的混合水溶液作为酸性氧化电解质溶液,将氮化硅陶瓷静置于酸性氧化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洗净烘干;也可以先向酸性氧化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金属离子盐水溶液配制成金属离子辅助酸性氧化电解质溶液,再将氮化硅陶瓷静置其中反应。本发明采用无痕处理工艺,在不改变氮化硅陶瓷表面形貌的情况下调节氮化硅陶瓷的生物活性及抑菌性能,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条件易于控制、成本低、节省能源等优点,改性后的氮化硅陶瓷可用做生物亲和或生物排斥表界面,抑菌或抗菌表界面,以及医用植入材料和替代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288845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552990.X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多孔纤维支架、制备方法及应用。将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脂)溶解在氯仿和丙酮的混合液中,聚合物浓度为6wt%~12wt%,制得纺丝原液,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在锡纸上收集得到纤维膜,再用玻璃棒卷取纤维膜,经烘干、乙醇冲洗后从玻璃棒上取下,得到一种三维可扩张的多孔纤维支架。本发明制备得到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弹性性能,将其作为球囊,在手术治疗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时,能有效解决骨水泥渗漏和磷酸钙骨水泥在100%湿度下容易溃散的问题,对于减少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风险和磷酸钙骨水泥的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758058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105103.9
申请日:2015-03-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A61B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细胞机械应力形变脉冲激光同步显微成像观测装置,包括一发生装置、一显微成像系统、一控制系统和一数据分析系统,血细胞放置于所述发生装置中,所述发生装置上开设有观测间隙,所述显微成像系统位于所述发生装置靠近所述观测间隙的一侧,所述发生装置、所述显微成像系统和所述数据分析系统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联通。通过发生装置产生剪切场,使血细胞发生变形。控制系统控制发射装置血液介质的注入和剪切场的产生,控制显微成像系统对被标记的血细胞进行图像捕捉,控制数据分析系统实时自动提取红细胞变形参数,并进行数据、图像的分析和处理。操作简单,而且灵敏度高,观测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66279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157688.7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大鼠大动脉损伤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在止血材料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将大鼠固定后暴露单侧腹股沟并进行备皮处理;在一侧髂外动脉垂直腹股沟处切口,逐层钝性分离或不分离皮下筋膜、肌间结缔组织,充分暴露并分离大动脉;为防止损伤处后动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打开股动脉鞘膜,将大鼠置于37℃热台15min,使大鼠体温维持于正常水平,并完全离断暴露的大动脉,得到大鼠大动脉损伤出血动物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价止血材料效果,评价体系包括:前10s出血量,前10s出血量与体重比,总出血量,总出血量与体重比,止血时间,止血材料效率等。该模型与评价体系,可为止血产品的开发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625993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781395.7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骨水泥及其制备方法。将合金颗粒与PMMA粉体均匀混合,再与MMA单体混合,经自固化得到一种骨水泥。由于添加了具有抗菌性能的生物相容性合金颗粒,通过表面电荷效应或释放杀菌金属离子发挥明显的抗菌效果,具有明显广谱抗菌效果,有效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MRSA等细菌在骨水泥表面的粘附;并通过可控释放抗菌金属离子,可有效抑制骨水泥周围细菌引起的感染。同时,颗粒的合金化设计使得该骨水泥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重复性好的特点,所提供的骨水泥可用于骨缺损填充、关节成形术、股骨头坏死治疗及椎体成形术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037757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47268.6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14503 , A61B5/6847 , A61B5/686 , A61B5/6862 , A61B5/6869 , A61B5/68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内血小板即时无标记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单元包括设于体内的金刚石MEMS传感器,所述金刚石MEMS传感器包括PC金刚石薄膜以及设于PC金刚石薄膜上由导电金刚石形成的电极,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血小板近壁时空分布的电极过程动力学信号;信号接收单元,与信号采集单元相连且设于体外,用于接收信号采集单元所采集的信号;信号处理单元,与信号接收单元相连且设于体外,用于根据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信号定量表征血小板时空分布。本发明为体内检测,避免抽取血液体外检测,检测方便;无标记检测,对血液安全无损;即时检测,避免目前检测方法的等待时间、以及检测与结果获取的非同步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254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73409.5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G01N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力学生物学耦合测试系统及方法,其特点是通过下光路系统、上光路系统、生化培养系统对材料试样与生物样品界面进行高分辨率原位即时测量,得到界面力学及同步的生物学信号,并通过对信号的合成与处理分析获得所需结果。本发明可以针对任意基底材料试样以及任意生物样品所组成的材料试样与生物样品界面,实现对力学与生物学信号同时进行高分辨率的原位即时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