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9957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18168.2
申请日:2025-04-03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杂交育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黄淮麦区高产且抗赤霉病的小麦育种方法。该方法以高产品种或品系为母本,赤霉病抗性中感以上品种或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稀播和单粒播种构建分离群体,进行单株选择。种植单株选择产量不减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赤霉病抗性达中感及以上株系。鉴定圃种植,选留增产≥3%且赤霉病达中抗及以上品系,选择优系单穗。穗系圃种植,收获农艺性状优良且产量优于对照的穗系。品比小区筛选鉴定,选留增产≥3%且赤霉病中抗,或增产≥5%且赤霉病中感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或品系。本发明解决了小麦育种中高产与抗病性难以兼顾的问题,选育出的品种具有产量水平高、赤霉病抗性符合生产需求且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7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34026.2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E3‑4B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基因TaE3‑4B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鉴定到一个与种子穗发芽抗性相关的TaE3‑4B基因;将TaE3‑4B基因过表达到小麦品种科农199中,发现TaE3‑4B基因的过量表达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株系的穗发芽抗性水平;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TaE3‑4B基因的表达,发现TaE3‑4B基因的表达量下调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穗发芽抗性;上述结果证实了TaE3‑4B基因具有正向调控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功能,为通过分子育种途径培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064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810485671.X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领域,提供一种小麦休眠持续期候选基因TaCNGC‑2A,利用该候选基因获得小麦植株穗发芽抗性持续期判断功能标记,CAPS标记CNG2A,位于TaCNGC‑2A基因启动子‑313位置具有A/T碱基变异,其标记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根据标记序列设计相应标记引物,扩增产物长度为813bp。扩增产物经FokI限制性内切酶(GGATGN9/)于37℃酶切3h后可直接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进行检测。其中CNG2A‑a等位变异不能被酶切,而CNG2A‑b等位变异为可被酶切类型,酶切产物分别为584bp和229bp,且携带CNG2A‑b等位变异类型的植株比携带CNG2A‑a类型具有更长的穗发芽抗性持续期,本发明提供的标记可直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穗发芽育种选择,也有助于加快抗穗发芽品种的培育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95005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1001698.3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CAPS标记及其检测方法,涉及的是小麦分子育种的技术领域,所述CAPS标记命名为Qsd1‑5BL,Qsd1‑5BL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扩增上述CAPS标记的引物对,及利用上述CAPS标记鉴定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持续期长短的方法,利用该CAPS标记对小麦DNA进行PCR扩增后,利用HhaI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获得酶切产物;当酶切产物为一条主带时,对应的小麦种子具有较长的种子休眠期或较长的穗发芽抗性持续期;当酶切产物为两条主带时,对应的小麦种子具有较短的种子休眠期或较短的穗发芽抗性持续期,本发明提供的CAPS标记可以为培育具有较强的抗穗发芽持续性的小麦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功能标记,拓宽其抗性遗传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66300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736702.1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 A01H1/02 , A01H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茎秆强度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鉴定或辅助鉴定小麦茎秆强度和/或茎秆抗折力或抗倒伏性状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为由序列2和序列3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本发明的引物对具有如下c1)-c3)中任一种用途:c1)鉴定或辅助鉴定待测小麦的茎秆强度和/或茎秆抗折力和/或抗倒伏性状;c2)筛选或辅助筛选高茎秆强度和/或高茎秆抗折力和/或抗倒伏小麦品种;c3)小麦育种。本发明的引物对及利用所述引物对鉴定和筛选高茎秆强度和/或高茎秆抗折力或抗倒伏小麦品种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83565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357451.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检测小麦Glu-B3位点拷贝数的引物、探针及其检测方法。所述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上游引物glub3F:5’-CAAGTCATCTTTAGCAAGCATCAGG-3’,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glud3R:5’-AAGGTCTTCATGGTGGACTAGTGTT-3’,SEQ ID NO:2所示;探针glub3T的核苷酸序列为:5-ATAGTAGCCAGGGCACCACCTCTTT-3’,SEQID NO:3所示,探针glub3T的5’端连接有报告荧光基团FAM,3’端连接有淬灭荧光基团BHQ1。利用引物glubF-glubR和探针glubT结合微滴式数字PCR能够快速、简便的检测出Glu-B3位点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检测方法成本低且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774858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10205005.2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供控制小麦千粒重的主效基因TaTGW‑7A。本发明还公开了提供控制小麦千粒重的主效基因TaTGW‑7A的CAPS标记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出与小麦粒重紧密关联的候选区域,并克隆了该区域的候选基因,经人工群体和自然群体联合验证,该基因是一种对粒重影响显著的新的主效基因,并开发了功能标记(TaTGW‑7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为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IGPS),是生长素色氨酸合成途径和非色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直接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从而进一步影响粒重的形成。本发明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同时进一步阐明了产量形成的分子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450875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410149006.5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公开了普通小麦麦谷蛋白亚基Bx13基因的分子鉴定方法及专用引物。本发明提供了鉴定或辅助鉴定麦谷蛋白亚基Bx13基因的引物,由序列表序列1所示的单链DNA和序列表序列2所示的单链DNA组成。所述麦谷蛋白亚基Bx13基因来源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提供了小麦品质性状分子标记的通量实用检测方法及专用引物,运用该专用引物对中国微核心种质中215份材料进行亚基Bx13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专用引物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方法简单,无有毒试剂,分离迅速,分辨率高,检测灵敏度高,可以为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选择和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提供可靠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48313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05847.8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 C12Q1/6806 , C12Q1/6895 , C12Q25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所述基因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包含与SEQ ID NO.1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该基因编码CCCH型锌指蛋白18,可作为小麦穗发芽抗感品种的分子标记基因。该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ZFP18为一种新的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利用其开发分子标记,可以迅速鉴定小麦是否为穗发芽抗性品种,也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474557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205775.7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小麦肉桂醇脱氢酶基因DNA序列扩增方法及其引物,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小麦的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的cDNA序列与其近缘物种的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得到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的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一对扩增引物,扩增其中的第一内含子序列;2)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比对结果,设计一对扩增引物,扩增其中的第二内含子序列;3)根据步骤1)中获得的比对结果,设计一对扩增引物,扩增其中的第三内含子序列;4)将上述扩增出的三个内含子拼接,在拼接全长的首尾端设计一对扩增引物,通过长PCR扩增方法扩增出小麦肉桂醇脱氢酶基因DNA序列全长,将上述扩增产物切胶回收,纯化后测序检测。该方法能有效扩增出CAD基因全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