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0977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845828.X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琳 , 王顺阳 , 王永刚 , 张天冉 , 王富良 , 唐鹏 , 邵欣 , 苏冰 , 彭根基 , 张玉豹 , 李玉华 , 王玉莎 , 孙叶 , 王广鹏 , 周鹏 , 马德宇 , 昝洪良 , 冯晓麟 , 董月娇
IPC: G06F11/3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视频图像识别的服务器故障辅助诊断系统及方法,包括故障特征库模块、服务器面板问题知识库模块、视频解析模块、分帧图像处理模块、综合诊断模块、解决方案检索反馈模块及视频采集模块。建立服务器面板指示灯特征库,实现各个类型服务器运行指标及故障问题解决方案专业知识积累库;服务器运维人员通过移动设备摄像头对服务器面板运行情况采集视频,对采集的视频逐帧分析,截取有规律的故障周期片段,对片段中的每一帧画面与特征库进行对比,有规律的连续帧的图像信息对比结果形成综合故障特征,并与故障知识库进行匹配,将匹配到的运行指标说明和故障解决方案反馈给运维人员,降低了运维人员的专业要求,并辅助快速定位问题,给出故障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212115284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21172676.6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 H03K17/687 , H03K17/08 , H03K1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iC MOSFET驱动保护系统,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过压保护单元;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并接收过压保护单元的输出逻辑信号;驱动单元用于接收控制单元的输出逻辑信号,并提供SiC MOSFET开通和关断的电压和电流;过压保护单元与SiC MOSFET源极连接,产生判断MOSFET栅极过压的逻辑信号;所述驱动保护系统具有快速响应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能够有效保证SiC MOSFET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443065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610023634.4
申请日:2006-01-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医用工程技术领域的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复合体系植入体单元,包括:聚乳酸/成骨细胞体系和金属基体-生物活性陶瓷体系,所述的聚乳酸/成骨细胞体系是由聚乳酸片与经过体外诱导形成的自体成骨细胞的复合而形成,其中,聚乳酸片是由聚乳酸基底和纤维网状结构表面组成;所述的金属基体-生物活性陶瓷体系包括金属基底、圆形通孔、钩状结构表面以及生物活性陶瓷膜,钩状结构表面是由微型钩子平行阵列构成,圆形通孔与钩子之间等距交错分布,生物活性陶瓷膜覆盖在钩状结构表面、圆形通孔的内表面以及金属基底的表面上。本发明是拆分式的结构,能快捷地实现嵌合,并可以制备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以满足颌面骨缺损修复的临床。
-
公开(公告)号:CN1820728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23634.4
申请日:2006-01-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医用工程技术领域的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复合体系植入体单元,包括:聚乳酸/成骨细胞体系和金属基体-生物活性陶瓷体系,所述的聚乳酸/成骨细胞体系是由聚乳酸片与经过体外诱导形成的自体成骨细胞的复合而形成,其中,聚乳酸片是由聚乳酸基底和纤维网状结构表面组成;所述的金属基体-生物活性陶瓷体系包括金属基底、圆形通孔、钩状结构表面以及生物活性陶瓷膜,钩状结构表面是由微型钩子平行阵列构成,圆形通孔与钩子之间等距交错分布,生物活性陶瓷膜覆盖在钩状结构表面、圆形通孔的内表面以及金属基底的表面上。本发明是拆分式的结构,能快捷地实现嵌合,并可以制备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以满足颌面骨缺损修复的临床。
-
公开(公告)号:CN10952874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710877845.2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IPC: A61K31/710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长链非编码RNA‑H19在制备治疗垂体瘤药物中的新用途,尤其涉及长链非编码RNA‑H19体内和体外抑制垂体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和其深入机制研究,从而达到治疗垂体瘤的目的。本发明体外通过细胞培养、病毒介导的基因调控实验和大鼠原位垂体瘤H19注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H19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下游4E‑BP1磷酸化导致肿瘤细胞生长阻滞,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目的。本发明的长链非编码H19可用于制备治疗垂体瘤药物,临床用于治疗垂体瘤,尤其是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达到治疗的效果。本发明还为临床治疗垂体瘤尤其是难治性垂体瘤提供新的策略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0355467C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610023635.9
