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灌注系统及空调机组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460871U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20054721.0

    申请日:2015-0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媒灌注系统及空调机组,其中,冷媒灌注系统包括冷媒检测装置和冷媒灌注装置,所述冷媒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冷媒循环系统的参数,并判断检测到的冷媒循环系统的参数是否达到设定的判断条件,如果达到设定的判断条件,则通过所述冷媒灌注装置向冷媒循环系统中灌注冷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媒灌注系统,能够在冷媒检测装置检测到缺少冷媒的状况下,通过冷媒灌注装置进行冷媒的灌注,省去部分人工灌注冷媒的环节,降低成本。

    一种冷凝系统和风冷式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460863U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20108355.2

    申请日:2015-0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系统,具有入口和出口,冷凝系统包括并联在冷凝系统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冷凝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冷凝通道;第一冷凝通道上包括第一冷凝单元,第二冷凝通道上包括第二冷凝单元、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冷凝系统的入口与第二冷凝单元之间的位置,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二冷凝单元和冷凝系统的出口之间的位置;还包括回液管路,回液管路的一端与冷凝系统的出口连通,回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凝通道中第二冷凝单元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的位置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风冷式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能改善系统的部分负荷运行,增加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的制冷效果及可靠性。

    一种热泵系统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14504U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21141966.2

    申请日:2017-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的冷媒流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节流元件,还包括用于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的化霜支路,在热泵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化霜支路的一端能够与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另一端能够接入室外换热器的上游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泵系统中的化霜支路能够将压缩机的高温排气引入到室外换热器的底部和/或下部对其进行加热,避免由于室外换热器的底部及下部化霜不彻底而造成的制热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化霜支路将换热后的冷媒引入室外换热器的上游侧,保证制热效率,降低能效耗损,避免冷媒对管路的冲击,保证热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46975U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21163116.2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其包括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压缩机的排气端并联连接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和高压气管;高压气管设有用于控制流路通断的第三阀;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四通阀,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均连接液管;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液管连接的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流路通断和流量的第一阀,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液管连接的管路设有用于控制流路通断和流量的第二阀;低压气管、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均连接压缩机的进气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单独制冷模式、单独制热模式和同时制冷制热模式。

    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222547U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21228329.4

    申请日:2016-1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该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还包括:蓄热装置;第一连接管路,可开关地连接第二冷媒气路和冷媒液路设置,且第一连接管路穿过蓄热装置,第一连接管路与冷媒液路的接口为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管路,可开关地连接第一冷媒气路和冷媒液路设置,且第二连接管路穿过蓄热装置,第二连接管路与冷媒液路的接口为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换热器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口与换热器的距离。通过在室外机中设置蓄热装置,将压缩机的高温高压气体中的部分热量存储起来,爱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用于化霜,因此避免了采用由制热模式转成制冷模式从室内侧取热进行化霜的方式。

    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07605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144838.9

    申请日:2016-10-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电控阀门,其中,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一管路;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该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可以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的散热,避免了由于驱动散热模块温度过高对系统的损坏,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感温包接口组件、主控板、内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5174712U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20906151.3

    申请日:2015-1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温包接口组件、主控板、内机及空气调节设备,涉及空调领域,用于简便快速地将感温包从感温包接口组件上拆分下来,实现快速更换。该感温包接口组件包括安装部、辅助部和感温包;所述安装部具有用于固定感温包的凸起,所述感温包具有凹槽,所述辅助部被构造成能使被所述凸起固定的所述感温包的凹槽偏离所述凸起。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拆分更换感温包时,使用辅助部对感温包的辅助结构施加作用力,以使得凹槽的左侧面偏离凸起一定的距离,后续就能将感温包的主体结构很容易地从安装槽中拔出,以此实现简便快速拆分、更换感温包。

    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空调

    公开(公告)号:CN206207684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261789.7

    申请日:2016-1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两个室内机、热水发生器以及模式转换器;所述室外机包括高压气管、低压气管以及液管,所述室内机包括制冷剂双管路,所述模式转换器用于使所述制冷剂双管路分别与所述高压气管、低压气管以及液管中的任意两个管路连通,构成制冷剂回路。上述多联机空调热回收系统,通过热水发生器的高压制冷剂进管以及制冷剂液管分别与室外机的高压气管以及液管分别连通,在热水发生器与室外机之间构成制冷剂回路,能够使热水发生器吸收室外机高压气管中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携带的热量,实现多联机空调的热回收制水,实现多联机空调的回收热的多样化利用。

    一种空调系统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01761U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20979544.1

    申请日:2016-08-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过冷器,穿出所冷器的所述第一支路分出第一子支路和第二子支路,第一子支路被散热装置加热后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通,第二子支路直接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通,在气液分离器出口气体的实际过热度小于预设过热度时,打开第一子支路上的第一开关阀,关闭第二子支路上的第二开关阀;在气液分离器出口气体的实际过热度不小于预设过热度时,关闭第一开关阀,打开第二开关阀。该空调系统有效保证了过冷器内的冷却冷媒的温度,保证了其具有理想的蒸发程度,从而有效避免了系统回液,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和工作的可靠性。

    一种空调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227544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1049839.0

    申请日:2015-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主要解决现有空调的电器盒散热效果差、空调化霜时间长的问题。该空调在原有的换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换热系统,并设置了一条冷媒支路将部分流经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管路的第一冷媒直接引入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第二换热系统来吸收空调内发热部件散发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冷媒支路内的第一冷媒,在很好的解决了散热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第一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和质量流量,提高空调的可靠性,加快化霜,改善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