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29698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10488889.8

    申请日:2013-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发电机调速系统模型的待辨识调速系统参数;采样获取输入数据对应实际系统输出的实测值;确定粒子群算法模型的粒子数、最大迭代次数;将粒子的初始值代入发电机调速系统模型进行时域仿真求解,获得采样的输入数据对应的发电机调速系统模型的输出数据;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粒子的适应度值,并对粒子群的位置和速度更新;根据适应度值确定粒子群的全局最优解pg,根据全局最优解pg对应的数据获取待辨识调速系统参数;其中,粒子群的全局最优解pg为适应度值对应的粒子位置。本发明将待辨识调速系统参数映射为粒子群算法的"粒子",从而在参数准确性上提升仿真计算结果,使之能够正确反映电网特性。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7961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220240.8

    申请日:2013-06-04

    Abstract: 一种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预存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其中,仿真模型中的每条线路通过3个断路器分别与母线的A相、B相、C相连接;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预存相序排列方式进行遍历,获得一组相序排列方式;根据相序排列方式控制各断路器,将每条线路分别接入仿真模型中各母线对应的相,计算并存储稳态下该仿真模型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当预存相序排列方式遍历完后,确定各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中最小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对应的相序排列方式;根据确定的相序排列方式建立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每条线路与各母线对应的相之间的连接。本方案还提供相应的系统。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操作过程的效率。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79617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220240.8

    申请日:2013-06-04

    Abstract: 一种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预存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仿真模型,其中,仿真模型中的每条线路通过3个断路器分别与母线的A相、B相、C相连接;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预存相序排列方式进行遍历,获得一组相序排列方式;根据相序排列方式控制各断路器,将每条线路分别接入仿真模型中各母线对应的相,计算并存储稳态下该仿真模型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当预存相序排列方式遍历完后,确定各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中最小三相电流不平衡指标对应的相序排列方式;根据确定的相序排列方式建立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每条线路与各母线对应的相之间的连接。本方案还提供相应的系统。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线路与母线连接的操作过程的效率。

    一种供电系统中闪变源的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49555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04423.6

    申请日:2012-06-20

    Abstract: 一种确定供电系统中闪变源位置的方法:S1建立多用户供电系统的闪变源扰动模型,画出多用户供电系统的单相相量图得到:电压幅值的变化主要由决定,取决于无功功率的变化;S2 闪变源的责任分割:从录波数据中筛选电压幅值变动满足设定限值的N个采样数据点求电抗平均值,由平均电抗值求得第i个采样点的电压幅值变动量,定义电压幅值变动量和实际值的比值,越大,表明该用户对PCC点闪变责任越大,反之责任越小。本发明是一种确定供电系统中闪变源位置的定位方法,可定量判断指定用户对电压波动及闪变问题的贡献度,给闪变源责任分割及闪变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适用于大规模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9896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480003.X

    申请日:2014-0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的控制方法,通过依据最新的用户充电需求信息启动有序充放电控制策略计算,依次计算接入所述控制中心管辖范围内充放电机的所有电动汽车的集合充放电需求边界曲线、集合充电负荷指导曲线和每辆电动汽车各自的充电或放电功率,并按该最终确定的充放电功率控制充放电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或放电,实现有序充放电控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依赖计算简单的优化模型,计算效率高,对控制中心硬件环境要求低,有效节约计算资源,并且,能够实现充电成本最小化、改善电网系统的负荷峰谷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