申请日:2006-01-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61L27/46
Abstract: 一种医用工程技术领域的用于局部组织工程化的复合体系植入体单元。包括:聚乳酸/成骨细胞体系和钛/钛球-生物活性陶瓷体系,所述的聚乳酸/成骨细胞体系是由聚乳酸片与经过体外诱导形成的自体成骨细胞的复合形成,其中,聚乳酸片上均匀遍布等距的通孔;所述的钛/钛球-生物活性陶瓷体系包括钛球结构表面、圆形通孔和金属基底,以及生物活性陶瓷膜,钛球结构表面是由钛球平行阵列构成,钛球与聚乳酸片上的通孔相对应,生物活性陶瓷膜覆盖在钛球结构表面、圆形通孔的内表面以及金属基底的表面上。本发明通过医用惰性金属材料及其合金表面活性化技术与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组合在人工关节表面,或者作为替代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
公开(公告)号:CN1806859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610023635.9
申请日:2006-01-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61L27/46
Abstract: 一种医用工程技术领域的用于局部组织工程化的复合体系植入体单元。包括:聚乳酸/成骨细胞体系和钛/钛球-生物活性陶瓷体系,所述的聚乳酸/成骨细胞体系是由聚乳酸片与经过体外诱导形成的自体成骨细胞的复合形成,其中,聚乳酸片上均匀遍布等距的通孔;所述的钛/钛球-生物活性陶瓷体系包括钛球结构表面、圆形通孔和金属基底,以及生物活性陶瓷膜,钛球结构表面是由钛球平行阵列构成,钛球与聚乳酸片上的通孔相对应,生物活性陶瓷膜覆盖在钛球结构表面、圆形通孔的内表面以及金属基底的表面上。本发明通过医用惰性金属材料及其合金表面活性化技术与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组合在人工关节表面,或者作为替代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
公开(公告)号:CN10952874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877845.2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IPC: A61K31/710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长链非编码RNA-H19在制备治疗垂体瘤药物中的新用途,尤其涉及长链非编码RNA-H19体内和体外抑制垂体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和其深入机制研究,从而达到治疗垂体瘤的目的。本发明体外通过细胞培养、病毒介导的基因调控实验和大鼠原位垂体瘤H19注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H19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下游4E-BP1磷酸化导致肿瘤细胞生长阻滞,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目的。本发明的长链非编码H19可用于制备治疗垂体瘤药物,临床用于治疗垂体瘤,尤其是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达到治疗的效果。本发明还为临床治疗垂体瘤尤其是难治性垂体瘤提供新的策略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495886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213910.8
申请日:2021-02-26
IPC: C12N15/12 , C12N15/85 , C12N15/65 , C12N5/10 , A01K67/027 , C12Q1/68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充质细胞标记系统,所述标记系统包括Rspo1基因和tdTomato报告基因。所述Rspo1基因为一类间充质细胞所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所述标记系统的构建方法以及检测方法。本发明还提出所述系统在间充质细胞发育、功能、肿瘤学研究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89990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642872.3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艾克斯-马赛大学
IPC: G01N33/574 , C12Q1/6886 , A61K45/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及其在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在健康条件和结肠直肠癌的情况下,血液和肠道ILCs亚群的不同单细胞特征。健康的肠道由ILC1s、ILC3s和ILC3s/NK组成,但没有ILC2s。在CRC患者中确定其他肿瘤特异性ILC1s和ILC2s的亚群。本发明还公开了SLAMF1在肿瘤特异性ILCs上选择性地表达,并在CRC患者的血液中观察到更高水平的SLAMF1+ILCs。高SLAMF1组直肠癌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低SLAMF1组,这表明SLAMF1是CRC中的抗肿瘤生物标志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无监督层次聚类方法来研究血液、正常黏膜和肠道肿瘤中在稳态和CRC期间的辅助性ILCs异质性。通过所述生物标志物,能够有效对CRC进行诊断、预防、治疗、预后评估及生存率预测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