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9985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510824.3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电场多通道电除尘装置的智能协同控制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电除尘器及其辅助设施、在线监测设备、智能算法服务器、在线控制设备、电源设备,所述智能算法服务器通过对象链接和嵌入过程控制服务与在线监测设备实现实时通讯,所述在线控制设备与智能算法服务器连接,根据智能算法服务器指令实施控制。本发明基于粒子群算法或蚁群算法等优化算法,对电除尘器电源参数进行智能控制,并提出了一种多电场多通道电除尘装置的智能协同控制方法,在保证系统的运行电压向优化设定值移动的同时,系统出口浓度稳定达标,降低电除尘器电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26826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03116.5
申请日:2016-10-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78 , B01D53/56 , B01D53/64 , B01D53/96 , B01D2251/106 , B01D2251/304 , B01D225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氧化喷淋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在本系统中,通过在脱硫塔入口烟道加装氧化性添加剂喷淋系统,向烟道内喷淋液相氧化剂,对烟气中的NO,气态Hg0进行氧化,生成易溶于吸收塔浆液的NO2、Hg2+,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一方面,在85~120℃烟气条件下,液相氧化剂通过挥发与烟气中的NO,气态Hg0充分混合、氧化,可达到较好的氧化效率;另一方面,液相氧化剂在喷淋过程中与烟气中的NO,气态Hg0混合接触,进一步提高烟气中的NO,气态Hg0的氧化效率;喷淋下来的液相氧化性添加剂通过循环装置返回到添加剂配置箱,实现循环利用。本发明NO、Hg0氧化后的烟气进入脱硫塔中,通过脱硫塔浆液的喷淋,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协同脱除。
-
公开(公告)号:CN11888480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916816.2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浙江浩普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压力控制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锅炉压力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历史运行数据;根据历史运行数据,确定影响因素特征数据和炉膛出口压力数据;将影响因素特征数据输入至送风系统预测模型,得到因素特征数据对应的送风变化量;将送风变化量输入至送风系统与引风系统关系模型,得到第一引风变化量;根据炉膛出口压力数据,确定在PID控制器控制下的第二引风变化量;根据第一引风变化量和第二引风变化量,确定最终引风变化量,最终引风变化量为引风系统当前需要调节的引风变化量。本申请可提升炉膛出口压力控制的准确性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73780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713941.3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汽轮机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抽背式汽轮机的排汽调节方法及系统,可将抽背式汽轮机设置在抽背式汽轮机排汽架构中,通过控制抽汽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使得抽背式汽轮机的中压蒸汽对低压蒸汽进行加热处理,还可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排汽温度以及预设的目标温度区间,调整抽汽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保障低压蒸汽温度达到温度要求;其次,可控制排汽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使得低压蒸汽输出端输出加热后的低压蒸汽,还可根据压力传感器的蒸汽压力以及预设的低压阈值,调整排汽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以保障低压蒸汽的温度以及压力均达到输出要求,并结合抽背式汽轮机所提供的高效发电量,在避免能源浪费的基础上还提升了整体的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3391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736767.0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浓度精准预测的脱硝装置喷氨精准控制系统与方法,所述喷氨精准控制系统包括电站信息系统、脱硝装置入口NOx浓度预测模型、多模型预测控制模块、脱硝装置控制对象。本发明通过提前预测脱硝装置入口NOx浓度,为脱硝装置喷氨量控制提供精准前馈,同时建立多变负荷工况下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模块,实现脱硝装置喷氨量的精准控制,克服脱硝系统的大延迟、大惯性及强非线性缺点;在大范围变负荷工况下,本发明在保证出口NOx浓度达标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脱硝装置喷氨量控制的经济性与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2196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45143.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01D53/14 , B01D53/75 , B01D53/78 , B01D53/96 , B01D53/50 , B01D53/54 , B01D53/60 , B01D53/62 , B01D53/68 , C01B32/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传质‑反应调控的分区多级循环CO2捕集浓缩方法,本发明采用多级循环吸收、智能多因子调控、预洗涤降温、级间冷却、级后水洗、浆液清洗、冷却水余热利用、小粒径高密度喷淋等多元手段,以低成本低能耗稳定高效为寻优目标,在CO2高效捕集的同时,有效抑制二次污染物生成,实现CO2的高效率捕集、低能耗解吸、高纯度浓缩。采用的多级循环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气溶胶脱除、提高碳捕集效率、维持吸收速率和富液浓缩,降低了碳减排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8295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3705.8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法脱硫装置的全过程智能运行调控系统,包括污染物脱除模块、在线监测模块、优化控制模块和智慧建模模块。本发明可以准确预测各操控变量对湿法脱硫系统脱硫效率、运行成本、产品质量的影响,精确调控pH值、频率、液位等运行参数,保障变负荷、变煤质工况下出口浓度稳定达标;协调循环泵、氧化风机、石膏脱水机等装置间的能耗物耗分配,实现湿法脱硫系统成本最优;控制副产品成分,保证目标物质纯度达标;实现湿法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01802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414761.0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2F1/16 , C02F1/12 , B01D46/02 , B03C3/04 , C02F101/1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的智能化废水零排放耦合脱氯系统,与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配合使用,其包括装置层、控制层、感知层和优化层,所述的装置层用于通过锅炉烟气余热实现废水脱氯,控制层用于控制装置层的运行并设定控制参数,感知层用于监测装置层的烟气和废水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优化层,优化层用于接收感知层的信息并优化控制层的设定控制参数。本发明可以减少废水蒸发时氯离子随烟气外排重新进入废水浓缩系统和脱硫系统,实现废水的源头减排;同时浓缩废水蒸发副产物为高含氯盐和重金属物质由独立运行的高效袋式除尘器捕集下来,避免造成原有除尘系统灰品质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211946337U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22481600.5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2F1/16 , C02F1/12 , B01D46/02 , B03C3/04 , C02F101/1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的智能化废水零排放耦合脱氯系统,与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配合使用,其包括废水脱氯装置、控制机构和传感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和传感机构分别与废水脱氯装置连接,控制机构与传感机构连接;所述的废水脱氯装置包括用于将脱硫废水除去悬浮物并调节pH值的废水预处理装置、用于将脱硫废水进行浓缩的浓缩减量装置、以及用于将浓缩废水蒸干并除去固体产物的蒸发脱氯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浓缩减量装置和蒸发脱氯除尘装置,可以减少废水蒸发时氯离子随烟气外排重新进入废水浓缩系统和脱硫系统,实现废水的源头减排。(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5463249U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21703055.0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区多级循环CO2捕集浓缩系统,包括分区多级循环吸收塔、贫富液换热器、CO2再生塔、CO2浓缩装置,分区多级循环吸收塔、贫富液换热器、CO2再生塔和CO2浓缩装置顺次连通,所述分区多级循环吸收塔包括顺次连通的预洗涤装置、1~n‑1级CO2吸收段和n级水洗段,n≥3;1~n‑1级CO2吸收段和n级水洗段自下而上逐级串联在吸收塔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区多级循环吸收塔,在发挥其CO2捕集效率高的优点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容量;采用的多级循环自下而上依次进行气溶胶脱除、提高碳捕集效率、维持吸收速率和富液浓缩,降低了碳减排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