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1265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261382.9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04 , C25B11/0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金属‑磷共掺杂Co9S8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碱性条件下的析氢反应、肼氧化反应、双电极体系的全解水或电解水产氢耦合肼氧化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一步水热法在泡沫钴基底上制备金属离子掺杂的Co9S8多孔材料,然后在磷源条件下退火处理最终得到金属‑磷共掺杂的Co9S8催化剂M,P‑Co9S8。本发明通过调控Co9S8的电子结构,成功实现了电催化剂性能的优化;使M,P‑Co9S8在碱性条件下对析氢反应和肼氧化反应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7702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68969.8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23C14/35 , C25B1/04 , C25B11/052 , C25B11/089 , C23C14/16 , C22C45/00 , C22C4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解水制氢的非晶态铜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铜靶与钨靶磁控共溅射的方法,可获得厚度约1μm至50μm的非晶态铜钨合金薄膜。本发明制备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工艺过程简单,适用于二元及多元铜钨合金的大规模制备。本发明所制备的非晶态铜钨合金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在10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只有65mV的过电位,在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1852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0056919.8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31 , C25B11/054 , C25B11/061 , C25B11/091 , C22C45/02 , C22C33/00 , B82Y30/00 , B82Y40/00 , B22D11/06 , C23F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合金化处理提高Fe基非晶合金电解水析氢催化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Fe基非晶合金浸泡在浓度为0.5~10mol/L的强碱溶液中去合金化处理1~600min。所述Fe基非晶合金的组成为:FemSinBp,40≤m≤81,2≤n≤30,5≤p≤30且m+n+p=100。本发明在碱液下进行去合金化处理,由于零价态铁在碱液中被腐蚀后选择性脱合金,导致脱合金区域体积发生收缩,从而使非晶合金圆片表面产生纳米多孔结构和具有HER催化能力的Fe(OH)3/FeOOH纳米晶;多界面反应与Fe(OH)3/FeOOH纳米晶显著提升的Fe基非晶合金HER催化活性,降低析氢反应的过电位。
-
公开(公告)号:CN11117238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45941.2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超声处理提高Fe基非晶合金电解水析氢催化活性的方法。所述方法为:用超声波焊接机将Fe基非晶合金进行高能机械超声处理,保压,其中超声波焊接机的工作参数为:超声能量为5~10000J,焊接压力为50~1000KPa,接触压力为10~1000N。所述Fe基非晶合金带材的组成为:FemSinBp,35≤m≤85,3≤n≤45,5≤p≤40且m+n+p=100。本发明在室温下对Fe基非晶合金进行高能超声处理,从而使表面在高频高能的超声震动下被破坏,形成微裂纹和微米甚至纳米颗粒,有效增加电化学反应面积,有利于表面游离H+的移动,从而显著提高了Fe基非晶合金的水解析氢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5393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04126.2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AgNWs/RGO水凝胶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为:(1)将AgNWs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中AgNWs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10):(5~250);(2)向混合液中加入抗坏血酸,在50~100℃下进行还原反应8~15h,透析,得到种三维AgNWs/RGO水凝胶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三维AgNWs/RGO水凝胶电极材料降低了RGO片间的堆叠,且AgNWs可以提供更短的传输路径以及更多的电活性位点,加快电荷转移动力学,促进了电子的传输和离子的扩散,表现出优异的电荷传输特性;制备过程操作简单,在能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2060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06084.4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8/0006 , B22D19/0081 , C04B35/10 , C04B35/622 , C04B35/6303 , C04B38/0645 , C04B2235/3244 , C04B2235/404 , C04B2235/4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Cu‑Ti合金微粉包覆下多孔ZTA陶瓷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通过将合金化处理Cu‑Ti混合粉体,然后与ZTA颗粒混合,通过水玻璃和造孔剂的添加,在CO2的气氛下快速固化,预制体的压溃强度可达2MPa,能够有效抵挡金属液的冲型作用,Cu‑Ti粉体可利用与金属液接触过程产生获得的高温,实现对ZTA陶瓷表面的活化处理,改善陶瓷表面与金属液的反应特性,极大的提高了金属液与陶瓷间的冶金结合效率,因此可很好的应用在钢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