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29698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10488889.8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发电机调速系统模型的待辨识调速系统参数;采样获取输入数据对应实际系统输出的实测值;确定粒子群算法模型的粒子数、最大迭代次数;将粒子的初始值代入发电机调速系统模型进行时域仿真求解,获得采样的输入数据对应的发电机调速系统模型的输出数据;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粒子的适应度值,并对粒子群的位置和速度更新;根据适应度值确定粒子群的全局最优解pg,根据全局最优解pg对应的数据获取待辨识调速系统参数;其中,粒子群的全局最优解pg为适应度值对应的粒子位置。本发明将待辨识调速系统参数映射为粒子群算法的"粒子",从而在参数准确性上提升仿真计算结果,使之能够正确反映电网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7961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220240.8
申请日:2013-06-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预存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其中,仿真模型中的每条线路通过3个断路器分别与母线的A相、B相、C相连接;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预存相序排列方式进行遍历,获得一组相序排列方式;根据相序排列方式控制各断路器,将每条线路分别接入仿真模型中各母线对应的相,计算并存储稳态下该仿真模型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当预存相序排列方式遍历完后,确定各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中最小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对应的相序排列方式;根据确定的相序排列方式建立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每条线路与各母线对应的相之间的连接。本方案还提供相应的系统。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操作过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63074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307309.0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胡玉岚 , 王奕 , 毕天姝 , 刘灏 , 冯谦 , 钱程 , 梅成林 , 李田刚 , 安然然 , 罗航 , 张健 , 张远 , 杨汾艳 , 徐柏榆 , 翁洪杰 , 盛超 , 陈晓科 , 孙闻 , 陈锐 , 马明 , 张俊峰 , 王晓毛
IPC: G01R25/02
Abstract: 一种PMU相角检测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相角数据,对相角数据进行分段拟合得到FEA曲线;根据各个分段区间内FEA曲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平均值确定量测误差;基于相角和频率的关系,确定拟合参数,根据拟合参数确定所有分段区间内的拟合误差;根据拟合误差与量测误差确定系统误差;根据系统误差校正相角数据。本发明通过对相角数据进行分段拟合得到FEA曲线,根据FEA曲线分别计算量测误差、拟合误差及系统误差,能有效地检测出PMU相角量测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并对误差的大小做出准确评估,及时对PMU相角数据校正,降低相角量测的突变性,消除伪波动,提高PMU相角量测质量,有利于对整个电网的调度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97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10981.8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频率控制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串联单元、并联单元和控制系统;串联单元包括串联变换器和三个变压器,所述并联单元包括并联变换器;串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个变压器初级的一个端子,三个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子星型连接,三个变压器次级端子分别串联接入至三相馈线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并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相馈线上经三个所述变压器次级串联接入后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串联变换器的直流侧连接至并联变换器的直流侧;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串联变换器和并联变换器连接。本发明能降低装置的总电器损耗,提高装置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279617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220240.8
申请日:2013-06-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预存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其中,仿真模型中的每条线路通过3个断路器分别与母线的A相、B相、C相连接;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预存相序排列方式进行遍历,获得一组相序排列方式;根据相序排列方式控制各断路器,将每条线路分别接入仿真模型中各母线对应的相,计算并存储稳态下该仿真模型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当预存相序排列方式遍历完后,确定各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中最小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对应的相序排列方式;根据确定的相序排列方式建立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每条线路与各母线对应的相之间的连接。本方案还提供相应的系统。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操作过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8890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48168.5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感应电压下同塔多回三相不对称线路参数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同塔多回线路中任意两回之间的阻抗测量;S2单回线路的电容测量;S3同塔多回线路中任意两回之间的耦合电容测量。本发明可确保测量准确安全,并消除强感应电压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788903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48170.2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三相不对称工频参数实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配合端三相短路后接地,在测量端任意两相线路之间施加单相测试电源,另一相悬空,测量各相电压及电流;2)将配合端三相短路后接地,在测量端任意两相线路并联后与第三相线路之间施加单相测试电源,测量各相电压及电流;3)将配合端三相短路后接地,在测量端任一相与地之间施加单相测试电源,其余两相均悬空,测量各相电压及电流;4)建立准阻抗方程,求取线路阻抗矩阵;5)对线路阻抗矩阵进行数学变换获得正序、负序、零序阻抗及各序之间的耦合阻抗。本测量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消除强干扰感应电压和三相不对称对线路参数测量的影响,提高线路参数测量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749555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04423.6
申请日:2012-06-20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一种确定供电系统中闪变源位置的方法:S1建立多用户供电系统的闪变源扰动模型,画出多用户供电系统的单相相量图得到:电压幅值的变化主要由决定,取决于无功功率的变化;S2 闪变源的责任分割:从录波数据中筛选电压幅值变动满足设定限值的N个采样数据点求电抗平均值,由平均电抗值求得第i个采样点的电压幅值变动量,定义电压幅值变动量和实际值的比值,越大,表明该用户对PCC点闪变责任越大,反之责任越小。本发明是一种确定供电系统中闪变源位置的定位方法,可定量判断指定用户对电压波动及闪变问题的贡献度,给闪变源责任分割及闪变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3324801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260171.3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nventor: 胡玉岚 , 王奕 , 钱珞江 , 丁涛 , 梅成林 , 李田刚 , 安然然 , 罗航 , 张健 , 张远 , 杨汾艳 , 徐柏榆 , 翁洪杰 , 盛超 , 陈晓科 , 孙闻 , 陈锐 , 马明 , 张俊峰 , 王晓毛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RTDS的风力机数字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RSCAD/CBuilder建立符合RTDS标准元件格式的风力机数字仿真模型;其中,仿真模型包括元件模型及其所含的用于输入仿真参数的参数对话框;编制所述仿真模型的计算程序,其中,计算程序用于根据参数对话框输入的仿真参数和模型输入量计算风力机的能量转换过程;对所述仿真模型的图标文件和计算程序源代码进行编译并植入RTDS标准元件库中;在进行风力发电系统RTDS仿真时,调用所述风力机元件模型并根据实际仿真对象在参数对话框中输入仿真参数对风力机的风能-机械能转换过程进行仿真。上述基于RTDS的风力机数字仿真方法,具有通用性强、易实施、仿真结果准确,仿真效果好、可以进行风电场多机等值仿真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69896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480003.X
申请日:2014-09-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的控制方法,通过依据最新的用户充电需求信息启动有序充放电控制策略计算,依次计算接入所述控制中心管辖范围内充放电机的所有电动汽车的集合充放电需求边界曲线、集合充电负荷指导曲线和每辆电动汽车各自的充电或放电功率,并按该最终确定的充放电功率控制充放电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或放电,实现有序充放电控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依赖计算简单的优化模型,计算效率高,对控制中心硬件环境要求低,有效节约计算资源,并且,能够实现充电成本最小化、改善电网系统的负荷峰谷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