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电子机器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44089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110187972.2

    申请日:2007-01-23

    Abstract: 发光装置,具备:与选择信号对应地成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的选择晶体管,与选择晶体管重叠,且形成开口部的绝缘层;第1电极与覆盖绝缘层的第2电极,至少在开口部的内侧隔着发光层相对的发光元件;通过成为导通状态的选择晶体管,按照由数据线供给的数据信号,控制供给发光元件的电流量的驱动晶体管;以及用电阻率比第2电极低的材料在绝缘层的面上形成,与第2电极导通的辅助布线,选择晶体管,与辅助布线重叠。能够降低发光装置的各部寄生电容。

    发光装置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42692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810005811.5

    申请日:2008-02-05

    Inventor: 洼田岳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1),其中,在元件层(30)上依次层叠有第二层间绝缘膜(35)、辅助电极(150)、公共电极(72)。辅助电极(150)的端(E4)以位于比公共电极(72)的端(E1)在基板(10)的面内更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公共电极(72)的端(E1)以位于比第二层间绝缘膜(35)的端(E2)更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辅助电极(150)具有和向公共电极(72)供给电位的第二电极用电源线重合且电连接的部分。从而可以缩小发光装置的额缘区域,并且可抑制发光元件的亮度偏差。

    发光装置和电子仪器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1700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10144612.3

    申请日:2006-11-09

    Inventor: 洼田岳彦

    Abstract: 在覆盖驱动晶体管Tdr的第二绝缘层(42)的表面形成第一电极(61)。第一电极(61)经由第二绝缘层(42)的接触孔CH与驱动晶体管Tdr的漏极电极(34)接触。在第一电极(61)和与它相对的第二电极(62)之间形成发光层(66)。在来自发光层(66)的放射光的出射一侧形成辅助布线(70)。辅助布线(70)由电阻率比第二电极(62)还低的导电材料形成,是与第二电极(62)电连接的布线,包含与第二绝缘层(42)的接触孔CH重叠的部分。抑制绝缘层的接触孔引起的光量的不均匀。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驱动电路和电子仪器

    公开(公告)号:CN100498905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610005956.6

    申请日:2006-0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3291 G09G3/3258 G09G2320/0257

    Abstract: 脉冲输出电路(20)输出按顺序成为有效电平的多个采样脉冲SMP。从脉冲输出电路(20)对各单位电路U供给采样脉冲SMP。对信号线(40)供给依次指定各OLED元件(15)的灰度的灰度信号Dg。各单位电路U具有按照来自脉冲输出电路(20)的采样脉冲SMP对灰度信号Dg采样的传输门G1、插在传输门G1和数据线(45)之间的传输门G2、保持传输门G2的输出端子的电压的电容C。传输门G2在基于传输门G1的采样开始到经过所定的周期之前,成为断开状态。不缩短灰度信号在各数据线中采样的期间,防止重影的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