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66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58542.X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圆极化独立扫描可重构反射阵天线,涉及天线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馈源喇叭天线和可重构双圆极化反射阵面,可重构双圆极化反射阵面包括周期排列的可重构反射单元;每个可重构单元可对左旋和右旋圆极化入射波产生独立的相位响应。在阵列层面通过对可重构单元状态的空间分布的控制可实现双圆极化独立波束扫描。本发明实现双圆极化的独立扫描,可独立地控制左旋和右旋极化的反射相位,在阵列口面上产生可调的相位分布,实现波束扫描。实现同频双圆极化集成方案,两路通信信道共用一个天线口面。产生的两个波束互不干扰,能够独立扫描并分别传输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632716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23792.5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1B5/0507 , A61B5/00 , G06T17/00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脑灌注成像方法与装置。方法包括:控制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按顺序依次发射电磁波;连续采集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处的空间散射电磁场数据,在各天线单元发射完一次电磁波后,将采集到的空间散射电磁场数据,作为一帧数据;从初始时刻开始,从连续采集的每一帧数据中提取对应的灌注分量;根据每一帧数据中提取出来的对应的灌注分量,计算相对于初始时刻的灌注分量的变化量与脑部电学参数变化量;根据计算获取的脑部电学参数变化量,进行成像。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对病人脑部血管的快速定位筛查与实时监测,为病人赢得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本方法无需使用造影剂,不会对病人身体造成副作用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184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33545.1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降阶模型法的波动场成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用降阶模型计算波动场(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关于待成像目标物理参数所对应的线性波恩数据,利用波恩数据与成像目标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成像,从而得到无明显伪影的图像。本发明可以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减少成像结果中的伪影,提供高质量的成像结果;可以不用优化方法,实现快速直接成像;还可以对于分层目标只需要单发单收的数据即可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6108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19613.9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2 , G06N3/0895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三维电磁目标建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采用不均匀网格离散化三维电磁目标,基于不均匀网格离散地表示三维电磁目标待求解的未知物理量,将三维电磁目标满足的物理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利用图数据结构描述不均匀网格离散的三维电磁目标,训练图神经网络学习线性方程组迭代求解过程,在每个迭代步骤中,根据线性方程组的残差预测候选解的迭代更新量,实现快速准确的三维电磁目标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599827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19732.4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1B5/0507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图像压缩的三维微波脑成像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微波脑成像使用环绕在人脑周围的三维天线阵列发射微波对脑探测,首先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人脑介电常数二维断面图像的编码和解码,进而用连续断面的隐空间参数表示三维脑模型。在三维脑成像中,给定测量微波数据,最小化以多层断面隐空间参数为自变量的目标函数,求解最优隐空间参数,最后将求解的隐空间参数解码为三维人脑介电常数模型。本发明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隐空间参数替代点阵表示的三维人脑,大幅减少了成像未知数,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人脑共性结构特征可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纳入反演,减轻反问题求解的病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21947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865674.8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时域有限差分快速求解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中的空间差分算子等价为卷积神经网络;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中的时间差分算子等效为循环神经网络;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中的激励源等效于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中边界匹配条件涉及的空间微分算子等效为卷积伸进网络,开展GPU平台下的仿真计算。本发明实现基于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时域有限差分快速求解方法,适应性强、计算效率高,极大的提升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电磁场求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4047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71506.2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功耗的智能超表面硬件结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该硬件结构包括:多个子阵列、与每个子阵列一一对应的放大电路,以及与每个RIS单元对应的相移电路;其中,每个子阵列包括多个RIS单元,每个子阵列的不同RIS单元共用一个放大电路,每个RIS单元分别使用不同相移电路。该硬件结构通过由多个RIS单元构成的子阵列共用一个放大电路,有效解决有源RIS由于引入大量有源放大电路而带来的高功耗问题,相比传统全连接结构,本发明的智能超表面硬件结构可以获得显著的能效提升。其预编码方法以最大化系统能效为目标,优化了子连接有源RIS放大控制与相移控制,能够有效节省因大量放大电路消耗的系统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088174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810765583.5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重构电磁表面技术的单层反射、透射双向辐射波束扫描天线,包括:馈源和由多个双向相控辐射单元所组成的阵列;馈源用于发射或者接收电磁波;双向相控辐射单元用于调制反射波相位和透射波相位。所述双向相控辐射单元自上而下包括金属层、介质板、直流偏置电路层,其中金属层设置有数字控制器件,所述直流偏置电路层用于为数字控制器件提供工作电压和控制数字控制器件的工作状态。所述双向相控辐射单元的反射和透射极化方向相同,且与馈源极化方向正交,在阵面透射传播方向上,天线的透射电磁波和和馈源入射到阵面的电磁波极化方向正交隔离,采用交叉极化实现相控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6838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910126509.3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表面技术的空间馈电式的高增益端射阵列天线,包括:初级馈源,用于发射和/或接收电磁波;和厚度极薄的单层和/或多层的介质和金属组合表面,用于将初级馈源发出的电磁波转换为端射聚焦波束,或者将端射方向接收的空间波汇聚到的初级馈源内。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只需要极薄的电磁表面,具有重量轻,剖面极低,以及造价低等优点。(2)反射波束与透射波束二者集成,增加了天线利用率,节约天线占用空间,进一步降低天线重量。(3)天线增益会随着口面尺寸增加而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5870613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10213156.7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境监测的双频高灵敏度无源可重构传感天线,包括介质层、天线层、地板层和射频识别标签芯片,天线层位于介质层之上,地板层位于介质层之下,天线层包括:第一金属贴片区域,开有第一预设区域并桥接有第一温控开关;第二金属贴片区域,开有第二预设区域并桥接有第二温控开关;其中,第一金属贴片区域和第二金属贴片区域通过射频识别标签芯片间隔设置,射频识别标签芯片与金属贴片区域连接,第一、第二温控开关分别根据环境温度调节第一金属贴片区域的第一频点和第二金属贴片区域的第二频点。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采用无源设计,使得传感节点趋向于微型化,持久化;无源传感节点体积更小,安装方便,无需更换电池,节能环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