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微通道换、换热系统以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10512250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1110049.7

    申请日:2019-07-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排微通道换、换热系统以及空调器,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排换热器,第一排换热器包括第一左集流管、第一右集流管、多个第一扁管、第一右进出管和第二右进出管,其中,每个第一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左集流管和第一右集流管连通,第一右进出管和第二右进出管均与第一右集流管连通,第一右进出管的设置位置高于第二右进出管的设置位置;第二排换热器,第二排换热器与第二右进出管连通;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气相冷媒从第一右进出管输出,液相冷媒从第二右进出管输出到第二排换热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排微通道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时,内部的气相冷媒影响换热性能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翅片、热交换器、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209459484U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822043383.7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翅片、热交换器、换热系统和空调器。该翅片包括翅片本体(5),翅片本体(5)的一侧设置有扁管卡槽(403),扁管卡槽(403)所在侧的翅片本体(5)上设置有定位凸包(101),定位凸包(10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L型翻边(102),翅片本体(5)远离扁管卡槽(40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L型翻边(103),定位凸包(101)和第一L型翻边(102)形成第一定距结构,第二L型翻边(103)形成第二定距结构,第一定距结构和第二定距结构相配合,限定翅片的片距。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翅片,能够形成稳定可靠的定片距结构,降低翅片组装难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320592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1375193.3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器在制冷剂的流通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二换热器在制冷剂的流通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第一阀门设于第一管路上;第一接口与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第三接口通过第三管路连通,第二阀门设于第二管路上或设于第三管路上。由于气液分离器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蒸发效率更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率更高;且在本实用新型作为冷凝器使用时,气液分离器不影响第二换热器至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热交换组件、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926967U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20584310.0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组件、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其中,包括热交换主体,热交换主体包括:至少两个集流管,集流管设置为两个时,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扁管,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接,扁管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连接,且扁管的制冷剂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通,扁管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扁管的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相对于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的轴向平行设置;多个翅片,多个翅片安装在扁管上,翅片的长度方向与扁管的宽度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翅片片距小、换热效率低,翅片和热交换主体组装困难以及室内机舒适性差、系统可靠性低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换热翅片、微通道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027345U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21536382.X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翅片、微通道换热器和热泵系统。该换热翅片包括翅片本体(1),翅片本体(1)的一侧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扁管槽口(2),扁管槽口(2)周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3),翅片本体(1)远离扁管槽口(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4),第一支撑结构(3)和/或第二支撑结构(4)由翅片本体(1)上的切割材料翻折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翅片,能够解决换热翅片之间的定位支撑问题,无需额外工装辅助,节约材料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

    公开(公告)号:CN209738864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465404.6

    申请日:2019-04-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热管组件,热管组件包括三通阀、布置在室外换热器进风口处的第一冷凝端、布置在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处的第二冷凝端、布置在压缩机处的第一蒸发端、布置在控制器处的第二蒸发端以及布置在电池处的换热端,三通阀的第一端连通换热端,第二端连通第一蒸发端和第一冷凝端,第三端连通第二蒸发端和第二冷凝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夏季时可以降低电池、压缩机和控制器发热元件的运行温度。冬季时既可为电池加热,又可以提高室外换热器的进风温度,减少了凝露水的产生,延长了蒸发器的结霜周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