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334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94457.1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IPC: G06F18/24 , G06F18/214 , G06Q50/06 , G06F17/18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MOTE的电力通信设备数据平衡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安全方向。方法包括:步骤一:对电力通信设备的数据进行收集,主要包括设备传感器的参数、设备状态、通信流量、设备警告等信息。步骤二:对各种类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并选择合适的SMOTE参数值。步骤三:针对每个少数类别样本应用SMOTE算法生成合成样本。步骤四:将生成的合成样本与原始数据集中的少数样本合并,生成一个新的平衡数据集。步骤五:使用平衡后的数据集来训练模型,验证平衡后数据集的有效性。本发明较常规的电力通信设备数据平衡方法相比,采用了基于SMOTE的方法改善数据过拟合风险,并且不改变原始数据分布,能够更好地改善模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96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99199.3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输送用的电缆检修装置,包括有安装板、安装架、移动架、视觉传感器一、旋转架和视觉传感器二等,安装板底部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对电缆进行损伤检测的视觉传感器一,移动架底部铰接连接有两个旋转架,旋转架上均连接有多个用于对电缆进行损伤检测的视觉传感器二。本发明通过视觉传感器一和视觉传感器二可以对电缆进行全方位损伤检测,检测到电缆上存在损伤时,控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放置轴上的绝缘胶带转动,使绝缘胶带缠绕在电缆的损伤位置,对电缆的损伤位置进行修复,自动对损伤进行检测,且能够自动对损伤位置进行修复,工作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471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713060.3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行波极性的混合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包括:若行波传感器监测到明显的电压行波,则认为混合线路发生故障,否则,则判定为无故障;若混架点处电流测点检测到明显的故障电流,则判定故障发生在电缆段,反之则发生在架空段;若故障发生在电缆段,则通过第1、第2个行波极性判断故障发生在后半区间或前半区间,并分别进行故障定位;若故障发生在架空段,则根据故障点位于架空段前半区间时与母线A间距离与故障点位于架空段后半区间时与母线A间距离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以及第1、第3个行波极性判定故障发生区间,并分别进行故障定位。本发明可以大幅减少混合线路配置监测线路数量,在实现精确定位功能基础上,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28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194312.4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电力负荷数据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变电站电力负荷数据;S2:对原始数据进行负荷处理,在生成式对抗网络上进行训练;S3:基于变电站训练好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权重,上传到中心服务器进行聚合训练,并将最后的训练结果下发到变电站上独立的生成网络模型上;S4:生成器利用中心服务器下发的权重信息,生成新的电力负荷数据。本发明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方法进行负荷数据生成,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保留原始数据样本时空规律特性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大量生成符合要求的负荷数据,同时相比于传统场景建模方法,生成对抗网络能更好地体现无监督神经网络的优越性,可降低人为因素影响、减少训练时间、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699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43660.9
申请日:2024-11-3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Inventor: 付涵 , 陈爽 , 饶庆 , 鲁非 , 仇龙 , 刘剑星 , 杨斌 , 艾永恒 , 严一涛 , 姚星辰 , 赵畅 , 谢诚 , 陈阳 , 刘吴旸 , 程旸 , 冯超 , 涂睿 , 付亮 , 杨千帆 , 李文佩
IPC: G06F18/2431 , G06F18/10 , G06N3/006 , G06N3/0464 , G06N3/0985 ,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ESMD自适应去噪及改进BAS‑CNN的地下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地下电缆各类局部放电信号;对各类局部放电信号进行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自适应去噪处理;根据去噪后的局放信号生成PRPD图谱,按不同的局放类型进行分类标注,并进行灰度化和归一化处理,构建电缆绝缘缺陷的PRPD图谱数据集;将数据集输入到以VGG‑19网络架构为主体并经BAS算法参数寻优以及网络结构和损失函数改进后的CNN网络中提取出关键性特征;通过关键性特征与典型缺陷局放信号对应,获取放电模式识别结果,并据此来确定局部放电的类型。本发明可以解决地下电缆局部放电识别精度差、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6864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016647.3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T17/00 , G06F30/10 , G01R31/08 , G01R31/11 , G01R27/20 , G01K13/00 , G06F113/1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地系统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电缆接地系统的智能监测诊断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高压电缆进行外表面声波三维扫描处理,并采集声波脉冲传感信号;对声波脉冲传感信号进行多路径传播效应分析,从而得到声波多路径传播效应数据;对声波多路径传播效应数据进行区域单元分类,以得到电缆区域单元数据;基于声波多路径传播效应数据得到多个电缆部位的传播轨迹;基于电缆区域单元数据对多个电缆部位的传播轨迹进行空间路径形态解析,以构建电缆三维结构模型;获取接地节点实时电阻监测数据、接地节点温度参数及接地节点结构图。本发明实现了高效、准确的接地系统的智能监测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88776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77355.2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武汉华源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IPC: B65H49/38 , B65D85/67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缆运输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线缆辅助运输装置,包括有T形架、滑动块、连接盘、固定块和挂环,所述T形架设置两个,所述滑动块设置两个并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T形架上,所述连接盘设置两个并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每个连接盘上均沿周向滑动连接有四个固定块,两个T形架顶部均连接有挂环。本发明在对线缆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能够通过T形架对线缆进行支撑,放置在承载平台上时,T形架与承载平台之间的摩擦力相较于直接放置绕线盘更强,在急刹车情况下能T形架与承载平台之间的阻力更大,从而避免了绕线盘滚动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64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46369.5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能表校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边缘计算的分级客户电能表远程在线校验方法及系统,具体方法包括:采集供电区域内用电客户的历史用电数据;分析用电客户的用电行为并完成用电客户的用电分级处理;对电能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通过边缘数据计算存储中心对提取到的数据进行分布式传输与存储处理;实时汇总各个边缘传输节点的分析结果,根据汇总结果执行相应的电能表误差校验算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客户对电能表的误差精度要求不一而导致的供电公司电能表维修人员校验标准难统一和校验数据难管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43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46382.0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H02J3/00 , H02J13/00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3/04 , G06F113/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次融合配电的能源互联方法及系统,具体方法包括:进行用户实时用电需求的波动分析,获取用户用电需求的波动范围;建立输出功能量预测模型,对高可再生能源的短时期输出能量进行预测;并进行高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存储比例的匝道约束处理;通过并网逆变器,将直流微电网储能中转站和中央公共供电站进行配电网的并网互联;实时监测并控制融合配电网中交直流互联点的电能流动状态并执行相应的能源互联平衡调节处理。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偏远地区高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供电时,由于高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导致的电网频率波动、供电电压不稳和能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78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840988.6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通信施工用管道焊接设备,包括有底座和对称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的活动座,底座内侧安装有无杆气缸,无杆气缸的移动部件与活动座固定连接。本发明先将两根需要对接的管道分别移动至前后两侧活动座上,管道与限位板接触被限位,随后启动气缸,使得左右两侧v型板向内移动与管道接触,v型板对管道进行居中定位,随后再启动无杆气缸使得定位后的管道相互靠近完成对接,再启动焊接机对对接后的管道进行焊接,以无需人手动对接,从而提高对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