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45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35257.7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鲁能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我国内陆风电机组载荷计算的简化风况定制方法,该方法基于统计学原理及风电机组“入流风况‑机组载荷”之间的物理机制对应关系,在学术研究及工程应用两个方面,基于现场测风数据及机组运维SCADA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类方法得到机组在真实环境下所处的入流工况及发生频次,有效的简化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指定的权威标准IEC61400‑1‑2019所建议的载荷工况校验类型及数量,能够在保证完成机组载荷计算预设目标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计算量,并提高所校验载荷工况的代表性,对高效开展已投运机组进行技改后的关键部件可靠性评估及寿命预测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36517.X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3/06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场尾流预测方法、模型及其系统,属于新能源风电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尾流截面距离风力机的距离,将风力机尾流区划分为近尾流区和远尾流区;分别对风力机近尾流区和远尾流区的尾流模型进行构造;引入尾流叠加方法构建全场尾流模型;获得最佳尾流参数数据集;以风电场来流数据为输入,尾流参数数据为输出,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建立来流信息与尾流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出自适应风电场工程尾流模型;依据输入的来流信息,通过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得到尾流膨胀率,将其与解析尾流模型结合,执行风电场内尾流相关的计算,进一步考虑了近尾流发展特征对远尾流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尾流区域的速度亏损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733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96948.9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B63B35/00 , B63J1/00 , H04L67/12 , C02F9/00 , C25B1/04 , C25B9/00 , C25B9/65 , C02F1/00 , C02F1/469 , C02F1/44 , C02F1/0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海上风电的绿氢制储运一体化船舶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涉及海上风电开发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船舶以及设置于所述船舶内的制氢装置、储氢装置,所述制氢装置用于将海水或淡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所述储氢装置用于储存所述制氢装置产生的氢气,所述船舶用于与海上风电基站连接以及在所述海上风电基站与母港之间往来。本发明将制氢与储氢装置集成在船舶内部,同时实现海上绿氢的制、储、运一体化集成,结构简单,功能明确,可根据海上风电规模大小实现精准定制,减少施工量及成本,降低各设备的维护难度,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度,并可于岸上进行制造、改造、维护与维修,避免了成本高、风险大的海上与海底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221477471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2998619.3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浮式风机模块及其系泊系统。包括风机发电模块、浮体模块、塔筒和系泊模块。风机发电模块是一种常规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缆输送到岸边或其他设施。浮体模块包括Y形的固定架和三个浮筒,浮筒用于提供浮力和稳定性,使风机发电模块能够漂浮在海面上,并抵抗风力、波浪、水流等环境载荷,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行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20873624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634455.6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金属空气电池及柔性金属空气电池组,涉及空气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柔性金属空气电池包括基底、金属电极和空气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和所述空气电极分别被打印在所述基底的两面;还包括固态凝胶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所述固态凝胶电解质存储在所述基底内部,所述基底用于吸收所述电解质溶液至润湿所述金属电极和所述空气电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底两面分别打印出金属电极和空气电极,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为一体式结构,这种结构使得电池在面临频繁变形时拥有更稳定的电极‑电解质接触,保证了电池放电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电池拥有更薄的厚度,保证了电池的高柔性。
-
-
-
-